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下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2021-03-08 06:13邓洁马培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导师共同体

邓洁,马培培

(1.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2.南通大学教育科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转变, 也对研究生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用教学模式、方法和技术的改革作为方向,“互联网+技术”是培养媒介素养的关键, 构建自由式学习环境为研究生资源的丰富提供了很大便利。 同时,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收集及云计算整合到研究生教育教学的领域, 使得教育更注重开放、 创新以及学习体验, 与导师进行互动更为方便,交流方式也呈现多元化。

1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频繁出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针对“互联网+教育”的真正含义,学术界的相关学者意见不一并各自持有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 互联网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教育转化为互联网基因,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向评价的全面转变,形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机制,实现教育的生态化,满足需要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社会发展,实施网络经济时代的教育发展, 其中社会发展是人才整体战略转型。

1.1 内涵

“互联网+教育”历经了多个发展的阶段,从起初单一的远程教育阶段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教育, 在互联网上逐步深化其教育无论是被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教育方法还是目的都被教育基础变革所影响。首先,需要把“互联网+教育”作为教育新常态下其发展的新模式。它不单单是对传统式教育简单的升级,而是颠覆性变革与重构, 使教育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促进发展,满足信息时代的社会需要。

其次,“互联网+教育”需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从工具的形式提升至思维的层面,而不是为使用而使用,是将互联网思维整合到整体教学的过程,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化教学活动,最大化发挥其技术的优势。

最后,“互联网+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互联网将作为其服务者角色,补充在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创新学习与办学模式,优化和重构师生关系、学校与社会关系、供求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1.2 特征

“互联网+”本质上是应用互联网和其他的产业进行整合、链接、推动转型及增值等[1]。 “互联网+教育”能够“+”教育教学活动中任一环节,如课程、评价及管理等。当然,不论增加哪个环节,这个“+”都代表着在原有教育形式基础上的转型升级, 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例如,“互联网+课程”将传统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通过课程理念、课程呈现形式、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系统转型, 使传统课程从线下向线上转型,形成一种新型的课程生态。

2 “互联网+”下导生关系的新特征

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之中, 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总是处于一种单向知识灌输的模式。 导师常常重点关注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 却忽视了其人格魅力对学生品质的耳濡目染, 很难充分调动出研究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外,教学内容刻板和教学方法僵化,不能满足研究生学习的需求。 因此,不能达到教与学的效果。

“互联网+”浪潮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引导模式,让引导在相互承认、合作、尊重的理念中发展。它符合这一趋势,研究生教育指导学生的学习社区, 这有助于促进双方的合作学习在常见的学习视野,内化知识和技能在生命的大范围情况下,实现相互合作、平等的新伙伴交流,并刺激双方的强烈的创新和知识贡献[2]。 “互联网+”环境下,研究生教育和指导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可以提倡导师和研究生的主观设计和规划共同的科研视野, 精心创造一个良好的共同体互动环境, 建立一个各种各样的双方互动的平台。

3 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

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是在共同体概念不断丰富下而形成的,从共同体到学习共同体,再到课堂学习共同体,最后到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3]。

共同体的概念源于社会学, 最早提出共同体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Ferdinand Tonnies, 随后以共同体概念为核心的社会学概念不断产生出新的概念,其所产生的影响不只是在社会学、经济、文化领域,在教育领域也有着广泛的意义,经济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出现。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John Dewey 从教育领域借用了共同体的概念。 他认为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萌芽的社会, 并将共同体的概念运用到学习中,产生了学校就是社会、教育就是生命的著名观点。学习共同体为教育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探索和研究,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学者共同组成的群体, 成员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经常相互交流,共享各种学习成果资源,把一些学习任务放在一起,从而形成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相互推进的关系。 课堂学习共同体是在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

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就是课堂学习共同体在研究生课堂中有效运用。 既有普遍性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共同特点,又存在本身特点[4]。 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种课堂学习组织,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由共享学习信息资源及方法等,在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以提高其知识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对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价值。

第一,研究生课堂学习的创新理念和方法。进步的关键性条件是创新。 作为研究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新模式, 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以其专业性、 互动性、研究性、创新性等特点,不再是研究生个别听课的共同学习过程,而是一种对话的共同学习过程,与导师和研究生交流和分享想法。 这种课堂学习中师生互动的思维方式是研究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创新。

第二,提高研究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研究生不只是要会听,还要会说;我们不仅要自己学习,还要和别人一起学习。为了实现学习目标, 研究生需要与导师和同伴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共同探索和研究。这种共同的学习、探索和研究对研究生的合作意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共同体的学习氛围会鼓励研究生持续性参与课堂学习,逐步提升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中, 研究生围绕着课题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既是对这一课题的广泛性探索,也是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5]。 此外,高层次的问题解决很难由一个人完成, 它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将研究生与导师组织在一起,利用共同体的力量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使个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集体智慧不断提高。

第四,培养研究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自我和与他人沟通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水平。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成员一起学习的领域。它为研究生与导师、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 充分给研究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及时与导师和同行交流。 在这种课堂学习中,研究生通过反复的演讲和讨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并得到导师和学生的信息反馈。

4 “互联网+教育”下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在研究生教育学习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在“互联网+教育”的形势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型。 基于针对“互联网+教育”和研究生课堂社区的理解,研究生认为其策略主要有:建立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一致性目标; 打造其资源互利共享线上平台。

4.1 拆除围墙,虚实结合,构建课堂共同目标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学习共同体应该受到空间的制约。 这种实践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形式,不再只有导师站在讲台上,研究生坐在讲台下上,在规定的空间里学习的旧观念,而是师生分离的P2P 模式或一人多用的模式,充分融合了利用互联网进行实实在在的课堂学习。 研究生课堂上学习共同体的围墙拆除后, 无论研究生走到哪里都能参与课堂。 虚拟现实与现实的结合是利用“互联网+教育”,帮助互联网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生学习共同体的最大化价值。传统上,课程的结束往往意味着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结束。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专业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经过长时间、耐心而专注的研究过程才形成的[6]。研究生课堂互动学习共同体需要共同体成员随时交流思想和观点,碰撞新的智慧火花。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创新也是在共同目标的长期合作和不断探索中形成的。 共同目标是有效共同体的灵魂。所以,只有通过师生一同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才能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教育”下的研究生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使其发展更快,走得更远。

4.2 利用互联网科技及产品,实现资源共享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工具和软件,构建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可穿戴、沉浸式设备和三维打印、大数据分析、脑波、记忆重写、人工智能等新型教育技术不断创新传统教育[7]。 只有充分地利用起它们,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才能为新课堂学习的模式注入新鲜血液。 并且,伴随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便携式工具,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各种线上学习应用软件。 它们为课堂学习社区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研究生。

“互联网+教育”在网络课程中层出不穷。最有代表的是著名高校的慕课、微课、公开课及MOOC。 毫不夸张地说,拥有互联网移动的终端,等于有一个巨型图书馆。总的来说,在研究生的课堂学习共同体之中,导师和研究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有效地发现学习和共享资源,成立多个共享平台,如虚拟课堂、QQ 及微信群等,使知识更广泛地传播,更深入地沟通交流知识,更新和继承知识以供进一步使用。

4.3 做智慧型导师和创新型研究生

“互联网+教育” 之下智慧教师将利用互联网探索新知识,学生在必要时重视学习过程。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内容, 还要鼓励学生在真实和虚拟的体验中提问,在不同维度上探索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和分享,从而逐步建立起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信任。 因此,研究生导师需要培养自己的智慧,积极学习“互联网+教育”下持续更新的技术,与研究生一起成为与时俱进的导师,拥抱未来。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看,倘若没有进行创新,就没有研究生的研究性学习,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更是荒谬。

4.4 谋划共同的科研愿景

研究生教育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 引导研究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充分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共同体特征。 在这种背景下,教学内容不再只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更多的是注重如何学、怎么学。导师和研究生在教学与学习的世界之中面临各类情境, 借助平等的对话和合作找到一种两者的契合点。 对于研究生教育中常见的学习环节,传统的课程不再纠缠于太多的内容,而是让研究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体验学习情境, 主导以质量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让工具性和功利性融入生活和人格,实现理念和现实世界的和谐。

5 结语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导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研究生也要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自我发展是研究生发展的最高层次指导,是研究生自我发展的目标,是衡量研究生成长的关键。研究生完成与学院的合作,做到自律、自省。 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成为学习的大师,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案,与导师实时互动,向导师提问,无论领域,导师可以随时反馈给学生。一方面,导师可以随时营造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导师以研究生为前提,以关爱的态度对待研究生,让研究生随时提出不同意见。另一方面,研究生应充分尊重导师,相信导师的知识的权威性与人格的“真善美”。导师高尚的品德、杰出的才华和美好的心灵, 不只是研究生们争先学习的对象和内容,也是研究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来源。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导师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V eraW an g
导师榜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