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提升教师美育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1-03-07 20:41冯朝军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美育美学院校

冯朝军,杨 梅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美育教育,又称审美教育,是一种通过美感的展示,培养人们感知美、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人们追求美的愿望,陶冶人的美学情操,塑造人的美学品格,提升人们美学素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刻体会到了课程美育的作用,课堂美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美育是“五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发挥着以美启真,以美创新,以美育人的重要作用[1]。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71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2]。根据美育教学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2020年10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又进一步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学校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需要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以及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3]。在我国社会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学校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美育教育势在必行。

对于广大的高职院校来说,受教育者正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通过将美育融入课堂教学,可以进一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崇高理想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4]。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美学教育应该渗透在课程教学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该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美育氛围,通过多种方式的展现,从多个维度提升课堂魅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于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在我国高职院校实施美育教育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广大的一线教师,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审美能力、增强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在工作中创造性地发挥教师在美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推进美育教学的重要举措。

一、高职院校实施学科美育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5]。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有相通之处,但也有其鲜明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年龄方面基本相同,但是学习经历、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和心路历程有所不同。这类学生在中学时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中大多数都经历过挫折,心理上缺乏自信,学习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相对不足,进入高职学校之后,对于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主观上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面对着未来就业的巨大压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感到内在的压力和焦虑,对于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普遍存在着烦躁和抵触情绪,如果在这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不注重课程美育的渗透,不能够通过美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课程中所内涵的美,就很难在广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主动性,长此以往,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必定是事倍功半。因此,在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推行美育教学,是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美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客观需要

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在学习和生活中渴望美、追求美,还愿意通过各种途径去体验美和尝试美,具有与生俱来的择善向美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时期的青年学生,比较容易冒险、善于接受挑战,喜欢向自己陌生的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但是囿于自身的判断力、辨别力、社会知识和处事经验的不足,在审美标准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老师在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情趣,引导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去发现学习和生活中蕴藏的美,从而按照规律去追求美和创造美,进一步塑造自我,最大可能地去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二)美育教学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迫切需要

在高职教育阶段,任课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实施美育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美、生活美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也会有所区别,这些现实的审美差异源自于不同个体的审美能力。在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利用课堂教学环节,适时地渗透美学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和欣赏美,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促使学生勇于在纷繁芜杂的现象中去领悟美和理解美,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学生明是非、辨美丑的能力,按照美的规律去有意识地创造美,从而将专业知识与生活美育有效融合,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学生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信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美育教学是塑造学生人格力量的现实需要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中曾经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用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6]”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复杂的局面而处事不惊、坚守底线,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开拓创新、完善自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利用课堂授课的机会,及时融入美学教育,以美导德,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审美和鉴赏的能力,起到对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进一步达到弘扬社会正气、树立良好风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

二、我国高职院校实施美育教学的现状

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体系架构、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还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过程中,整个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认识依然存在一定的误区,美育教学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还相对薄弱,学校在管理体制、师资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还有现实的不足,在美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我国高职教育在美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在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主体进行相互配合而得以最终实现。首先,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多数院校还缺乏对课堂教学实施美育的政策性规定,广大教师只注重了对课程知识的讲解以及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美学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相互融合明显不足。其次,受到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不够完整,专业知识比较丰富,而和自身专业相关的美学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无法及时融入美学教育。第三, 多数高职院校的美育教学集中在开设纯粹的艺术教育,以艺术教育课程为唯一的实施途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又往往以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来代表美学教育, 没有形成综合的专业美育课程体系,忽略了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来充分挖掘美育元素。第四,在考核机制方面,既缺乏对教师美学教育能力的考核指标,又缺乏对学生专业知识和美育知识的考核内容,使得课程美育没有融入相应专业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第五,常规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化,课程教学的课时分配比较固定,缺乏弹性的操作空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的课堂授课只能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没有给美学教育留出相应的时间。第六,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不能有效地融为一体,对于专业知识的讲授,缺乏美学知识的融入,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难吸引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往往是疲于应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美育能力的策略

教师这个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自古以来,社会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广大教师承担着向学生传播知识、传播思想、播撒文明的重要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人格的时代重任。教师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想为国育才,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广大教师持续不断加强学习,用心锤炼教育教学的基本功,增强自身的育人本领,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树立起新时代的课堂美育理念,将美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以美育人、以情感人,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建立课程模块美育师资团队

为了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课程美育的意识,提高课堂美育的水平和普及度,对于学校职能部门而言,需要全面调查本校的教师结构,针对相关院系或专业群的美育教师数量不足的状况,尝试建立以专业课教师为主导、以公共艺术类教师和思政课老师为辅的美育课程师资体系,组成由两类老师共同参加的课程模块组。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备课、授课、说课、评课等各个环节,首先由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通过专业课老师的说课,艺术类老师可以参与课程的美育改革,适时地补充专业课程中美育元素不足的状况。同时,相关课程模块组还可以从校外聘请与课程相关的艺术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专业人士加盟,进一步扩大美育专业团队的规模,通过专兼职老师的共同协调,合力打造相关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授课教案和教材,因地制宜地补充美育元素、优化课程模块的专业架构,建立起具有美学元素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构建立体交叉、优势互补、相互渗透、有机融合的美育教学体系。

(二)健全教师美育能力培训机制

在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依然是日常教学的主导,要想在教学环节充分渗透美育元素,依靠学校有限的公共艺术类老师的参与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还必须从广大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内部挖潜,提高广大老师的课堂美育能力和水平,需要面向全体教师建立美育能力的培训机制,有效提升全体教师发现美、创造美和传播美的能力。在实施教师美育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培训政策和机制的引导,鼓励广大教师通过国内外进修或访学、学历提升、校外集中培训、校内参加艺术鉴赏和在线培训等多种渠道,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增强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美育的自觉意识,推动学校整体的课程美育改革的有序发展。在集体教研环节,通过制度的规范来引导教师参与各种美育学术研讨、教学研修、师生互动等活动,及时丰富和完善美育实施方法,全面提升美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另外,学校还应当建立校内外合作机制,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广泛参与相关社会机构、艺术团体和校际联盟等横向合作,通过合作共建、人员互派、交叉兼职等多种形式建立起课程美育的合作机构,进一步拓展教师提升美育能力的渠道,为教师搭建更加广阔的学习沟通平台,将美育意识渗透在教学、科研和育人等各个方面。

(三)完善教师美育考核奖励机制

在学校实施课程美育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政策和制度的约束,并不能完全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程美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要在业绩考核和奖励机制方面进行激励。首先,高职院校在师资引进环节,需要增加美育能力的评价指标,从源头上保证新入职的教师具有一定的美育意识和美育能力。其次,对于日常教学,建立专兼职人员组成的督导团队,不定期地对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加以监督和指导,将美育工作纳入教师的年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第三,在考核评价方法方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运用现代化的考评手段,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立体交叉、多角度覆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美育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第四,加强教师在美育教研和科研方面的创新激励,适当地开展校内美育方面的科研项目的立项活动,在资金投入、岗位设置、机制保障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鼓励教师在美育理论和美育方法上的创新,对相关的科研成果实施专项奖励。

(四)塑造教师外在的美育形象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要在学识、涵养、能力、谈吐等方面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外在的气质、形象、举止等方面也要向学生传递一种具有指向性的信息。教师的外在形象主要表现在仪容仪态等方面,是教师自身形象和内在修养的外部表象,能够折射出教师自身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标准。保持一个精神饱满、乐观向上的外在形象,能够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氛围,进一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出于对老师的喜爱而更加喜欢对应的课程,从而逐渐地对老师进行模仿,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的审美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这种特殊的职业身份就对教师的日常行为举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受教育对象正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年轻一代,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广大教师必须在服饰、举止、言行和处世态度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语得体、稳重大方、乐观向上、处事不惊,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为学生审美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提升教师内在的知识与涵养

作为教师,最终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且伴随学生一生的影响力,在于教师内在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个体的思想、观念、认识、意志、品性和行为作风等多个方面,作为教师要想拥有良好的品质与口碑,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识基本功,有了内在的知识与涵养,才能表现为外部的气质与形象,从而对学生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高职教师必须传递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人和做事方面都能够以身作则,能够做到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学术方面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做事方面必须求真务实、一丝不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道德情操。其次,在专业技能方面,高职教师必须能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善于接受新知识核心技能,始终站在专业和学术发展前沿,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游刃有余。第三,高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和传播美。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除了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之外,还要充分挖掘所教课程内在的结构美、逻辑美和统一美等等。通过用心设计教学环节,将专业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展现专业之美,从而带给学生美的体验。

结束语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能够正确地把握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美育渗透,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增强信心、提供力量,引领学生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不断走向成功。美育又是一种人文教育,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自身的美学修养,通过不断地学习美育知识,提高自身的美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将专业课程中的美学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在课堂上创造美、传播美,才能引导学生去正确地认识美和发现美。高职院校也应该在政策、机制、环境等方面加以完善和优化,为教师美育能力的提升搭建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从而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美育美学院校
盘中的意式美学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外婆的美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纯白美学
美育教师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