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在养殖业应用中的若干变化

2021-03-27 19:00林欢庆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兽医中草药病毒性

林欢庆

(甘肃省崆峒区畜牧兽医中心,甘肃崆峒 744000)

当前,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方向也有了较大变化,兹简论如下。

1 由个体辨证治疗向群体辨证治疗转变

从养殖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传统畜禽养殖以小型化养殖为主,畜禽数量较少,中兽医治疗多为个体辨证治疗。当前小规模的畜禽养殖逐渐减少,中兽医开始服务于大规模、集约化、产业化的畜禽养殖场。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往往具备相同的养殖条件,畜禽动物品种一致,饮食和气候基本一致,个体受到环境及饲养条件的影响一致,个体接触致病因素的风险均等。同时,现代集约化养殖中,将畜禽年龄大小、形态相似、品种一致的个体进行集中化养殖,在相同致病因素影响下,极易出现同一类疾病,且个体症状表现相似,在实际治疗中需对群体进行用药,因而中兽医治疗逐渐转向群体辨证治疗。通过观察群体的总体机能、症状表现及状态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群体疾病改善迅速且有效。中兽医群体辨证治疗具有高效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1]。

较大体型的牲畜采用中兽医群体辨证治疗的效果较好,但是体型较小的牲畜和禽类病情容易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病理复杂,病情多变,中医群体辨证治疗易出现个体治疗效果不佳、群体反应不一致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总结相关防治经验,针对性地制定辨证施治方案。

2 由普通病诊疗转变为传染病及疑难杂症诊疗

2.1 传染病

近年来,区域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密切,畜禽产品流动性也不断增加,饲料进口比例升高,同时我国养殖行业积极引进了多样化的畜禽品种,极大地优化了畜禽品种,但是也为传染病传播创造了条件,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禽流感等传染病频发。畜禽类动物的传染病主要以病毒性疾病为主,但是西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疗效有限,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多采取对症治疗药物,但是疗效有限。畜禽动物的病毒性疾病自愈率相对不高,一旦出现病毒性传染病,可引发群体性死亡,造成大幅度减产,养殖户损失较大。因此,必须积极提升该类疾病的治疗水平[2]。

中医在“疫病”防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兽医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已经成为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的重要途径。中兽医认为,畜禽病毒性疾病为“正气”与“邪气”的斗争,“正气不足”而“邪气处于上风”,导致邪气入侵进入机体,因而应先采取“扶正固本”治疗,再“祛邪”,这与现代免疫学抵抗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学原理一致。

中兽医在畜禽病毒性疾病治疗方面,以“扶正祛邪”为主要原则,通过补中益气、扶正固本,调节机体阴阳平衡,防止邪气入侵,并祛除体内邪气。中兽医对畜禽病毒性疾病治疗的理论基础,为小鹅瘟、畜禽呼吸道病、畜禽流感、禽类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途径。中兽医在畜禽病毒性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方、验方,以清热解毒类、补中益气的中草药为主,通过中草药治疗可以匡扶正气、祛除“六邪”,疗效较好。

相关中草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金银花、黄芩、黄连、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具有多种抗病毒成分,可发挥抗病毒效果,同时黄芩、当归等补中益气类具有强化免疫作用,可调节畜禽机体免疫力,提升畜禽动物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控制病情进展,同时促进机体清除体内病原体,促进病情尽快康复[3]。中草药多为天然植物药,毒副反应相对较小,对畜禽机体无明显损害,通过相关方剂治疗可有效调理机体,更好地促进患病畜禽康复。

2.2 疑难杂症

中兽医对中草药的运用灵活,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病,还可治愈较多疑难杂症。当前,关于畜禽疑难杂症的治疗研究相对不足,西药治疗不佳,错误用药反而会损伤患病畜禽身体,中兽医积极探索了畜禽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案。兽医采用活血调经、止痛安胎、消肿止痛的中草药治疗牲畜产后杂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如胎衣不下、乳汁不足、产后恶露不尽等,有效促进牲畜产后康复。禽类脱肛症的西药治疗措施有限,疗效不佳,而中兽医利用补中益气散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气虚下陷之症,通过补中益气类药物发挥补气、益气、举气之效,治疗脱肛症效果良好。牲畜发情障碍等病症经中兽医辨证治疗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缩短产后发情时间,提升生产性能。

3 由治病向预防保健转变

3.1 增强牲畜体质

预防保健是中兽医发展的新方向,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兽医预防保健技术可提升畜禽健康水平,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养殖户或养殖企业收益较好。畜禽养殖中,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逐渐广泛,集成了中兽医学的防病新模式,通过不同功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发挥不同的保健效果,改善畜禽体质,提高生产效能。

当前养殖业中使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类型逐渐丰富,主要使用了补中益气、健脾开胃、辛温解表、祛暑除湿等中草药,可大面积投放于畜禽类动物的饲料中,达到群体保健的效果。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需根据动物品种、畜龄、体重、季节、温湿度等进行合理调控。幼小的畜禽类动物可给予补益类、健脾类的中草药添加剂,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更好地生长发育;肉用畜禽可根据畜龄变化调配开胃健脾的中草药,促进体重增长,提升养殖效率[4]。

3.2 改善畜禽产品质量

中兽医预防保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畜禽防病能力,还可改善畜禽产品质量。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饲料口味、调配营养结构,同时具有防腐、增香等效果,有效提升饲料质量。畜禽食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后,生长发育效果更加理想,有助于提升蛋奶产品、肉类等的营养价值,同时缩短饲养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降本增效作用。

3.3 提升畜禽抗病能力

对于产后的畜禽动物,可给予活血化瘀和滋补肝肾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如当归、黄芪、赤芍、王不留行、杜仲等,促进畜禽产后恶露排净、子宫功能恢复,改善繁殖能力。此外,还可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为群体动物选择合适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例如暑热时节可以选择健脾开胃消暑祛湿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帮助畜禽动物改善胃口,避免发生中暑等疾病;寒冷的冬季可以选择温热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动物抗寒能力,预防风寒感冒等疾病发生。在传染病高发时节,可根据传染病的发病机制,调配预防传染病的中草药添加剂,对畜禽类动物进行集体投喂,配合接种疫苗、隔离、消毒等措施,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7]。

4 促进养殖业向“无抗化”发展

在现代养殖中,各种化学合成药物应用较多,例如抗生素、激素等。虽然化学合成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畜禽类动物死亡率,但极易形成药物残留,人体使用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而国家对养殖行业药残的控制要求不断提升[7]。中兽医学采用天然的中草药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药品或保健品,具有安全、低毒的效果,不会导致药物残留,可以有效提升畜禽类产品安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较多中草药具有抗炎、抗病毒、杀菌灭菌效果,合理调配中草药可获得较好的抗感染效果,因而可作为抗生素的替代物,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量[8],合理使用还可改善畜禽免疫功能,改善疫苗的免疫提升能力。此外,中草药还具有驱虫作用,可定期使用中草药方剂对畜禽动物进行驱虫治疗,降低寄生虫病发病率,同时具有低毒、无残留等优势。

5 小结

中兽医在现代养殖业中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中兽医由个体辨证治疗向群体辨证治疗转变,由普通病诊疗转变为病毒性传染病、疑难杂症诊疗,由治病转向预防保健,实现“减抗替抗”目标,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中兽医中草药病毒性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探讨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看20 16 年中医药纪事,议河南中兽医药发展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中草药在缓解夏季猪热应激中的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