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1-2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2021-03-05 08:20毛瑞奎张静妹仇方忻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血尿酸股骨计数

毛瑞奎 张静妹 仇方忻

1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卫生健康工作站 266109;2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 266109;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肾内科 266109

糖尿病骨质疏松在糖尿病人群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骨骼长期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具有高致残、致死率[1]。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占糖尿病总数的90%[2]。2型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机体处于微炎症状态。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炎症在骨重建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引起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3-4]。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水平的增加可视为反映炎症反应的标志,而且体积增大的血小板性能更加活跃,更能趋向于刺激炎症因子的释放[5]。有研究报道,从糖调节受损发展到糖尿病,直至发展到糖尿病肾病,MPV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健康对照者[6-7]。此变化独立于性别、年龄和糖尿病病程。那么,MPV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如何,中国的研究对此鲜有报道。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与其BMD密切相关。然而,CKD患者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水平从CKD 3期才开始出现明显异常[8-9]。因此,本研究探讨CKD 1-2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MPV与BMD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内分泌科和肾内科的CKD 1-2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17例。其中男55例(47.00%),女62例(53.00%),年龄(62.35±8.18)岁。纳入标准:(1)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照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执行;(2)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诊断标准参照2019年《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执行;(3)患者肾小球滤过率(MDRD方程)≥60 mL·(min·1.73 m2)-1。排除标准:(1)1 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2)合并酮症酸中毒、感染等疾病;(3)合并可能导致骨代谢的疾病(甲状腺、甲状旁腺、性腺、肾上腺、垂体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肿瘤、结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性骨折);(4)有长期的卧床史;(5)近6个月持续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类固醇激素、双膦酸盐、免疫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6)合并心脑肝等重要器官严重基础疾病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7)近1个月内有输血史,服用降血尿酸药物(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本试验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伦理委员会备案,伦理批件号[伦申2018(QCY-Z-009)号]。

二、研究方法

1.分组 本研究共纳入117例CKD 1-2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MPV值分为两组[10],其中正常MPV组[(7.5~11.0)×10-9L]70例,高MPV组(≥11.0×10-9L)47例。

2.一般资料 收集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糖尿病病程、是否绝经等人口学资料。

3.实验室检查 两组患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检验科用sysmex XE-2100仪器测血常规;日立HITACHl7600-210生化仪测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钙、血镁、血磷等生化指标。

4.骨密度等测定 美国Lunar DPX-L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全身肌肉含量、全身脂肪含量、腰椎1-4BMD、股骨BMD、股骨wards三角区BMD。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时均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相关分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PV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临床资料比较

正常MPV组血小板计数(t=3.477,P=0.001)、血尿酸(t=2.213,P=0.029)、腰椎1-4BMD(t=2.118,P=0.037)高于高MPV组。(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二、临床指标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MPV与血小板计数(r=-0.249,P=0.014)、血尿酸(r=-0.248,P=0.014)、腰椎1-4BMD(r=-0.348,P<0.01)、股骨BMD(r=-0.267,P=0.008)、股骨Words三角区BMD(r=-0.236,P=0.020)呈负相关(表 2);血尿酸与腰椎1-4BMD(r=0.238,P=0.019)呈正相关。

表2 临床指标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腰1-4BMD为因变量,以血小板计数、MPV、血尿酸为自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MPV是腰椎1-4BMD下降(β=-0.064,P=0.002)的独立危险因素。(表 3)

表3 以腰1-4BMD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讨 论

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较多。有研究报道,骨质疏松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MPV正常值在7.5×10-9L和11.0×10-9L之间,它是血小板活性的标志,更是心血管和炎性疾病的风险因素[10]。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常MPV组血小板计数、腰椎1-4BMD值高于高MPV组。相关性分析显示,MPV与血小板计数、腰椎1-4BMD、股骨BMD、股骨Words三角区BMD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MPV是腰椎1-4BMD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MPV与血小板年龄和血小板计数均呈负相关,以维持一个生物体中的总血小板质量恒定。多项研究表明MPV可以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克罗恩病、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和大多数肿瘤疾病的病程和预后[12-13]。Li等[14]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较高的MPV值,而且MPV与BMD值紧密联系在一起,MPV的增加是BMD下降的重要因素。Cure等[15]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高MPV值患者更容易发生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并且可以预测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Aypak等[11]的研究也指出,MPV与骨质疏松患者的股骨颈BMD值相关。这均提示高MPV作为一种新型的、简单的炎症标志物与CKD 1-2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降低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为:(1)慢性炎症状态在骨质疏松和血小板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6];(2)炎症细胞、炎症因子刺激破骨细胞形成,促进了骨吸收[17]。

本研究发现,正常MPV组血尿酸、腰椎1-4BMD值高于高MPV组。相关性分析显示,MPV与血尿酸呈负相关,而血尿酸与腰椎1-4BMD呈正相关。既往有研究报道,CKD 3-4期患者的MPV和血小板计数、血尿酸呈负相关[18],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氧化应激增加、循环中抗氧化剂水平下降均与BMD减低相关。血尿酸在一定范围内是一种抗氧化剂,它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数量,减少破骨细胞前体活性氧的产生,减弱氧化应激对骨代谢的不利影响,降低骨转换率[19]。血尿酸是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因子,能够清除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等,改善慢性炎症状态,并阻断强氧化剂形成,而氧化应激却是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及骨形成的重要因素[20-21]。本研究结果提示CKD 1-2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可以提高其骨密度值。然而,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不能明确CKD 1-2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MPV与血尿酸水平的因果关系,这需要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本试验尚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MPV是否真正通过促发炎症反应参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发展,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我们会完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公认炎症指标的检测,进行联合性分析,以图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另外,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且样本数量有限,MPV能否产生良好的早期预警风险和后期有效跟踪的重要作用尚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总而言之,高MPV与CKD 1-2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尤其是腰椎1-4BMD值密切相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血尿酸股骨计数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