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2021-03-08 12:24杨丁相
家长·中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主动参与

【摘    要】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培养的是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不仅对学生日后参与社会生活非常重要,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前提。所以说,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是全体师生的共同需要,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主动性;语文课堂教学;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2-0118-02

【Abstract】Chine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subjects. Chinese teaching cultivates huma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ability. These two abilities are not only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life in the future, but also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learn other subjects well. Stimulat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refore, developing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is not only the common need of all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t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Keywords】Student subjectivity; Initiativ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近年来,不仅我国的经济与综合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提升,教育的方针与理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调整。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也要打破“包办”的观念束缚,放开学生的手,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说话的权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出主体性,自发、自愿、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学生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发自内心爱上语文,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理解、吸收并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主体性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主体性的含義及特征

所谓主体性,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呈现出来的独立自主性,当这种主体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其中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主体性密切相关。主体性表现特征即为高度的自觉性与自主性,是一种意识与思想层面的自发、自愿。主体性能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过程,而自主性行为往往能收获高质量的结果。这就与新课改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高度契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同为课堂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与受益者。教育工作者重点突出教的主体性,学生则重点突出学的主体性。然而,这种相互之间主体性边界往往会被模糊。尤其在我国过往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性更为突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出现的,如包办式教育、灌输式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成了教育工作者唱独角戏的地方。所以,也就不难解释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底下昏昏欲睡的不正常现象了。教育教学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发挥。那么应该如何界定主体性呢,主体性本来就是思想层面的一种意识形态,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而个人觉得,主体性的特征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自主性

自主性体现为积极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愿意并且乐于接受,自主性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即认可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成就个人更好的将来,学习是展示与体现自己能力的一种途径。自主性是主体性有效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促使自主性形成与发展的是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好胜心。

(二)独立性

学生能独立的前提是其个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与基础,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独立是主体性的核心内容,自信是独立性有效发挥的重要基础,这种自信会促使学生长久地保持其独立性。独立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主要在几个方面:一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并愿意主动加强训练,如自己独立去刷各种培优题,独立完成语文相关的阅读理解与写作提高;二是对于新的知识内容会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的内容,拓宽思路;三是善于思考,并有自己的想法,乐于沟通,敢于质疑,会认可他人,但也绝不会盲目附和;四是高度自信,在学习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三)创新性

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都是靠创新推动的,创新的前提是创造。创造体现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上即为,能突破固有的模式,如思维模式、学习模式、思考模式等,找到新方法、新途径,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主体性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是思考、探索、实践的过程,比如:一题多解、一词多用、一题多问等都是突破常规思维,富有创造性的雏形。从多个角度探究不同的方法,并在反复的实践中找到最佳的那一个方法。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要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当下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当前,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阅读量少,这就导致阅读理解能力差,写作表达能力不强;二是灵活应用的能力不强,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文言文、古诗文的比重逐渐增加,学生对某些文言文中特定的字、词意思不理解,导致考试时一脸懵;三是书写应用能力不强,字认识学生,学生不认识字,一篇作文中错别字不少。再来看当代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中学生属于特殊群体,在知识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基础。在思维模式上,由于现阶段家庭物质生活的丰富,中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日益便捷化,互联网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影响很大。在思想行为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在了解清楚学生的學习情况与性格特点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主体性的培养,个人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在教学模式上积极创新,改变以往老母亲“碎碎念”般的上课模式,围绕学生进行提问教学的设计和创新,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上课提问时,可以利用主问题的提问模式,抛弃那些繁杂的小问题,根据教材的中心内容进行分析,这样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把有限的时间都用在重难点的讲解上;二是组织主题阅读活动,针对阅读内容展开交流、辩论,这在组织以及实施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是充分利用网络作业,全面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后作业,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布置作业是一项技术活,在传统的书本作业中适当布置网络作业,基于网络作业的趣味性、开放性,在一系列的闯关和PK的过程中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也是一种与时代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方式。

三、结语

主体性是成就任何事情的主要推动力,在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积极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高素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龙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试论[J].发现,2007(S1).

[2]莫慧兰.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2).

[3]黄锋盛.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3(06).

[4]邓恩琼.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2).

[5]龙丽樱.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7(44).

[6]申美兰.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0(05).

[7]赵庆杰.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2).

作者简介:杨丁相(1984.09-),男,汉族,甘肃静宁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责编  侯  芳)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主动参与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合”乐而“不为”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