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菌病与病毒病的特点

2021-03-27 19:00王雪敏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歧细菌性病毒性

王雪敏,丁 勇

(1.河北尚义县农业农村局疫控中心,河北尚义 076750;2.河北怀安县农业农村局疫控中心,河北怀安 076150)

1 概念与分类特点不同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种特殊生物,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不能独立生存。

病毒的分类:(1)从遗传物质分类:RNA 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和DNA 病毒。(2)从病毒结构分类:病毒(又叫真病毒)和亚病毒(包括朊病毒、类病毒和拟病毒)。(3)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 Ⅳ等)。(3)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H Ⅳ)、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狭义的生物病毒是能够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来自主复制自身的DNA 或RNA、蛋白质等生命组成物质的、微小生命体的、一种独特的传染因子。广义的病毒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病毒粒子,其中拟病毒和类病毒仅是1 条简单的ssRNA 链,病毒粒子是一种类似酶的蛋白分子,复杂得多。这样生物病毒很难有明确的定义。

生物病毒必需在活的宿主细胞中才能得以复制繁殖,利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来自主合成自身的一些组件,装配下一代个体。复制后的生物病毒裂解宿主细胞而被释放出去,感染新的宿主细胞。生物病毒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益处,例如利用噬菌体可以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利用昆虫病毒可以治疗、预防一些农业病虫害等;也有危害很大的一面,例如新型冠状病毒引起1.1 亿多人发病,近300 多万人死亡,是人类生命的大危险;也给人带来财产损失。在病毒潜伏期,病毒基因随着宿主细胞的复制而复制,不进行表达,此时细胞内病毒数量增加不明显。

原核生物是裸露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有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对身体无害处的菌类:(1)革兰氏阳性球菌(如乳球菌、中介链球菌、长双歧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3)乳杆菌类(如詹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拉曼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2 病原体不同

细菌性疾病是细菌或某些菌产生的毒素引起动物发病,病毒性疾病的病原是病毒引起动物发病。

3 病原体大小不同

病毒是极其微小的生物体,细菌比病毒大了许多。后者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大小,前者在高倍电子或荧光显微镜观察到。

4 致死率不同

细菌性疾病一般会直接造成猪死亡且菌种较多。病毒性疾病造成猪直接死亡病毒病种少且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死亡较多。

5 发病数量不同

猪细菌性疾病个别发病不集中,一般有少量发病,传播较慢。猪病毒性疾病传染性较强,发病数量一般较大,扩散速度极快,在几分到数小时或几天发病短时间内发病动物多。

6 潜伏期不同

猪病毒性疾病的病程一般较长,需要潜伏一星期左右发病个别达21 d 或更长。猪细菌性疾病发病的病程一般较短,发病急,死亡较快。

7 体温变化差距不同

猪细菌性疾病猪发病时体温变化较大,呈张弛热型。猪病毒性疾病发病猪体温高,呈稽留热型。

8 死亡猪的体况不同

最急性、急性型死亡病例体况都较好,一般来说猪细菌性疾病死亡猪的体况一般较肥。猪病毒性疾病死亡猪的体况一般较消瘦。

9 病猪拉出的粪便颜色形状不同

猪细菌性疾病猪粪便一般颜色单一,形状以糊状为主,细菌性腹泻的粪便为碱性。猪病毒性疾病猪粪便颜色多样,形状以水样为主,病毒性腹泻的粪便呈酸性。

10 病理变化特点不同

猪病毒性疾病发病猪病理变化一般以充血、出血、坏死灶为主。猪细菌性疾病发病猪病理变化一般脓性、炎性渗出物居多。

11 病猪出血点变化不同

猪病毒性疾病的出血点多为一般点状或斑状,颜色暗。猪细菌性疾病发病猪出血点变化一般均匀,鲜红色。

12 病猪神经症状不同

猪病毒性疾病发病猪一般神经症状易出现。猪细菌性疾病发病猪神经症状也有,但较病毒行疾病少见。

13 病猪关节变化不同

猪病毒性疾病发病猪关节变化不肿且软。猪细菌性疾病发病猪关节变化一般肿大,跛行。

14 使用的药物不同

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所以使用抗生素是首选,如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强力霉素、红霉素、 卡那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阿米卡星(丁胺卡那)、沙拉沙星、左旋氧氟沙星、 大观霉素、氟苯尼考。

病毒几乎对现有的抗生素不敏感,应提供舒适环境合理的营养加强护理,尽快适当运用抗生素控制并发症,最好提前用疫苗免疫预防。

(1)抗病毒西药病毒唑(又称三氮畦唑核苷)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可抑制磷酸肌酐脱氢酶合成鸟嘌呤核苷酸,进一步抑制病毒核酸合成,对A 型、B 型流感病毒有杀伤力,能杀死或抑制DNA 和RNA 病毒 。乙肝病毒不能被杀死或没作用,对疱疹、病毒性肺炎、甲型肝炎麻疹均有治疗效果,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早期使用疗效最好,能降低病死率,降低出血倾向,改善全身症状并减轻肾损害等作用。

(2)盐酸金刚乙胺为一全身抗病毒药。盐酸金刚烷胺用于治疗预防与甲型流感密切接触的人群,具有见效快的特点,也用于抗震颤麻痹等病。

(3)阿昔洛韦(无环乌苷 、舒维疗)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病毒药,对抗疱疹病毒杀伤力最强。在宿主内正常细胞中,磷酸激酶作用可转化为三磷酸阿昔洛韦(具有抗病毒活性),单纯性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该药最敏感,均可被杀伤,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的繁殖,既可用于局部,也可用于全身的治疗,预防疱疹病毒性感染有很大作用,口服几乎无副作用,毒性低,起效快。脱氧无环鸟苷地昔洛伟、脱氧阿普洛韦是阿昔洛韦前体药物,作用机理同阿昔洛韦,口服吸收好,与干扰素联用能抑制所有乙肝病毒标志物。

(4)聚肌胞苷酸(聚肌胞)是一种高效干扰素诱导剂,是广谱抗病毒药物,亦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功能,能杀伤、杀死病毒性角膜炎、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带状殖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可治疗各种疣类、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干扰素是脊椎动物细胞受到病毒侵害时被其刺激后在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质,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角膜炎、肝炎、流感等以及恶性肿瘤。

(5)病毒灵、吗啉啡双胍对DNA 病毒(腺病毒)和RNA 病毒(埃可病毒及流感甲型病毒)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于治疗麻疹、病毒性角膜结膜炎、普通感冒、水痘、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腮腺炎,也可用于浅表部位的真菌感染。

(6)阿糖腺甙。临床上静滴后在体内迅速去氨变成阿拉伯糖次黄嘌呤,阿拉伯糖次黄嘌呤可以杀伤杀死单纯疱疹病毒HSV,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例,也用于治疗免疫抑制病人的带状疱疹和水痘感染,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但对巨细胞病毒没有作用。

(7)羟甲基无环鸟苷(更昔洛韦 )对巨细胞病毒主要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严重免疫功能低下并发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症,如致盲性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肺炎、胃肠炎、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巨细胞病毒感染。

(8)碘苷疱疹净、碘甙用于干扰病毒DNA的复制,对腺病毒、单纯疟疾病毒和牛痘病毒等DNA 病毒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用于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及其他疱疹性眼病,也可用中药,如清瘟莲花散、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散、蒲公英颗粒、金银花颗粒、牛黄解毒丸、扶正解毒散、复方黄芪多糖、清瘟败毒散等。

15 病原体培养方法不同

细菌培养主要是用培养皿或试管液体培养物在一定温度下培养24 ~48 h。病毒培养是在活体动物或鸡胚鸭胚鹅胚中接种病原体在37.8℃培养5 ~7 d,观察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体温变化或胚体变化等。

16 病原学检查方法不同

病毒一般用PCR 来查,细菌一般是培养或直接镜检。

17 侵害的对象范围大小不同

细菌一般是地方性流行。病毒可以全世界流行,例如2019年底开始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非洲猪瘟疫情在全世界流行近100年。非洲猪瘟变异快,有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呈线性双链DNA,到现在也没有疫苗出现,同时有超强的体外生存能力,耐低温,不耐高温,耐pH 值范围广,在血液、粪便和组织中可长期存活,冻肉中甚至可以存活数年至数十年。主要传播途径与猪场风险因素为:感染猪和精液;污染猪肉及肉制品(尤其是火腿肠);污染车辆、衣靴(鞋底);来自疫区的人员;猪源性饲料成分血浆/血清蛋白、肉骨粉;污染的水源、泔水。

18 侵害对象不同

细菌性疾病的攻击对象是不分种类的,可交叉感染。病毒攻击对象是有区分的,一般不可交叉感染。

猜你喜欢
双歧细菌性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