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翻胃吐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21-03-27 19:00李鸿亮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口色患牛消食

李鸿亮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农业农村局,甘肃靖远 730618)

牛翻胃吐草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所致,根据致病原因不同,患牛的症状也不相同,引起胃气不降,胃不受纳,导致出现吐草等一系列的症状,以老弱牛居多,与饲养方法有着很大关系[1]。目前牛出现翻胃吐草后使用西药治疗很常见,但是单一的西药治疗对患牛疾病症状缓解效果欠佳,因此新型治疗方案逐渐被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目前牲畜疾病治疗的新方法,对于动物疾病改善效果较好。为此本研究对牛翻胃吐草疾病实施中西医治疗,现报道如下:

1 发生的原因

牛翻胃吐草是一种慢性疾病,一般发生在老牛或者身体弱的牛身上,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与牲畜饲养人员日常管理不当有关系,比如,精料给得过多、饲料霉变、给牛饮冷水、让牛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等,这些因素可使得牛的脾胃受寒气影响导致脾胃虚弱,牛出现精神不振,不抬头,耳朵耷拉,皮毛不顺、无光泽,食欲降低,影响反刍,体质量降低,逐渐出现消瘦,眼、鼻浮肿,还会出现一定量的吐草,有的牛是吃完立即吐草,有的牛是边吃边吐草,吐草之后又重新吃草,吐出的草一般呈团状。当牛出现翻胃吐草时应积极展开治疗,促进牛的快速康复。通常兽医会使用传统西药治疗牛翻胃吐草,尽管对疾病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但是可能对牛造成损伤,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翻胃吐草的方法逐渐被使用,在实现症状的改善的同时,还对牛进行部分调理,增强牛的消化能力[2]。

2 中医辨证

中医学可将牛翻胃吐草归于“胃气不顺”,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胃气降低、六淫之气、寒风侵雨、暑热浊湿、饮冷水等一系列原因相关,导致牛胃功能受损进而出现症状[3~4]。根据中医辨证,将牛翻胃吐草分为胃热吐草、伤食吐草、虚寒吐草3 种类型。

(1)胃热吐草:由于胃部或者身体较热,牛吃草后随即吐出来,边吃边吐,症状反复,而且导致患牛常表现为口渴、饮水较多、口色红、牙龈肿胀的情况,病情严重的牛出现口腔溃烂,口中津液少,舌苔较厚,粪便偏干燥,而且尿少,这与牛体热有着紧密联系,此时脉沉数。

(2)伤食吐草:牛出现食欲降低或者不吃食,腹部胀气,吐草后,胀气可有所缓解,经常嗳气,为酸臭味,口色微微泛红,脉沉实。

(3)虚寒吐草:常见于体型较为瘦小的牛,毛色差,精神低迷,四肢倦怠,经常趴着或者卧着,行动迟缓,水草迟细或有异嗜;耳部以及鼻部温度较低,鼻子外表面有汗,并不凝聚成汗珠,吃完草后立即出现吐草,流口水,口色非红为白,脉搏无力。

根据上述不同中医辨证类型实施相应治疗,胃热牛泻胃火治疗,伤食牛消食治疗,虚寒牛健脾暖胃治疗。

3 中医治疗方法

3.1 降胃火

采用凉胃散治疗。药方组成:藿香50g、枳壳40g、白术45g、桔梗35g、香薷45g、车前35g、砂仁45g、石膏150g、厚朴40g、陈皮40g、竹茹30g、大白30g、扁豆50g、木通35g、甘草40g。将上述中药材加水煎煮后,给牛灌服,可以有效消除牛胃里的火气,进一步改善牛翻胃吐草的症状。除了凉胃散外,还可以使用白虎汤进行治疗。白虎汤中药方主要有石膏250g(打碎后先下)、知母69g、粳米100g、法半夏50g、茯苓45g、甘草45g、陈皮45g 等,加水进行煎煮。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牛的粪便干燥,可以加入大黄或者芒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牛粪便干燥的症状;如果发现牛津液较少,可以加入麦冬或者沙参等药材,既可以使牛的津液增多,还有助于降胃火,调理牛整体状况。

3.2 消食

消食是临床治疗牛翻胃吐草的常见方法,也是一种民间偏方的称呼之一。中医牛消食治疗药方:六曲60g、山楂45g、枳实30g、青皮30g,甘草15g、麦芽45g、厚朴30g、陈皮30g、苍术30g。将上述中药材研磨制成粉末,再添加生油60g、白萝卜1 个,充分搅拌后给予牛灌服。该方可以加快牛的消化速度,起到一定的消食效果。除了消食方外,还可以使用平胃散治疗,药方主要包含苍术60g、陈皮45g、生姜90g、厚朴45g、大枣90g、甘草20g 等药材,再加入山楂、麦芽、六曲等药材,给牛灌服,也可以有效地改善牛的积食情况,促进牛胃中食物的进一步消化。

3.3 健脾暖胃

治疗健脾暖胃的中药治疗方法与消食治疗的中药方法相类似,主要药物组成有苍术40g、前胡35g、厚朴40g、草果35g、枳实45g、扁豆50g、车前15g、生姜35g、甘草30g、陈皮40g、砂仁35g、山楂肉45g、山药50g、青皮40g、木通30g、牵牛子35g。将上述中药材加水煎煮,注意煎煮时的温度与火候等情况,放凉后给牛进行灌服。如果牛粪便过于溏稀,可以除去牵牛子,改善患牛的症状。

4 西医治疗方法

牛翻胃吐草的发生原因有很多种,饲养各环节管理不当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当牛发病后,可出现食欲降低、体型消瘦,对牛的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此时如未能对患牛进行及时治疗,易导致病牛死亡,进而使得养殖户的经济受到损失。西医是早期就运用于畜牧业动物饲养过程中疾病治疗的方法。针对牛常见疾病翻胃吐草,西医主要通过补钙、补磷等元素,改善牛体内营养元素失衡。在临床实际工作时,兽医对患牛血磷、血钙等指标进行检测,并根据相应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治疗,主要治疗有钙剂的补充,可以通过内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补充,一般内服碳酸钙30 ~60g,或者是静脉滴注氯化钙100 ~300ml 和5%葡糖糖混合液200 ~300ml,连续治疗5 ~7d。补钙的同时,还可以肌肉注射骨化醇,剂量为10 ~15ml,同样连续治疗5 ~7d;使用300 ~500ml,浓度为20%的磷酸二氢钠进行静脉注射,1 次/d,注射7d,以促进牛对钙剂的吸收。西医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牛翻胃吐草症状,但是治疗方法较为单一,且对牛的身体可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需要在西医治疗过程中结合中医治疗。将两种治疗方法进行联合,可以对牛翻胃吐草的症状进行根本性治疗,并且调理牛的脾胃,让牛可以更好消化。

5 病例分析

某农村养牛专业户王某,家中的6 头有生育能力的4 岁牛,于2019年10月3 至10日分别出现翻胃吐草症状。牛体温正常,平均体温38.5℃左右,但是出现精神不振,经常趴着,四肢无力,行动缓慢,毛色暗淡无光,耳根及鼻发凉,鼻镜有汗但是不形成汗珠,进食量降低且进食速度减慢,饮水量增多,口角流涎,口色泛白,吐草团,反刍物中伴有疑似胃液的液体,粪便溏稀。王某发现牛患病后,立即给牛服用消食散、反刍散,并且给牛补充维生素B,但是经过治疗后,牛的症状未能出现明显改善。经兽医诊治,确诊6 头患牛为虚寒型,需行补虚健脾治疗,选用温脾暖肺汤进行治疗。温脾暖肺汤组方:当归、茯苓、制半夏、柿蒂、白豆蔻、党参、白术、旋覆花等各30 ~60g,砂仁、丁香、益智仁、木香各22 ~28g,伏龙肝150g。上述药材混合并研磨制成粉末,每天1 剂。同时给予患牛西药治疗。小苏打、食盐各50 ~100g,用水溶解后,给牛灌服1 次;樟脑磺酸钠20ml,肌肉注射,每天1 次。经过3d 的中西医结合连续治疗,所有牛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饮食恢复正常,治愈率为100%。

6 结束语

牛翻胃吐草是常见疾病,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牛胃部出现问题,西医治疗虽然被广泛使用,但为保证牛疾病症状快速改善,使牛更快恢复正常吃草与消化,需要结合中医进行进一步治疗。通过对牛翻胃吐草进行中医与西医的联合治疗,可以起到治病、固本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口色患牛消食
《元亨疗马集》“察色赋”浅析(上)
消食药膳方
牛前胃病辨证论治
浅谈“八珍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救治奶牛卧地不起症的一般步骤
我家秘方
牛瓣胃阻塞的中兽医疗法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牛前胃弛缓的诊断与治疗
冬春季节牛肠秘结的中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