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美术(湘教版)课堂融入剪纸课程的意义与探究

2021-03-15 07:00余蕾冯笑琳
人物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剪纸艺术综合素养小学美术

余蕾 冯笑琳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下对小学美术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美术课程的实践性、人文性、视觉性和愉悦性的特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剪纸艺术,既能愉悦视觉又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新课标要求不谋而合。剪纸艺术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中,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动手创造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剪纸艺术;综合素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能够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创新探索能力。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美术技能的前提下,教师一直致力于通过丰富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综合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融入剪纸教学,让学生走近剪纸艺术,引起学习兴趣,锻炼动手动脑探索能力,在剪纸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构造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水平。

一、剪纸艺术的内涵

剪纸艺术在中国历史的北朝时期就已出现,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在隋唐和宋代,剪纸技艺已经成熟,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剪纸是指在纸上镂空剪刻,形成栩栩如生的人物景象。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中,剪纸又加入了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染色等,使剪纸艺术有了更深更广的表现形式。剪纸分类颇多,依据地区分为南京剪纸、扬州剪纸、安塞剪纸、陇龙剪纸、浮山剪纸和蔚县剪纸;按纹样可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山水、昆虫、世界奇珍、现代器物共十一类;按用纸及制作分为单色剪纸和复色剪纸。不同种类的剪纸由于地区不同风格迥异,形成了各自的剪纸特色。其中南京剪纸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璀璨夺目的剪纸艺术需要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二、小学美术课堂融入剪纸课程的意义和探究

第一,在小学美术课堂融入剪纸课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情绪,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因自控能力较弱,还没有完全的自主学习能力,容易产生溜号厌学等状况。本身对于绘画缺少兴趣的学生更容易被课堂排除在外,达不到教学目的。在美术课堂上开展剪纸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形式十分新颖,容易引起好奇心。教师借鉴一些剪纸作品,例如形态各异的“大公鸡”剪纸,当活灵活现的动物剪纸出现在学生面前,大家目光马上会被吸引并且惊叹剪纸技艺的高超。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自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探索新鲜事物,在教师引导下更容易完成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同时,对于积极投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来说,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基础。

第二,在小学美术课堂融入剪纸课程,能够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和创造能力。加入剪纸课程的美术课堂,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结合空间想象能力构建作品的完成顺序。通过简单的裁剪工具:一把剪刀,结合相应技法,就能剪出千变万化的文字、动物等不同造型,既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又增强了个人信心,为今后学习提供向上的积极动力。形象的“小鸟”、逼真的“鱼儿”、漂亮的窗花,当学生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通过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不同造型。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个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每个作品都要给予肯定,重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个性创造。面对教师表扬学生会由衷产生一种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对学习产生极大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在小学美术课堂融入剪纸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热爱,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剪纸艺术历史悠久,經过多次社会变革代代相传和改进,如今的剪纸艺术已经是中华民族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体现。剪纸艺术是我国教育资源中宝贵的一部分,是小学美术和艺术课程的重要元素,是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剪纸教学,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传统剪纸技艺,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剪纸文化多姿多彩,剪纸作品多种多样,想要全面的将剪纸艺术呈现到学生面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目前小学美术教师大都没有专业的剪纸技艺和培训,只能将相对简单的剪纸作品呈现到小学课堂中。这需要学校和剪纸艺术组织共同联合,定期开展教学调研和剪纸技艺交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更好展现剪纸艺术水准做好铺垫。学校可以邀请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人到校为学生现场讲授剪纸技巧和剪纸文化,在高水平的剪纸作品面前,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剪纸学习中来,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美术剪纸课程的设置,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的理念,将宝贵的传统民间艺术呈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例如可以从相对简单的文字、动物和花草等剪纸作品入手,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容易在脑海中构建作品形状,操作起来容易成功,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对于稍高年级,可以过渡到技法相对复杂,线条相对细微的剪纸作品,可以融入剪、刻、撕、染等多种剪纸技法,展现出更有内容的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创造能力。显而易见,剪纸课程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丰富教学内容,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座瑰宝,它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和多样,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更好的开展剪纸艺术的课程,是每位教师同仁需要思考的问题。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够对小学美术课程融合剪纸艺术的相关教育研究有所启发,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桂平.浅谈小学剪纸校本的开发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160-161.

[2] 王宏伟.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75-78.

[3] 周丽娜.情趣兴趣为基,实践创新为主——小学美术教学《剪纸》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6(11):106-107.

3652500338235

猜你喜欢
剪纸艺术综合素养小学美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剪纸艺术元素在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童诗”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