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古筝舞台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

2021-03-24 11:03邓玥盈
艺术评鉴 2021年2期
关键词:肢体语言合理运用古筝

邓玥盈

摘要:古筝演奏作为舞台演奏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往往通过运用肢体语言的方式,提高观众体验感,从而呈现艺术作品。肢体语言在古筝舞台演奏中的合理运用,为古筝演奏者与观众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为观众创造艺术意境,提升了古筝舞台演奏的艺术美感。本文通过介绍肢体语言的定义与意义,分析肢体语言在古筝舞台演奏中的合理运用,以期增加古筝艺术魅力。

关键词:古筝  舞台演奏  肢体语言  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2-0042-04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创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语言交流方式,在现代的人际交流中,人与人之间会选择以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开展交流。肢体语言在人类交流和艺术表现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能够增加艺术美感,提升艺术魅力。从古筝舞台演奏来看,古筝演奏中也融合了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通过将肢体语言合理运用到古筝舞台演奏中,实现了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良好互动与交流,同时也实现了演奏者艺术情感的充分表达,加深了观众对古筝艺术的理解与记忆。

一、肢体语言的定义与分类

(一)肢体语言的定义

从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表现形式来看,肢体语言并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通常而言,固定、统一的肢体动作往往存在于舞蹈、走秀等艺术形式中,而古筝舞台演奏中的肢体语言并不以刻意化、固定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古筝演奏的肢体语言来讲,肢体语言的实质在于帮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古筝艺术,充分体验古筝情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筝魅力。因此,肢体语言的运用,目的在于为观众创设艺术氛围,营造古筝演奏环境,使观众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直接的肢体语言和动作,深入理解古筝艺术作品,使得观众产生艺术共鸣。可见,肢体语言没有固定的定义,只要是能够表达艺术内容、情感,烘托艺术氛围的肢体语言与动作,小到眼神交流,大到形体姿态,这都属于肢体语言。

(二)肢体语言的分类

根据肢体语言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肢体语言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静态肢体语言指的是演奏者的语言动作呈静态化表现形式,如眼神交流、表情变化等,往往运用于古筝舞台演奏的前期与后期以及情感的初期酝酿。动态肢体语言指的是演奏者的语言动作呈动态化表现形式,如身体晃动、肢体挥动等,往往运用于古筝舞台演奏的中期与高潮以及情感的进阶表达。较之静态肢体语言,动态肢体语言更能够营造古筝作品氛围,突出古筝艺术情感,带动观众情绪。总体而言,古筝舞台演奏中,静态和动态肢体语言交互运用,具体来讲,演奏开始时,表演者往往运用静态肢体语言,为情感的铺垫以及初期酝酿打下基础;演奏过程中,表演者往往选择运用动态肢体语言,表现出情感的激烈,烘托出艺术情感氛围,引起观众的艺术共鸣,提高古筝艺术的渲染力与感染力;演奏接近尾声时,表演者会再次运用静态肢体语言,做好古筝艺术表演收尾,抚平观众情绪,给观众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感知古筝艺术内容与魅力。

二、古筝舞台演奏中肢体语言运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观众深入理解古筝作品内容

古筝舞台演奏中,通过实现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可以在演奏者与观众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更好的引起观众共鸣,拉近观众与演奏者之间的距离,实现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良好沟通与艺术交流。从古筝舞台演奏情况来看,不论演奏者选择运用静态肢体语言还是动态肢体语言,都可以较好地将古筝艺术内容与情感表现出来,加深观众理解与记忆,集中观众欣赏注意力,强化观众对古筝艺术情感的体验。尽管一些观众对古筝演奏内容和情感有所了解,但是大部分观众还是对古筝演奏了解比较片面,相对来说认知比较浅显,在这种情况下,演奏者如果能够合理运用肢體语言,则能够更好的带动观众融入古筝艺术表演中来,让观众理解古筝作品内涵与意义,体会到古筝韵味,提高观众对古筝欣赏兴趣与乐趣。

(二)有利于观众感知古筝韵味

古筝舞台演奏的表现形式通常为个人演奏,对于整个演奏舞台来讲,演奏者个人会显得十分渺小,因此,为了实现演奏者艺术魅力的充分展现以及演奏内容的充分表达,演奏者往往选择通过运用肢体语言,将个人魅力与情感内容充分表达出来,既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古筝艺术盛宴,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古筝艺术的内涵与魅力,更让观众加深了对演奏者的演奏记忆,让观众在充分放松、解压的同时,在演奏者的带动下,感受到古筝艺术的美好与韵味。

(三)有利于观众艺术修养的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当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已逐渐转移为艺术文化的需求。因此,在物质得到满足并日益丰富的前提下,更多家庭愿意选择参加一些古筝艺术演奏会,以期陶冶艺术情操、提升艺术美感、加强艺术教育等。在这一社会需求现状下,古筝舞台演奏备受社会关注,而古筝演奏者也对自身的演奏内容和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实现舞台演奏的良好效果,更要促进古筝艺术的宣传与发展。因此,在古筝舞台演奏中,将肢体动作合理运用到演奏中来,能够让观众享受到视觉与听觉美感,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力与鉴赏力,陶冶观众艺术情操,带动观众情绪,促进观众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古筝艺术作品。久而久之,古筝舞台演奏有利于观众艺术情感的升华和艺术修养的提升。

(四)有助于观众引发视觉联想

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而对于精神文化领域的关注度也愈加高涨,尤其是对部分传统艺术形式的追踪和传承愈加重视。同时,当前的中国家长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教育培养,许多家长都愿意带着孩子一同观看音乐会、演奏会等,帮助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提升其艺术审美能力。在这一全新形势下,古筝演奏会也必然会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现场演奏的效果,如此一来,既可以让更广泛的民众深入了解古筝,将古筝艺术切实地进行宣传普及,还能推进整个古筝艺术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演奏者在现场演奏活动中,应该让观众在享受听觉盛宴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视觉的强烈冲击和享受,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将现场演奏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有机融合,帮助观众带动情绪,使其产生相应的视觉联想。

三、肢体语言在古筝舞台演奏中的合理运用

肢体语言没有固定的定义与概念,而肢体语言在古筝舞台演奏中的运用也没有特定、框架式的要求与标准。肢体语言的本质在于更好的表达古筝艺术作品内容,抒发古筝艺术情感,也就是说,只要肢体语言能够实现古筝艺术内容的呈现、古筝作品情感的抒发,那么肢体语言的运用方式即为合理与有效。肢体语言在古筝舞台演奏中的运用,并不拘泥于固化、特定的形式,演奏者既可以选择静态肢体语言,也可以选择动态肢体语言,无论选择何种肢体语言,无论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最终目的都在于用不同的运用方式去传递古筝艺术的魅力与韵味。

(一)静态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中的合理运用

静态肢体语言的突出特点是静态化和静止状态,静态肢体语言往往被运用于艺术情感的酝酿及艺术意境的铺垫。在演奏开始和接近尾声时,也往往会用到静态肢体语言。静态肢体语言实质是演奏者对演奏作品的心得体会,是演奏者在演奏开始及接近尾声时的情感状态,往往表现为表情的微变、眼神的交流、气息的变化等。静态肢体语言由于呈静态化表现形式,其更能够反映出演奏者的表演水平与艺术价值,也更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为观众营造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更能深化艺术作品的内涵与情感,留给观众无限的回味。

1.演奏开始和结尾处的运用

演奏开始时和接近尾声时,这两大阶段是静态肢体语言最常被运用的两个环节。演奏开始时,演奏者坐在古筝前,仪态端庄,坐姿端正,身体与古筝之间保持着科学的距离,手指在首次触碰古筝时的动作也十分讲究的呈现出来,演奏者整体看上去自然平静、自信放松。在进行古筝舞台演奏时,一些演奏者非常注重演奏开始前的状态酝酿,先是将演奏的曲目反复不断的回忆与回味,接着表现出一副胸有成竹、泰然自若的自信狀态。当演奏者坐在古筝面前时,全场会呈现出寂静的场面状态,观众会期待并耐心等待演奏者的表演内容与艺术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演奏者不急不慢的进行思想调整与动作调位,最大化的将肢体语言以完美、合理、良好的状态呈现到观众面前。当然,演奏开始时,演奏者也会通过自身的静态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即将演奏曲目的情感内容与视听状态,帮助观众更好、更快的进入欣赏角色。经过演奏者的引导,观众迅速进入倾听与观看状态,身临其境,在演奏者静态肢体语言的带动下感知古筝艺术的韵味与魅力。演奏接近尾声时,表演者通过静态肢体语言的运用,平抚观众心情与思绪,为即将结束的演奏工作打下落幕基础,观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思绪蔓延,无限想象,在静态肢体语言的引导下,观众获得了良好的视听效果。

2.演奏乐段切换下的运用

古筝舞台演奏环节,会存在若干个乐段的不同环节,不同乐段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不同乐段所体现的艺术内涵也各不相同,当演奏者在即将进入下个乐段时,也会通过运用静态肢体语言,实现乐段与乐段之间的无缝衔接,乐段与乐段之间情感的良好转化。通过肢体语言的静态化呈现,观众能够随着演奏者的肢体动作,随时调整情感内容,感知悲喜交加、意境切换的丰富情感。演奏者在进行乐段与乐段交换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采用延长音的静态肢体语言,既确保乐段结尾的平缓过渡,也满足关注听觉的需要,让观众较好地适应乐段的过渡语切换。在乐段交替环节中,通过运用静态肢体语言,既为下一乐段的演奏做好充分的演奏基础,也让观众在静态肢体语言的引领下,快速进入到下一乐段的情感氛围中,带动观众情绪,切换观众状态,让观众感受到丰富的古筝艺术魅力。

(二)动态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中的合理运用

动态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为动态化和起伏状态,动态肢体语言往往被运用于古筝作品的氛围烘托和情感升华。演奏者通过借助自身身体动作力量,在音响作用的帮助下,带动观众感知古筝音乐的美妙,提升观众视觉与听觉体验。演奏者在进行古筝舞台演奏时,常常运用躯干动作和手势动作等动态肢体语言,让观众感受古筝艺术的情感内容和深刻内涵。将动态肢体语言运用到古筝舞台演奏中,有利于提升古筝演奏效果,让观众更充分的感知古筝艺术中的深刻情感,引起观众共鸣,同时也让演奏者充分抒发自身对演奏作品的情感体会,实现古筝艺术情感的升华,古筝作品内涵的传递。

1.强烈乐曲中的应用

强烈的乐曲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动态肢体语言的运用,如气吞山河式的乐曲,体现自然现象,烘托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情景。演奏强烈乐曲时,古筝演奏者所采用的动肢体语言通常为扫弦、拍弦、挥臂、站立等动作形式,意在通过动态肢体语言,将气吞山河式的宏伟乐曲表现出来,呈现出大气、无畏、勇猛的态势与气势。另外,演奏者在采用动态肢体语言时,往往会更具爆发力与感染力,带动观众情绪,调动观众情感,带领观众充分融入到古筝演奏中。

2.欢快乐曲中的应用

欢快的乐曲也倾向于选择动态肢体语言的运用,如欢愉舒畅的乐曲,体现豪爽的性格特点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演奏欢快乐曲时,演奏者往往选择采用挥动小臂、甩动手指等优美、温柔的动态肢体语言予以呈现,为观众创造美好的古筝艺术意境,打造轻松愉悦的艺术空间。欢快粤语演奏下,演奏者的动态肢体语言更为轻松与灵活,这也更进一步增加了欢快乐曲的艺术韵味,让观众充分感知美好与美妙,徜徉在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身心得到放松,压力会释放,使观众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譬如,在演奏《汉江韵》这首乐曲的时候,演奏者应该保持手指的灵活度,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身体和头部形成一种和谐良好的协调关系,二者之间相互配合。如此,既可以将曲目中欢快的情绪感充分呈现出来,还能够将观众带入氛围之中,共同感受曲目想要传达出的情感讯号。

3.抒情乐曲中的应用

当演奏者在演奏较为抒情的乐曲时,首先,演奏者要将自己的动态肢体语言与抒情旋律进行有效结合,尽可能呈现出一种舒展的姿态,引导观众进入一个舒适愉悦的情绪氛围之中,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缩小演奏者跟现场观众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情感交流,使得现场演奏取得更好的观感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肢体语言合理运用到古筝舞台演奏中来,有利于提高古筝艺术表现力,渲染古筝艺术氛围,提升古筝作品感染力,提高观众的视觉与听觉体验,引起观众共鸣,激发观众情感,帮助观众更充分深刻的理解古筝作品内涵,感知古筝艺术魅力,促进观众得到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满足。

参考文献:

[1]薛珂可.浅析轮指技巧在古筝演奏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20(04):66.

[2]关丽娟.肢体动作语言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艺术品鉴,2018(36):151-152.

[3]邓婷,李雪影.古筝舞台演奏中障碍克服策略探析[J].戏剧之家,2018(05):65.

[4]范新航.浅析古筝舞台表演艺术[J].散文百家,2018(02):172.

[5]李嫣.古筝的舞台表演艺术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7(03):98-99.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合理运用古筝
浅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游戏的合理应用
论舞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涉众型寻滋案中视听资料的运用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