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髁置换术与全膝置换术治疗黄土高原地区大骨节病膝关节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2021-03-26 08:34杨君孙效虎冯伟袁婷婷刘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活动度胫骨膝关节

杨君,孙效虎,冯伟,袁婷婷,刘洋

(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745000)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对称性及致残性骨关节疾病[1]。以导致关节软骨变性坏死为疾病基础[2-3],进而引起人体多处关节损伤及坏死,以膝关节多见[4-5]。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大骨节病纠正关节畸形,减轻疼痛,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6]。大骨节病膝关节置换主要有全膝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和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国内临床上UKA 术仍未得到广泛应用,大多数临床医生针对大骨节病选择保守的TKA 术,忽略了UKA 术指征,未能真正选择对大骨节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分析UKA 与TKA 治疗黄土高原地区大骨节病膝关节炎的疗效,比较UKA 与TKA 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C 反应蛋白升高程度等差异,为研究大骨节病膝关节炎治疗方法提供临床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大骨节病患者4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7-8]:①符合西医疾病诊断标准,且病变累及膝关节;②患者来自大骨节病高发区且病史>10年;③具有典型大骨节病症状;④出现多发对称性手指或其他四肢关节增粗,屈伸活动受限、疼痛,肌肉轻度萎缩等不同程度的X 射线改变;⑤年龄18 ~75 岁。排除标准:①长期服用有关治疗大骨节病药物,且在本研究前至少3 个月内未停用其他解痉镇痛药物;②具有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骨代谢性疾病的病史或证据;③病变未累及膝关节或膝关节大骨节的急性期患者。

1.2 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分为UKA 组和TKA 组,每组20 例。UKA 组:男性11 例(12 膝),女性9 例(9 膝);年龄40~64 岁,平均(55.6±7.01)岁;体重45~90 kg,平均(63.4±14.65)kg。TKA组:男性8例(8膝),女性12例(13 膝);年龄51~65 岁,平均(57.3±5.62)岁;体重49~70 kg,平均(56.6±7.31)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手术方法

UKA 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将患侧大腿放于托架上,小腿自然下垂,并在大腿根部应用止血带,沿髌骨内侧进行切口,大约6 cm,同时清除胫股内侧关节面的周围骨赘。用窄锯片靠近胫骨内侧处伸到胫骨后侧垂直截骨至截骨板水平,取出且测量其大小,与胫骨假体进行对比,找到适宜的假体。安装股骨假体,用研磨钻研磨股骨远端,确定匹配股骨髁试模,用骨刀修整研磨后的边角、股骨前侧骨及后髁骨赘,检查屈伸间隙的张力、关节屈伸活动度及松紧是否合适,清洗关节腔内多余的骨水泥,解开止血带,充分止血,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TKA 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膝关节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并在大腿根部应用止血带,切口沿髌骨上方腱腹交界处到胫骨结节内侧,大约15 cm。同时清除滑膜、半月板、骨赘等。安置板钩撬出胫骨平台、胫骨截骨器,从0 处定位胫骨平台截骨板并后倾3°截骨,用摆锯切除胫骨平台关节面,修剪平台边缘,测量胫骨及胫骨远端假体大小。安放假体,检查屈伸间隙的张力、关节屈伸活动度及松紧是否合适,清洗关节腔内多余的骨水泥,解开止血带,充分止血,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时间:从置换手术开始切皮到缝皮结束的时间;②血红蛋白的质量浓度;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即患者主动屈膝最大角度;④术后HSS 评分:该评分标准是由美国特种外科医院提出,分值越高表示术后膝关节恢复越好;⑤术后引流量;⑥C 反应蛋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X 射线片及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的比较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下肢感染等情况。40 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4(12~30)个月,两组手术前、后X射线片见图1~4。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 组患者手术时间较TKA 组短,术后引流量较TKA 组少(见表1)。

图1 UKA术前全长、正侧位X射线片

图2 UKA术后全长、正侧位X射线片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的比较

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病情相似,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HSS 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 组膝关节活动范围大于TKA 组,UKA 组HSS 评分高于TKA组。见表2。

图3 TKA术前全长、正侧位X射线片

图4 TKA术后全长、正侧位X射线片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的比较(n=20,±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的比较(n=20,±s)

组别手术时间/min 引流量/ml UKA组TKA组t 值P 值67.3±5.4 87.3±12.1-5.475 0.000 66.3±7.5 155.0±34.3-7.983 0.000

2.3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的比较

术前两组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患病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 组低于UKA 组。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 组低于TKA 组。见表3。

2.4 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比较

术前两组C 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C 反应蛋白方面病情相似,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C 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 反应蛋白手术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 组低于TKA 组。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的比较 (n=20,±s)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的比较 (n=20,±s)

组别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UKA组t 值-7.236术前92.5±2.64 P 值0.000 t 值-19.78 P 值0.000术后116±8.10术前62.7±5.33术后90±2.71 TKA组t 值P 值-14.23 89.5±3.69 2.092 0.052 0.000-18.85 0.000 104.5±4.38 3.910 0.010 61.2±3.36 0.752 0.462 84.2±2.66 5.081 0.000

表3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的比较(n=20,g/L,±s)

表3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的比较(n=20,g/L,±s)

组别 术前术后差值UKA组TKA组t 值P 值137.4±12.9 132.7±10.1 0.905 0.377 129.3±15.0 109.3±10.6 3.376 0.003 8.1±4.8 23.0±13.1-3.380 0.003

表4 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比较(n=20,mg/dl,±s)

表4 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比较(n=20,mg/dl,±s)

组别 术前术后差值UKA组TKA组t 值P 值2.09±1.89 2.01±1.11 0.113 0.912 3.54±3.45 5.01±1.65-1.476 0.157 1.45±1.60 3.00±0.87-3.141 0.006

3 讨论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畸形性、患病率和致残率很高的慢性变形性,并以骨和软骨组织损害病变为主的关节性疾病。该病多发于西部潮湿寒冷地带,尤其是甘肃地区,至今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对称性受累,患者多在年幼时就开始表现出四肢关节增粗、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甚至畸形等类关节炎症状[9-10]。在中晚期出现持续疼痛,活动后疼痛加剧,活动受限,四肢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并且在晚期出现下肢关节畸形,膝关节屈曲挛缩且内、外翻及关节内出现多个游离体等手术指征。

对该病成年晚期出现骨坏死且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来说,给予患者扑热息痛、醋柳酸、布洛芬等药物,仅起到抗炎镇痛、缓解关节病情恶化的作用[11-12]。中医辨证思维对大骨节病内外兼治有一定疗效,但病程长,起效慢,患者需要承受的疼痛时间久。而膝关节置换是目前对大骨节病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因此,本研究从各个方面对比评估了膝关节置换中TKA 与UKA 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2 种手术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缓解患者疼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血红蛋白质量浓度,UKA 组手术时间短于TKA 组,术后引流量小于TKA 组,术后UKA组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下降程度缓慢,低于TKA 组,表明UKA 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量少,易于术后恢复;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HSS 评分术前后比较,术后TKA 组和UKA 组膝关节活动度、HSS 评分较术前升高,且UKA 组膝关节活动度、HSS 评分大于TKA 组,表明UKA 术后患者恢复快,患侧膝屈伸更接近于正常膝关节,UKA 治疗大骨节病更有临床疗效,更有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 反应蛋白比较,术后较术前升高,但UKA 组的C 反应蛋白升高程度低于TKA 组,表明UKA 组炎症程度小,局部感染少,这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TKA 术与UKA 术对治疗大骨节病中膝关节炎均起到一定的疗效,但相比而言,UKA术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疼痛较轻,患侧膝活动度增大,屈伸更接近于正常膝关节,更具有临床疗效,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活动度胫骨膝关节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