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2021-02-26 06:17何婷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四肢围术开放性

何婷婷

(宿迁市宿城区陈集医院,江苏 宿迁)

0 引言

开放性四肢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是指骨折部位皮下软组织及皮肤处出现破裂,在患者的骨折端处,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想通,这一类型的骨折都有伤口,容易出现创面受到污染、不愈合等情况[1]。患者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其伤口愈合可能延迟,导致大动脉损伤,甚至可能引发患者的局部组织出现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患者在出现开放性四肢骨折后需立即接受相关治疗,临床上常采用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效果[3]。但由于患者的伤口受到长时间的暴露,因此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其切口有较高的感染风险[4]。一旦患者的切口出现感染的情况,不仅会对患者预后效果造成负面影响,还容易导致患者运动能力出现异常,严重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5]。有研究发现,在开展手术的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其切口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就手术室护理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5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 例。其中观察组中,女性12 例,男性14 例,年龄22~68 岁,平均(50.06±7.81)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3 例,男性13 例,年龄21~69 岁,平均(50.07±7.78)岁。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类疾病,言语意识清晰;②无手术禁忌证;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在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患者;②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护理包括术前的相关准备、术中的护理配合及患者术后的体征观察等,对照组采用这种护理方式。

观察组则采用手术室全面护理的方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结合对患者临床资料的了解,为患者开展易于接受、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出现开放性四肢骨折的原因、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的手术原理、开展方式及治疗的目的,提升患者的认知及治疗配合度。②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焦虑、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与患者介绍治愈的相关案例,以实现患者负性情绪的减少,促进治疗信心的提升,能更好地配合治疗。不良情绪的缓解也能有效促进预后效果的提升。③保证手术操作过程的无菌性。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保证手术室处于无菌操作环境中,在为患者开展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当全方位地开展手术室的无菌处理工作,将设备进行全面消毒,且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使医护人员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减少患者切口的感染风险。④感染的预防护理。首先在患者进行手术前,严格按照校服的规范为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将其扩容,避免患者术中发生休克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出现。在为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的开展,保证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在37 ℃,可以及患者保暖毯进行济宁保暖。术后,护理人员应当严密观察患者的切口情况,及时将切口处的敷料进行更换,保证患者敷有敷料处的皮肤的干燥及清洁。同时为患者开展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食用清淡、喊蛋白质高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促进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包括手术进行时间、切口愈合以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采用SAS 及SDS 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不良情绪越严重[6]。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7]。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感染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例数为1 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例数为3 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1.54%。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

2.2 围术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不良情绪评分

观察组的SDS、SAS 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见表2。

2.4 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P<0.05),见表3。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s)

组别 例数 手术进行时间(min) 切口愈合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6 71.53±10.26 7.68±0.68 10.27±2.41对照组 26 118.34±20.68 12.74±1.32 16.57±3.58 t 10.339 17.376 7.444 P 0.000 0.000 0.000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s, 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s, 分)

SAS 评分 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6 25.21±3.56 11.52±2.02 30.81±4.68 13.88±2.12对照组 26 25.28±3.66 21.14±3.25 30.76±4.62 20.76±3.58 t 0.070 12.819 0.039 8.338 P 0.945 0.000 0.969 0.000组别 例数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导致患者发生开放性四肢骨折的原因较多,一般是由交通事故、摔倒、坠楼等意外所导致的。患者发生开放性四肢骨折后,通常会出现皮下软组织及表皮的破损等情况,导致其创口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8]。在临床上,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是常用的一种治疗骨折的手术方式,但手术的进行会损伤患者切口周围的肌肉组织,可能导致血供不畅的情况发生,极易造成患者出现局部组织感染及坏死的情况发生[9]。患者的骨折类型本身就是开放性,这就造成其创口部位长时间地暴露在外,容易发生感染,若此时手术对患者的切口处理不当、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从无菌操作原则等影响,则极易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对患者的预后效果影响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1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医院的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的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手术室护理是针对手术室中的具体情况,而开展的一种针对性更强,更适合手术室中的护理方式。手术室是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中的护理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本研究采用的手术室护理干预,通过为患者开展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中的无菌操作护理、术后的切口观察及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提升了患者自身的健康意识,通过对手术室的清洁消毒,保证操作过程的无菌性,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环境,大大减少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对照组患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AS 及SDS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为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明显降低了切口感染风险,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四肢围术开放性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跟踪导练(四)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跟踪导练(四)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