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镇江夜间旅游发展研究

2021-03-25 06:36
关键词:夜游镇江旅游

高 远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镇江分院 旅游系,江苏 镇江 212011)

在全时全域时代,人们对夜生活日益热衷,夜间旅游逐渐兴起,走进了千家万户,很多人选择利用晚上的时间开展活动进行休闲娱乐。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夜间旅游开发和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空间,搭建了新平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镇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把夜间旅游打造成镇江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对于推动镇江夜间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夜间旅游的概念

夜间旅游的研究起源于“夜经济”的提出,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了改善市中心夜晚街道空旷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1],一般指城市里从当日18:00到次日6:00以餐饮、购物、休闲、旅游、文化等为主的消费活动。夜间旅游在中国古代表现为“夜市”。据考证,“夜市”萌芽于汉代,兴于唐代,到宋代时期夜市生活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深受大家的喜爱。笔者认为夜间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身心需求,利用夜晚闲暇时间(18:00以后)在目的地开展吃、住、行、游、购、娱等休闲活动。具体可从主体、时间、空间和行为这四个方面进行界定(如图1所示)。

图1 夜间旅游的概念界定

2 镇江发展夜间旅游SWOT分析

本文结合调查数据以及镇江夜游的现状,从优势(S)、劣势(W)、机遇(O)和威胁(T)四个方面对镇江夜游进行详细分析。

2.1 优势

2.1.1 历史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镇江枕山襟江,水陆相连,是天然的山水城市,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称。目前,金山文化节、西津渡元宵灯会、 “HiFi西津渡”周末音乐汇、长江国际音乐节、金山湖广场江中音乐喷泉、“白蛇传”水景秀表演等节目极大丰富了镇江的夜间旅游产品[2],助力镇江夜间旅游高质量发展加速“跑起来”。

2.1.2 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枢纽地位凸显

镇江是区位条件优越的交通枢纽城,位于江苏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南与常州接壤,西与南京毗邻,北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万里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形成了“十字黄金水道”。近年来随着镇江对基础设施的连续性大投入,为镇江的经济建设和夜间旅游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2.2 劣势

2.2.1 旅游产品开发层次浅,特色项目不显著

尽管镇江已经拥有一批夜间旅游项目和设施,但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开发的项目层次低,形式上缺乏变化,对夜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挖掘得不够深。已开发的夜间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特色项目不明显,更多的是盲目学习和模仿其他城市,只是通过简单地亮化工程让城市夜晚亮了起来,并没有将当地民俗和文化元素融入进来,导致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品牌核心。[3]

2.2.2 夜游结构供需不平衡,配套设施不完善

从空间结构来看,镇江旅游精品“三山一渡”主要集中在“北水文化旅游圈”,而其他资源分布相对零散孤立,在旅游线路的安排上往往出现成点不成线、成线不成面的现象,无法将现有的夜间旅游产品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景观群。从时间跨度来看,镇江各大景点开放时间几乎都是9:00-18:00,旅游者没有机会欣赏到景点或景区的特色夜景和别样风情。而且大多数的公交末班车为18:30,在21点以后发车的班次很少,因此,很多游客担心出门后交通不方便进而不得将出行计划取消[2]。从要素结构来看,游览、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要素之间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必然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回头客少。

2.2.3 宣传力度不到位,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对夜间旅游产品的统一整合、宣传和促销。比如在人口密集场所,看不到对镇江夜游的推介或宣传海报;在镇江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上找不到“夜间旅游”专题;“镇江旅游”和“镇江旅游协会”官方微信和微博,与“夜间旅游”相关的链接少之又少。而且目前政府没有系统地对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缺乏夜间安全防控指南和管理体系,缺少对夜间旅游活动的大数据分析和实施监控,[4]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镇江夜间旅游的发展。

2.3 机遇

2.3.1 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扶持

为了推动夜间文化旅游市场发展,加快文化旅游消费升级,激发城市夜间活力,2019年8月国家层面提出要加快推进夜间文艺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2020年3月,江苏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发具有常态化、特色化和多元化的夜间消费项目和产品。

镇江旅游协会为了积极助推夜间文旅经济发展,在今年4月份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经过考察调研、座谈分析,形成了《关于镇江夜间文旅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一个创建、五大发展和四个提升”的工作目标,大力发展夜间旅游,打造夜游镇江的“城市名片”。 8月,镇江市文广旅局制定出台的《关于培育镇江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任务,策划举办系列夜间旅游活动,满足更多人群需求。

2.3.2 夜间旅游需求旺盛,发展呈现新格局

为了留住游客,让文艺点燃镇江,9月镇江润州区“夜读”系列活动全面开启,例如举办了茶道分享会、健康大讲堂、旅行摄影分享、文心品书会等多个活动,丰富市民和来镇游客的夜生活。2020年9月19日—10月18日以“水韵江苏 山水镇江”为主题举办“第十四届中国镇江金山文化节”,开启以“白+黑”为主打模式,围绕“镇江夜·美好”,策划夜游、夜演、夜购、夜读、夜宿等十大主题近百个活动,全方位展现镇江文化旅游魅力,极大丰富旅游节期间游客的文旅夜生活。

2.4 威胁

近年来,江苏省主要旅游城市也在积极打造夜间旅游产品,形成夜游品牌,如已经成熟的“南京秦淮灯会”“扬州运河文化”“苏州水乡古镇”“无锡拈花湾”等夜游产品吸引了大批游客;苏州的金鸡湖、南通的濠河经过亮化后,流光溢彩,也成为了旅游者夜间打卡的景点。这些旅游项目与“西津渡元宵灯会”“云台夜景”“镇江古运河”等夜间旅游产品相似度高,是镇江夜间旅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就对开发和创新镇江夜间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镇江夜间旅游提质升级的对策

3.1 在需求对接上做出精度

3.1.1 夜品

以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鼓励品牌餐饮企业入驻,通过餐饮美食、个性酒吧、咖啡茶社等业态,开展餐饮嘉年华,打造“夜品镇味”体验休闲区。此外,可以实施“特色小吃+旅游”的工程,改造离西津渡仅1公里处的“长江第一街”——新河街,将其打造成特色美食街区,整治空间风貌,挖掘地方特色,激活镇江夜间消费活力,促进人流和商流的集聚。

3.1.2 夜宿

据统计,镇江有星级旅游饭店25家,其中五星级仅有3家,规模庞大且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中档连锁酒店比较少,民宿在管理、产品特色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镇江夜游的发展。因此建议在夜间旅游活跃的地点附近增设星级酒店、民宿数量,规范服务标准,合理配置高、中、低档酒店的设施设备,加强酒店行业的管理。

3.1.3 夜游

镇江博物馆可以实行夜间开放,组织开展一系列夜间主题活动,利用声光电等特效,让观众看到夜间博物馆的奇幻景观,体验一把“博物馆奇妙之夜”,从以前的“我去了博物馆”转变为“博物馆我来了”,让博物馆成为镇江夜游新亮点和旅游者夜晚精神文化享受的新去处。通过改善京杭大运河的水质和绿化,让其成为一条生态廊道。通过拓宽运河两边的道路,让这条风光带成为旅游者休闲的好去处,让游客漫步岸边、畅游河中,去感受那“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十万家”的景象。

3.1.4 夜景

大力实施“靓丽夜镇江”工程,做好镇江出入口、地标性建筑、江河交汇处等重要“点”,长江路、滨江路、古运河风光带等重要“线”,“三山一湖一渡”、南山等重要区域的“面”上的亮化工程,注重“自然景观+灯光艺术+文化特色”,激活城市空间,提升旅游者的视觉冲击和体验度,打造有情怀、有故事的夜间旅游产品。

3.1.5 夜演

音乐节、尚清台戏曲表演等为城市注入文化活力,“燃”遍大街小巷;借鉴西安大唐芙蓉园的《大唐追梦》水舞光影秀,提升《白蛇传》水景秀表演项目,增加旅游者参与的亲水互动表演环节;精心策划北固山夜公园项目,讲述甘露寺招亲、周郎小乔等历史故事,通过情景再现,增加互动体验环节,强化东吴文化等符号与氛围。

3.1.6 夜娱

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地居民的夜间休闲资源和场所,结合当地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让游客乐于参与进来。例如在北固湾广场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红色系列电影主题放映,吸引大量旅游者以及周边居民观看,让他们找回童年时代晚饭后拿着小板凳在广场看露天电影的感觉;依托文化旅游设施,引进和培育体育赛事、话剧、音乐剧、舞台剧等娱乐项目;依托西津渡历史街区,引进音乐俱乐部、深夜影院、深夜书店等深夜业态,丰富镇江文化夜游产品体系。

3.1.7 夜购

围绕夜经济这一特点,实施“休闲购物+旅游”工程,由文旅相关部门牵头,联合企业,重点开发文创产品、古玩市场、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等,丰富夜间旅游经济的文化内涵,以点带面拉动旅游购物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长产业链。

3.2 在时空布局上做出密度

3.2.1 打破时间界限,提高可进入性

首先,景区可以实行联票制度,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以满足旅游者的游览需求;其次,规划娱乐购物街区的营业时间,打造有特色的夜间美食街和娱乐购物中心;再次,建立夜间交通服务体系,提供夜间旅游线路图,调整公交的运营时间和班次密度,或者开通夜间旅游交通专线,建立专门的夜间旅游集散中心,为夜间旅游提供出行便利;[5]最后,加强夜间交通疏导管理,避免出现极度堵车或其他突发状况,为夜游打造便利的出行服务。

3.2.2 引导联动布局,构建合理格局

以西津渡——博物馆为核心的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是镇江夜游发展比较完善的区域,两者相互依托,通过打造夜游聚集区,加强文化展示功能,形成镇江夜游产品网络,带动全域夜间旅游发展。其次,实现夜游景点或景区之间的联动,以人流量大的潮汐路径为动线,通过夜间专项快速公交,[5]打破传统功能区划分的模式,完成黄金休闲时间的衔接,最终以住宿业态形成夜游消费的闭环。

3.3 在特色发展上做出知名度

3.3.1 打造夜游品牌

首先,继续打造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其次,打响《白蛇传》《甘露寺招亲》等夜间演艺产品品牌,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再次,重点打造金山文化艺术节、HiFi西津渡国际音乐节、长江音乐节等夜间节事旅游品牌,感受现场文艺盛宴;最后,做大做强“三山”“古运河”夜间游船观光品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响城市文化名片。

3.3.2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整合镇江夜游产品,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加大对镇江夜间旅游的宣传;在目标市场的公交车移动电视媒体、出租车广播、报纸、高铁等方面进行宣传,全面提升“镇江夜美好”的主题形象;提炼具有冲击性和市场感染力的宣传语、形象标识,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范,打造全新的品牌。同时还可以与周边城市整合营销,在信息、客源等方面实现互通、互联、互享,实现夜间旅游协同发展。[6]

3.4 在管理实施上做出深度

3.4.1 完善公共服务系统

夜游是一项系统工程,必然会带来交通、电力、供水、公交、通信、公共卫生、市政管理、应急救援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7]因此在建设和完善夜间旅游的基础设施过程中,各方面要协调统一,努力构建一个简单、快捷、高效的夜游公共服务系统,平衡城市的安全和活力。

3.4.2 建设智慧服务平台

首先建立夜间旅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夜游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行业内信息的收集、分类、分析、处理和发布的自动化,[7]实现旅游信息共享和应用协作,有效配置资源,提高快速响应和应急安全管理的能力。其次由公安、安监、文旅部门共同构建夜间安全防控管理系统,运用移动终端检测等手段对夜间旅游活动进行实时监管。最后,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搭建镇江市夜游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夜间旅游产品的相关咨询。

3.4.3 建立专项工作机制

由镇江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主抓,镇江旅游协会、各类高校、文化旅游广电局、体育局等部门积极参与,形成“镇江市夜游工作组专家组联席会议”制度[7],对发展镇江市夜游经济、夜游产业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对目前开发夜间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对如何发展夜间旅游进行统筹规划、安排部署和贯彻落实。

4 结语

作为一项新兴旅游活动,夜间旅游一方面解决了“留客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全时全域旅游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镇江应集中精力大力发展夜间旅游,倾力打造镇江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使镇江旅游业获得高质量全面可持续发展,为镇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猜你喜欢
夜游镇江旅游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夜游泉州西湖
夜游蜡像馆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名点“蟹黄三娇”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夜游青岛去哪里
夜游魔法庄园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