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在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2021-03-27 19:00买彩红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兽医疾病防治凉血

买彩红

(甘肃省天祝县抓喜秀龙镇人民政府,甘肃武威 733201)

传统西药在治疗和预防畜禽病毒性疾病中容易产生耐药性,造成畜禽体内药物残留超标,且抗生素对畜禽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效果不佳,额外增加畜禽养殖成本。中兽医强调阴阳平衡,对畜禽整体免疫机能和微循环进行调节,由于畜禽病毒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复杂,中兽医可弥补西药治疗不佳的效果,中草药具有无残留、无副作用和无耐药性等优点,针灸疗法能增强畜禽免疫功能,在扶正固本的同时加强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1 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1.1 中兽医防治理念和现代免疫学具有共通之处

中兽医疗法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和现代免疫学有相似之处,二者均认为畜禽机体自身的免疫机能是可以抵抗一定的病原微生物侵袭。中兽医疗法强调“阴阳平衡”,若畜禽机体阴阳失衡时,容易遭受外邪入侵,现代免疫学也认为畜禽若是新陈代谢紊乱,则会出现免疫失衡问题。

1.2 中兽医在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由于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在防治时单独使用某种免疫抑制剂或促进剂,无法获得较好的疗效,且长期使用会产生毒副作用,额外增加养殖成本,而患病动物最终以死亡告终。中兽医在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时强调从整体进行治疗,尤其是中草药来源广、成本低,如黄芪、黄连、甘草、金银花等中草药能有效促进畜禽免疫力提高,在治疗的同时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能有效弥补抗生素在病毒性疾病疗效不佳。

1.3 中兽医有益于增强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疗效

中兽医强调“扶正祛邪”和“扶正固本”,均是在提倡扶正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治疗和预防。在畜禽病毒性疾病治疗时,若畜禽为正不虚邪实者,中兽医的治疗原则多以祛邪为主,通过促进畜禽阴阳平衡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若畜禽为正虚邪实者,中兽医的治疗原则多以扶正祛邪为主,通过中草药+针灸的方法实现抗病毒、强化免疫。因此,中兽医有益于增强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疗效。

2 中兽医在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随着畜牧业养殖规模的扩大,猪、牛、羊等家畜的饲养密度也在逐步扩大,家畜活动空间减少,一旦感染病毒性疾病,容易出现大规模感染甚至死亡,严重损害家畜养殖效益。家畜养殖中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口蹄疫(口蹄疫病毒)、伪狂犬(伪狂犬病毒)、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猪瘟病毒)、羊痘(羊痘病毒)、羊瘟(小反刍兽疫病毒)等,这些病毒性疾病目前仍无特效药,而通过中兽医疗法可以有效降低病毒性疾病发病率。

例如,中药配方黄芩、贝母、郁金、大黄各40 g、二花、栀子、白药子、黄连、板蓝根、连翘、甘草和黄药子各50 g 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功效。使用丹皮、甘草、生栀子、花椒各20 g、黄柏25 g、生薏苡仁30 g、地肤子、苦参和药用蛇床子各50 g 具有止痒、祛风、散寒功效。

对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西药在对症治疗及抗菌消炎治疗效果不佳,不仅治疗成本高,且存在较大的兽药残留,若将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凉血止痢)、大青叶(凉血消斑)、连翘(消痈散结)、蒲公英(利尿散结)、淡竹叶(除热解脾)+升阳止泻的葛根(解肌退热)、黄芩(泻火解毒)、黄芪(固表止汗)+解毒消肿的大蒜(止咳止痢)+清肝利胆的玉米须(利尿消肿)+平肝止痛的白芍(养血敛阴)按一定比例组合,研制成细粉,在饲料中加入1%~2%,每天2 次,连续使用1 周,病畜食欲好转、体温下降,临床症状缓解。使用甘草、陈皮、藿香、大黄、白头翁、甘草、黄芪、仙鹤草、酒黄柏各15g,熟地、苍术各20 g,柴胡、连翘、茵陈、板蓝根各25 g,龟板30 g、防风60 g、荆芥100 g,用适量水熬制3 ~4 次,每天1 次,连续使用4 d,仔猪使用2 周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恢复正常,且存活率高达88.89%[4]。

山羊痘病的同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100%和70%,且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中兽医对山羊痘病的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祛湿降温、解肌透表、保肝、凉血、解毒”为主,配方为黄连、葛根、苍术、紫草各30 g、白糖和绿豆各50 g,一次性灌服,每天使用3 ~4 次,连续使用3 d,真正做到扶正祛邪,表里兼顾,经过短时间治疗后能有效缓解症状,并促使病羊痊愈[5]。

随着家禽业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发展,家禽从出生开始就进行疫苗免疫,养殖周期短,西药使用往往存在兽药残留问题,尤其是鸡新城疫、禽流感和鸡肾型传支(鸡肾型传支病毒)等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禽类健康发展。中兽医不仅能获得较好的防治疗效,还能降低防治成本。如使用紫菀、黄芩、射干、蒲公英各10 g,紫花地丁、地榆炭各20 g、甘草、金银花各30g,连翘40 g,用水煎服2 次,每天1 次,连续使用4~6d,可有效防治春季和秋季鸡发病[6];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黄连、绿豆粉、龙胆草、丹参、穿心莲中药,每天1 次,连续使用3d,提高鸡病的防治效果。

由于禽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超剂量疫苗使用造成的耐药性和重复免疫造成禽流感尤其是非典型禽流感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不利于家禽业的健康发展,中兽医治疗可有效弥补西药在抗病毒作用上的不足,在禽流感中使用清热解毒、平喘止咳、凉血利咽、发散肺热的八角枫叶、麻黄、冬凌草、淡竹叶、杏仁、芦根,拌入饲料中,连续使用4 ~5d,病鸡的精神状况、呼吸状况、采食量、粪便颜色疾病恢复正常,且产蛋率也开始上升,连续使用10 d后,病鸡的产蛋率基本恢复正常,蛋品质也显著提高[7]。

鸡肾传支病毒主要感染20 ~50日粮仔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养鸡业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兽医对其治疗原则为清热祛湿、止咳化痰、活血化瘀、扶正固本,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木通、金钱草、萹蓄、海金沙、瞿麦、车前子、滑石、冬葵子、石苇,能有效缓解鸡肾传支的临床症状,促进病鸡恢复[8]。

在家禽养殖中,为防止西药长期使用造成的毒副作用、耐药性,降低养殖成本,有十种常见的中草药是家禽生产中常用的药物,分别为清热泻火的黄连、疏散风热的金银花、清热泻肝火的龙胆草、凉血解毒的穿心莲、泻火燥湿的黄柏、凉血止痒的火炭藤、疏风平肝的野菊花、抗菌驱虫的大叶桉、祛风杀虫的苦参、利水消肿的鱼腥草[9]。

3 结语

畜禽养殖业对我国农业和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养殖密度增大,畜禽养殖过程中感染病毒性疾病后容易出现大规模暴发,且抗生素使用剂量超标和疫苗重复免疫等问题造成病毒的耐药性增强,反而增加了防治难度。中兽医疗法对畜禽病毒性疾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能保持畜禽产品的安全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作为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方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中兽医疾病防治凉血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探讨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看20 16 年中医药纪事,议河南中兽医药发展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中兽医“治未病”学说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