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健身操对高职女生健康体适能的干预研究

2021-03-25 07:53邢群利王超
关键词:显著性常规实验组

邢群利 王超

(1.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贵州 都匀 558000;2.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近年来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生积极改善,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1]。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鼓励个人掌握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普及健康知识,提出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的目标。我国女大学生体质健康连续20年呈下滑趋势[2],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女生体质健康也应引起高度重视。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五千年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民族健身操是借助民族音乐元素和民族舞蹈元素进行操化创编后,通过习练达到强体健心作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研究以高职女生经实验前后健康体适能测试相关数据和研究成果为基础,设计实验以对比民族健身操教学和常规体育课教学对高职女生身体成分、肌肉适能、心肺适能、柔韧适能的影响,深入考证民族健身操的健体实用价值,为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目标提供实践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随机抽取的68名公共体育课女学生(所有实验对象均没有任何专业运动经历)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民族健身操组)与对照组(常规体育教学组),每组34人,所有受试学生均能积极配合完成实验。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国家图书馆查阅有关研究和资料,了解本研究相关领域成果,为研究提供扎实的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请教体质健康及民族健身操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授,共同探讨基于健康体适能监测下的民族健身操教学实验内容与方法,使本研究更加完善。

1.2.3 实验法

实验周期及要求:为期12周,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关要求,实验前后各测一次相关指标。锻炼时间(每周每次课90min),频率(每周2学时)。锻炼时间分配为开始(15min),中间(60min),结束(15min)。课程安排:实验组中间部分采用2016《全国民族健身操规定动作》的练习(以下简称“民族健身操”),心率控制在120—160次/分,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育课程大纲安排教学与训练。实验组34名女生,其基本情况是:年龄(20.88±1.20)岁,身高(155.56±4.97)cm,体重(51.59±7.82)kg, BMI(21.25±2.56)kg/m2,皮褶厚度(22.61±3.79)mm,腰围(57.56±1.84)cm,臀围(84.00±2.69)cm,肺活量(2 606.79±440.90)ml,握力(42.47±2.81)kg,一分钟仰卧起坐(33.35±3.70)个,坐位体前屈(18.31±6.36)cm。对照组34名女生,其情况是:年龄(20.94±1.23)岁,身高(154.88±4.96)cm,体重(50.35±5.93)kg, BMI(20.96±2.27)kg/m2,皮褶厚度(22.90±3.70)mm,腰围(57.31±1.83)cm,臀围(83.64±2.68)cm,肺活量(2 522.94±236.04)ml,握力(41.88±2.64)kg, 一分钟仰卧起坐(34.26±4.35)个,坐位体前屈(19.05±5.42)cm。实验前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进行数据采集,结合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内比较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民族健身操对高职女生身体成分的影响

表1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身体成分指标组内比较

表2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后身体成分指标组间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身体成分数据指标组内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体重、BMI、皮褶厚度、腰围及臀围显著性概率P值分别为0.012、0.020、0.000、0.000、0.000,均<0.05。因高职院校女生年龄处于青春期发展末期,实验前后对身高影响不显著,故表中不再体现。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后身体成分数据指标组间干预结果显示:实验后皮褶厚度平均值为实验组20.65±2.43mm、对照组22.64±3.54mm,而实验前为实验组22.61±3.79mm、对照组22.90±3.70mm;实验后腰围平均值实验组为54.49±3.12cm、对照组57.08±2.20cm;实验后臀围平均值为实验组81.76±2.87cm、对照组83.22cm±2.99cm;体重和BMI未发生显著性改变,其余指标显著性概率P值均<0.05。BMI指数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评价成年人胖瘦程度的计量指标之一[3],虽然实验后组间BMI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组内BMI数据变化已表明民族健身操具有瘦身作用,长期坚持效果需后期继续观察研究。

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表明,民族健身操运动能有效调动女生上下肢参与运动。一节90min的民族健身操课,能充分调动女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有氧运动并进行身体新陈代谢,从而消耗身体多余脂肪达到减脂目的。民族健身操对高职女生身体形态有显著塑形作用,通过长期习练民族健身操改变身体外部形态,达到健身健美效果,从而增强女生身体自信。

2.2 民族健身操对高职女生肌肉、心肺及柔韧适能的影响

实验组、对照组肌肉适能、心肺适能、柔韧性适能指标组内干预结果显示:民族健身操教学的组别在握力、仰卧起坐、肺活量及坐位体前屈实验前后显著性概率P值均<0.01,具有非常显著性改变。常规教学组只在坐位体前屈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身体素质是反馈体质健康的重要测试指标[4],民族健身操有利于高职女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常规体育课教学短期内对体质健康提高效果不明显。肌肉力量是人体的活动动力[5],实验后握力平均值为实验组45.41±3.06kg、对照组42.59±2.95kg,而实验前为实验组42.47±2.81kg、对照组41.88±2.64kg。可见民族健身操组实验后人体肌肉适能的握力提高了2.94kg( P<0.01),有非常显著性的提高。常规体育课教学组实验后握力提高了0.71kg( P>0.05),表明无显著性提高,实验后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样,在表达身体关节灵活度和韧带柔韧素质的坐位体前屈及表达腰腹力量的仰卧起坐指标中,实验后组间均呈现显著性提高(P<0.05)。

表3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肌肉、心肺、柔韧适能指标组内比较

表4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后肌肉、心肺、柔韧适能指标组间比较

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表明,民族健身操在训练过程中,有基础手位的专项讲解与练习,尤其是轻器械民族健身操对学生上肢稳定性要求较高,手位及手势训练中常常会增加负重练习,以达到良好手持器械控制力,民族健身操更有益于肌肉适能的提高。肺活量是表达心肺耐力的主要指标,通过周期性的民族健身操训练,实验后民族健身操组与常规体育教学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习练民族健身操肺部需要增加气体摄入量,提高肺泡的利用率,需要肺部多次完成换气过程,达到优化肺活量功能的目的[6]。学习民族健身操过程中,会有相关柔韧动作如侧压腿、前压腿、 后压腿、竖叉的练习,自然对女生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成绩有很大提升。仰卧起坐是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的表达指标,实验干预后民族健身操组和常规体育教学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民族健身操对腹部肌肉力量的优化提升贡献巨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常规体育教学对高职女生体质健康影响甚微

动态跟踪大学生体质状况是高校实施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依据[7],开展民族健身操教学实验为体质健康改善提供探索经验[8]。实验后,常规体育教学组组内坐位体前屈有显著性提升(P<0.05),说明12周的常规体育教学对高职女生柔韧素质有一定积极作用,其他指标成绩也都有相应改善与提高,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效果待研究。

3.2 民族健身操教学对高职女生健康体适能影响显著

民族健身操属于中低强度有氧运动[9],可有效改善青年学生的肺功能,降低身体脂肪含量[10]。实验后民族健身操组与常规体育教学组的皮褶厚度、腰围、臀围及肺活量组间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健身操运动中有屈、伸、转、绕、摆、踢、卧等基本素质练习,有利于肌肉力量的提升,有利于坐位体前屈成绩提高并呈显著差异(P<0.05),一分钟仰卧起坐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民族健身操比常规体育教学更有效提高女生腰腹部的身体柔韧性[11]和肌肉力量及耐力;通过民族健身操大量静力性训练来增加肢体的训练负荷,从而达到身体动作的肌肉记忆,民族健身操更有助于发展身体肌肉水平和身体塑形,提高高职女生身体自信。

3.3 民族健身操教学与常规体育教学未来可期

民族健身操练习过程中需要强调身体姿态的准确性,为达到规定动作要求,需要保持身体各部位肌肉紧张才能达到良好的动作控制效果,对处于青春期追求爱美的高职女生改变体型、提高气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验组组内的体重和BMI均呈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民族健身操与常规体育教学组组间比较并未发生显著性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民族健身操对身体形态有改善效果,可两组组间并未显示差异性,后期可随访研究。

4 结语

民族健身操可有效改善高职女生身体成分,提升柔韧素质、肌群耐力、爆发力,改善肺部器官功能。民族健身操可作为常规体育课教学项目的补充,促进高职女生体质健康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课实施的过程是身体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艺术和文化的教育综合[12]。民族地区各高职院校更应结合区域民族文化优势,积极开展民族健身操课程的实践开发与科学普及,提升高职院校女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为实现“健康中国”、弘扬民族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显著性常规实验组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常规之外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