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细菌性腹泻疾病的诊断及防治

2021-03-27 19:00李敬文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痢疾灌服沙门氏菌

李敬文

(甘肃省靖远县农业农村局,甘肃靖远 730600)

1 病原学以及流行病学

1.1 羔羊大肠杆菌

通过研究发现羊腹泻病一共有三种主要发病模式,分别是羔羊大肠杆菌,羊沙门氏菌病以及羔羊梭菌性痢疾[1],这三种疾病显性症状较为类似,因而需要仔细区分进行鉴别。首先需要对羔羊大肠杆菌进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鉴定,它主要致病原为大肠杆菌,而主要传染对象为羔羊,传染源则来自部分自身携带病毒和细菌的羊,这些病羊通过消化道进行病毒和细菌传播,传播途径较为固定,但是时间不限,一年四季都可能会发生传播,但在冬季和春季较为多发,即羔羊大肠杆菌病原体一直存在,随时会威胁羊群健康。春季较为多发的原因主要是春天水草比较肥美,因此羊日常饲料喂养会减少,草料喂养会增多,但是草料中缺少某些必需的营养物质,可能会造成羊营养不良,降低抵抗力。冬季多发是因为天气因素,饲料不良,且圈舍内环境也较为恶劣,潮湿阴冷,缺失通风,可能会促进病毒和细菌的扩张。羔羊大肠杆菌多发于新生羔羊和周龄在六周以下的羔羊身上。

1.2 羊沙门氏菌病

羊沙门氏菌病与革兰氏阴性杆菌有着很大关系,它的主要传播来源也是自身带有病毒和细菌的羊,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消化道进行感染,部分羊通过交配也可能会感染上羊沙门氏菌病[2]。羊沙门氏菌病传播不受季节限制,且各个品种和年龄段的羊都有可能患病,因而影响规模更大,防范更为困难。其中需要尤为注意刚刚断奶的羔羊以及怀孕母羊,这两者属于易感类型。

1.3 羔羊梭菌性痢疾

羔羊梭菌性痢疾的主要致病病原为B 型韦氏梭菌,主要传播来源有两类,带病羔羊,其传播能力很强,其次是带细菌的母羊也具有一定传播能力。主要经由消化道和脐带传播,若羊群出现外在伤口,细菌通过伤口也可以发生感染。痢疾发病原因主要与羊群的基本身体素质相关,羔羊存在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以及怀孕的羔羊存在孕期营养不良,都会给细菌可乘之机。以冬季较为多发,因为天气影响导致羊群缺乏基本抵抗力,进而出现致病菌肆虐,这其中羔羊抵抗力最低,可能会导致出现大批羔羊死亡的情况,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3]。

2 主要症状细分

2.1 羔羊大肠杆菌病

主要发病对象为处于幼年期的羔羊,多为刚出生2 周~6 周之内的羔羊,具体表现为体温上升,最高可以达42℃,部分羔羊伴随有轻微的腹泻症状,精神不济,身体呈现虚脱状态。严重羔羊则出现精神紧张或者精神失控,运动能力消失,出现关节炎。多数羔羊因为自身抵抗力低,疾病来势汹汹,在疾病发生后的4 个小时~12 个小时之内死亡。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羔羊大肠杆菌都只会出现在6 个月以下羔羊身上,部分八个月左右的羔羊也会出现,且致死率更高。下痢型是出现在羔羊大肠杆菌中较为严重的情况,刚出生2 天~8 天内的新生羔羊都可能会患有下痢型的羔羊大肠杆菌病,新生羔羊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腹痛和精神不济的状况,最终直至虚弱脱水,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2.2 羊沙门氏菌病

羊沙门氏菌病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症状类型:一是痢型,主要症状表现为,在不足月羔羊身上多发,羔羊体温会迅速升高至41℃,食欲不振,出现腹泻情况,排泄物中有不明黏液和血迹,散发出恶臭,精神不振,逐渐失去站立能力,在5天之内逐步死亡。二是流产型,主要指孕期出现流产的母羊,在母羊妊娠之后的2 个月时间内,病羊体温突然升至40℃,出现食欲不振和精神不济。

2.3 羔羊梭菌性痢疾

以羔羊为多发,新生5天之内的羔羊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不济,粪便开始出现异常且伴随着恶臭,粪便颜色发生改变,黄白和灰白色掺杂其中,时间一长会形成血便,进而出现疾病加重,最终丧失运动能力,最快2 天之内就会死亡,死亡时表现较为剧烈,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口吐白沫等等。

3 中西医治疗以及防治措施

3.1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首先要对养殖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接触致病源,并且加强养殖羊的健康和饲料管理工作。对于怀孕母羊以及哺乳期的羊要进行特别照顾,专门调配饲料进行饲养,饲料内应该要具备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提升羊的身体素质和抵抗能力,也能够帮助哺乳期的羊完成哺乳任务。要准备专门的产房,对需要进行分娩的羊进行单独照顾和接生,在接生完后要使用温水将母羊的乳房擦洗干净[4]。

其次,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在治疗之前,可以将致病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并做好药敏试验,再进行药物治疗。选择的是抑制作用很强的抗菌类药物,肌肉注射类药物可以选择氟尼康或者是止泻针,治疗后需要根据病羊具体情况配合止泻药物或者是消化类药物一起使用,使用方法是将其加入日常的用水中进行灌服,每日灌服2 次,持续3 天。也可以配合中药进行服用,中药汤剂为:茯苓、白芍、山萸肉、黄连、白头翁、白术、生山药、甘草。用煮药容器煎煮之后进行灌服,同样为每日2 次,持续3 天。

3.2 羊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首先,要注重饲料管理,注意羔羊在刚出生使需要尽早喂食初乳,确保其自身免疫系统的建设,并注意对其进行保养。新生羊需要与母羊待在一起,当出现病羊时需要及时进行隔离,以免传染到羔羊。对于病死的羊要进行妥善掩埋,既要确保其不会影响周边羊的健康和环境健康,也要避免其流入到市场当中。针对发病羊要及时地采取治疗措施,可以在饲料内添加喘痢杀,或者白头翁散。可以采用肌肉注射氟尼康或者止泻针。配以相应的中药进行辅佐治疗,中药汤剂为白头翁汤,其中白头翁15 g,其余有生山药,山萸肉,茯苓,白术,白芍,干姜和秦皮,甘草。煎服,羔羊只需要灌服10 ml 即可,每日2 次,持续3 天。

3.3 羔羊梭菌性痢疾的防治

首先,是加强饲料管理任务,注意饲养圈舍的清洁工作和保暖工作,对于孕中母羊要采取专门保护和管理,加强营养摄入,在哺乳期时需要注意合理哺乳,每日合理分配哺乳时间,产前和产后都要对母羊进行检查。每年需要对羊群进行五联苗注射,也可以选择接种羔羊痢疾灭活疫苗,怀孕母羊需要在分娩前一个月进行注射,分娩后的20 天进行第2 次注射。在羔羊出生之后可以给予其土霉素,按照说明服用土霉素粉,胃蛋白酶并配合中药进行联合治疗。中药方剂为:乌梅,炒黄连,黄芩,郁金,炙甘草,猪苓,焦山楂,干柿饼。将这些药物压碎之后煎服,利用红糖作药引为羔羊灌下,羔羊的灌服量为10 ml,1日灌服2 次。

4 结束语

羊腹泻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动物疾病类型,发病原因较广,且引起的症状分类较多,因而在羊出现疾病后,需要根据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也应该要注意饲养圈舍干净卫生和消毒清洁,这样能够提升羊的治疗效率,降低出现疾病的可能性,也能够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更是推动畜牧业防控管制的必要手段之一。

猜你喜欢
痢疾灌服沙门氏菌
牛便秘可用中药治
羊咳嗽怎么治
牛腹胀急救三法
中医咋治牛便秘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二)
羔羊痢疾的综合防治
仔猪痢疾的发病原因、诊断和防治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