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门职业大学课程设置基准的探析

2021-03-07 20:41徐晓晓高亚杰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分科目设置

徐晓晓,高亚杰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沈阳 110034)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是在平成31年(2019年)1月提出构想,从2019年4月开始实施的[1]。主要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力和创新力的应用型和专门型的职业人才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需求。

一、日本专门职业大学设置的背景

(一)经济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增加

首先,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化,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国际竞争的激化[2],职业的兴盛和衰落也变得更加短期化,对未来职业的预测也变得更加困难。纽约市立大学的教授凯西·戴维森在他的著作中预测“65%的美国小学学生在大学毕业后会从事现在不存在的职业吧……”[3];2013年9月牛津大学的迈克尔·A·奥斯本副教授在他的《就业的未来》研究报告中也预测“美国约47%的工作在未来10到20年实现自动化的可能性很大……”[3]。正如这些早期的预测一般,现在对未来职业的预测也更加有难度。

其次,就业结构的变化,面临着工作型雇佣角色的转换,企业内的教育培训就减少了很多。从2010年到2030年职业种类增加数的推算值来看,今后的人才需求量急需增加的是专门的、技术的职业从业者和服务行业的职业从业者等。第四次产业革命从业者增加的部门是信息服务部门,招待型服务部门(住宿,饮食等)和其它部门(护理等)。日本2013年在关于加强产业竞争力的教育和人力资源体系状态的调查研究中显示企业支出的教育训练费占劳动费用的比重从2.4%下降到1.4%[3]。最后,少子化和高龄化的发展趋势,劳动人口减少,要求劳动生产效率提高。2013年《国际贸易白皮书》显示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以美国为100时的比较值)从61.9下降到59.8;国家社会保障和人口研究所《日本未来人口预测(2012年预测)》显示生产年龄的人口将会从8173万人(2010年)下降到4418万人(2060年)[3]。

(二)高等教育环境的国际化对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更高

首先,高等教育呈现国际化趋势,这就对大学的机能划分提出更高要求。2013年文部科学省《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综合实况调查第一次报告》显示大学、短期大学的升学率由10.1% →15.7%→51.5%→56.5%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包括专门学校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升学率从42.7%上升到79.8%,高中生希望升学的理由(第1位)是“想学习对将来有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个比例从56.5%上升到77.2%[3]。日本高等教育升学率的提高,造成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而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最想要获得的是未来职业发展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对课程进行适时地调整,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培养的人才与产业界需求不匹配。作为通过学分认证的授课科目而实施的实习,参加实习的学生比率很低,日本学生支援组织在2014年大学的实习情况调查中显示大学参加实习的学生占2.6%,短期大学占4.4%;2011年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关于工业界所需的人力资源和对大学教育的期望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认为“最近大学生能力不足”,在企业要求的能力结构中:创造力占68.3%,对产业技术的理解占66.4%,沟通能力占58.1%[3]。2012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显示大学入学者中25岁以上的学生比例日本只占1.9%,OECD占18.1%[3],因此,基于社会人重新学习的需求和产业界对实习生创新能力的需求,日本急需培养能够适应产业界需求的人才。

最后,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人才,培育担任成长领域的人才。面对社会对新型人才育成的需要,展望今后的职业成长领域,应该培育新型的专门职业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应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这些人能够结合理论加强实践力的推行,促成专门业务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力。这就需要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机构来培养这种人才,因此设置了专门职业大学和专门职业短期大学,它是基于学术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应用的教育机构[5],并直接培养掌握特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二、专门职业大学教育课程的设置标准

这种新高等教育机构的功能,是重点培养实践性的专门职业人的“教育”,它存在于大学机构体系,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目的是进行“研究”[4]。需要注意的是,新的机构指向的是重视职业和社会“实践理论”的研究,而不是以学术探索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它主要是在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丰富的理论知识为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使其具备与普通大学同等的评价效力,并更加重视对课程设置基准的评价。

(一)独具特色的课程编制方针

通过与产业界等进行紧密合作,了解专门职业人才必须达到的社会需求能力,基于此制定独具特色的课程编制方针。首先,与产业界合作,开发开设教育课程并不断地进行评估,在评估中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其次,专门职业大学在编制课程时,更加重视所授专业的相通性,并开展专业课程所需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该职业领域中所具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在职业道德素养和学生人格的培养方面也开设相应的课程,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涵养。最后,专门职业大学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增减相应的课程科目,根据该专业的社会发展动向,进行学科课程的编制。关于授课科目的内容,教育课程的构成,对应职业状况的变化,不断地进行修正。另外,该教授科目的开设,课程内容的编订及修正,还应该参照教育课程联合协议委员会的意见,结合学生自身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3,5]。

产业界和各区域大学参与编制教育课程,并设立教育课程联合协议会,以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课程联合协议会主要有五个方面构成:第一,校长指派教员和其它的职员;第二,从事与专门职业大学课程编制相关的从业人员,或者从事与该职业相关的人员,或者与该课程科目相关的实务人员,即在大范围地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比如职能团体、事业团体等;第三,地方公共团体的职员,地方从业者团体的成员,其他地域的地方从业者等;第四,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企业职员,或者在授课科目的开设和课程的实施方面为专门职业大学提供合作的企业事业部门;第五,校长认可的符合专门职业大学课程编制基准方针的教员和其他管理部门的人[6]。课程联合协议会的构成体现出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同时对教员的要求更高,教员必须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和资质认证,并且对所设置课程科目的职业发展动向和社会需求有详细的了解,以保证课程的实施符合专门职业大学的课程编制方针,符合专门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

教育课程联合协议会主要审议披露以下事项,并向校长提出建议。根据产业界和各区域大学的联合,对授课科目的开设和其它教育课程编制的相关基本事项进行披露;产业界及各区域大学联合的课程科目实施的基本事项和其它的课程科目实施的基本事项,以及它们的实施评价事项进行披露[1]。教育课程联合协议会的设立是课程设置的必要机构,主要对开设的课程科目进行检查并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甄别,同时对课程的实施等相关事项进行披露,促进产业界和学校联合参与课程科目的开发,满足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和创新性[7]。

(二)课程科目的编制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课程科目是由必修科目,选修科目以及自由科目组成,按照各年次进行编制。专门职业大学教授的科目是以实践类的课程为主,主要体现其实践性,这也是专门职业大学特色的课程编成方法。

专门职业大学课程开设四类科目:基础科目,基础类科目分两种:4年制取得的学分在20学分以上,2年制取得的学分在10学分以上;职业专门科目,这种职业专门科目的学分要求更高:4年制需要取得60学分以上,2年制需要取得30学分以上;发展科目要求4年制需要获得20学分以上,2年制需要获得至少10学分以上;综合科目要求相对较低的学分:4年制取得4学分以上,2年制取得2学分以上[1,5,8]。

根据实习等的授课科目修得至少40学分以上(2年制20学分以上)是毕业条件。其中包括在企业等的“实地工作实习”20学分以上(2年制10学分以上),实地实习学分已经占到了50%及以上[9]。日本专门职业大学开设的科目大部分的学分获得是职业专门科目,从课程科目的设置可以了解到专门职业的发展课程占比很大,课程以职业的实践课程为主,能够从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使得课程更适合企业的发展,突出课程的创新和实践特征。

(三)学分数的计算基准及严格的获得程序

各课程科目的学分,须由专门职业大学规定。决定学分数时,以1个学分为单位的课程需要45小时学习的内容构成为标准,根据授课的方法,并考虑到课程的授课效果,课时以外必要的学习等,设定了学分数的计算基准。关于讲义和练习的学时,必须在15小时到30小时的范围内,以专门职业大学规定的时间长度为一个学分;关于实验,实习及实际技能的学时,要在30小时到45小时的范围内,以专门职业大学规定的时间单位为1学分的授课(艺术等领域的个人指导的实际技巧,可以以专门职业大学规定的时间为一个学分);关于一门课程,讲义,演习,实验,实习或者是实际技能中,如果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请根据前两种的基准,以专门职业大学规定的时间授课为1个学分;关于毕业论文,毕业研究,毕业制作等的授课科目,在评价这些学习成果并给予恰当学分的情况下,考虑到这些必要的学习等来决定学分数[10]。

学分是对学生完成课程的一个监督和考核,通过学分的获得考察学生的学业情况,同时根据学分可以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也可以完成教师的课程授课时数,更好的安排授课课程的进度。专门职业大学的学分设置更加注重对实验,实习和实际技能的教授,这也体现出课程的实用性。1年的授课时间原则上包括定期的考试等,一般要持续35周。通过一个年度的学习,定期的考试等获得相应的学分,并对这一年度的学分情况进行统计,没有获得相应学分的学生需要更加重视,并且需要对这一课程的学分获得进行重新的认定[7,8]。

学分的获得是根据各课程的授课时间,各课程的授课时间以10周或15周为单位进行。但是,如果被认为有教育上的必要,且能得到充分的教育效果,则不受此限制。课程的授课时间不是一成不变,如果延长或缩短教育时长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根据教师的授课安排进行授课时长的确定。专门职业大学对于一门课程同时进行授课的学生数规定为40人以下[3]。但是,在教育上有必要且能得到充分的教育效果的情况下,不在此限。学生人数一般以40人为基准,如果对于课程的教授有帮助,可以不受40人的限制,但是必须达到相应的教育效果,否则学生人数一定要按照规定的人数为准[8]。

(四)课程的实施方法

课程是指课程、演习、实习或实际操作中的一种,或是由这些人共同使用,课程实施过程中运用到的方法是很关键的一部分。作为教学方法,可以高度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体、教室以及以外的地方来进行本课的授课,在外部进行授课,可以在学校及附属设施以外的地方进行授课[8]。授课的地点只要是利于课程的实施,并且能够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效果,可以到学校以外的地方进行实习和演习,教学方法比较灵活,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灵活运用。专门职业大学对学生事先明确了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及一年的教学计划。另外,在保证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认定毕业时,为了确保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及严格性,对学生事先明确标准,并按照该标准适当进行[9]。而且为了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相应组织的研修和研究。专门职业大学认为教育上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昼夜开放授课,进行昼夜课程安排,这种灵活的课程安排适应了部分学生专业特殊性的需求,同时,对学生事先明确的标准有助于学生进行长期的学习计划安排,并取得优异的成绩[8]。

三、日本专门职业大学课程设置的特色

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发展特色,专门职业大学的设置,更是应对职业的专业化需求,同时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补充,更体现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课程设置的基准上来看,专门职业大学课程设置主要具备以下的特色:

(一)课程科目设置中实践学分比重大

课程设置分四个部分,基础科目,职业专门科目和发展科目,综合科目。这四部分都体现了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教授科目的老师都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发展科目和综合科目的学分要求相对较少,主要是实践性的学分要求较多,实践类科目的学时获得达到了50%及以上[9]。对教师资质的认定也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课程联合协议会对合作者以及相关职业的从业者都有严格的规定,保证课程按照要求实施,同时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及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因此,课程既贴近现实又注重职业需求,并且实践要求更高。

(二)课程内容设置依据企业需求适时调整

专门职业大学的课程设置基准主要是针对产业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设置的,因此,课程设置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适时地调整,同时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体现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课程学分数的获得依据授课的效果灵活调整,科目的设置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主动积极进行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企业在参与课程教授的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贴近企业的岗位需求,并且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实践掌握[9]。

(三)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的职业需求密切联系

课程的修订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而且课程设置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课程每一次的编订时间较长,会出现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专门职业大学的课程编订更加注重实践性,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订课程的内容,让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课程设置的基准体现出日本对专门职业大学设置的特殊需求,不仅为了满足国内的经济发展需求,应对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也为了提升职业专门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升日本的核心人才国际竞争力,并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预测,培养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四)参与课程编制的主体呈现多样化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课程编制和修订通过教育课程联合协议会的意见,参与课程联合协议会的主体有大学的教职工人员,丰富实践经验的团体,地方公共团体的职员,与企业的合作者,认可专门职业大学的其它职员[6]。参与编制课程的主体不仅有一线的教学人员,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同时还有其他支持专门职业大学发展的教员,地方从业者团体等,这些多样化的主体,在编制课程时会更多的考虑与社会需求的岗位相适应,同时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得专门职业大学的课程内容能够快速迎合学生对职业的规划需求,紧密和就业相联系。

四、结论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与普通大学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学位的授予权上也相同[11],主要是培养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专门性职业人才,并且能够快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专门职业大学的设置是作为全新的机构存在,日本政府要求不能通过升格转化得到[11]。因此,专门职业大学更具独立性,其课程的设置也更加突出实践性,更能够体现出培养人才的专业性,主要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更具创新力和实践力的职业人才。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课程设置也更有特色,从课程的编成方法到课程的实施,都体现出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对学生学分的获得,毕业设计的完成,成绩的评定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在课程的实施中,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有灵活性,整个课程的设置到实施都体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成效显著,2019年2月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试点[11],这也提升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展示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迈向了新台阶,在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其课程设置也尤为重要。从日本专门职业大学课程设置基准中可以为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提供一些建议,首先,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可以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加大实践科目学分的比重,使得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即加深理论学习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进行适当创新。这有利于本科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平衡发展,又可以避免本科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被普通高等教育同质化[11]。其次,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课程编制可以成立专门的课程编制机构,并邀请多方参与,比如企业专家、学校教职员、社会职业团体等参与到课程的编制及修订过程中,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并及时掌握职业发展动向,充分体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以改善课程设置标准较强的主观性和较弱的时效性[12]。最后,课程的设置要与企业和社会需求密切联系,及时修订和更新课程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学生需要学习并喜欢学习的科目,同时在实践课程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升华,对职业的认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实践中。

猜你喜欢
学分科目设置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学分美食
高考“新科目”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