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采收及产地加工对其品质的影响

2021-03-27 19:00高云峰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采收期挥发油产地

高云峰,高 娜

(1.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园艺站,甘肃定西 743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药学部,甘肃定西 743000)

药材品质直接影响中兽药药效的发挥,对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优质的药材,才能最大限度释放药效,提高配伍价值[1]。在药材品质的形成中,采收时节及产地加工方法的规范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切实提高中兽药药材质量[2]。近年来,由于中兽药材需求量激增,产业化进程加快,许多野生药材未在适宜采收期采挖,或其栽培品未严格按科学流程进行产地初加工,导致药材品质下降,疗效不足,严重影响我国中兽药产业的发展[3]。

1 规范采收加工对中兽药生产的必要性研究

中兽药生产包括种植、采收、加工贮藏及市场销售等多个部分,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其中,采收、加工主要指适时采集药材,于产地科学合理地对药材进行初加工,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提供药效并同时保护药用资源[4]。关于适时采收及合理加工,古人古籍均有记载[5]。孙思邈《千金翼方》中记载:“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曝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新修本草》中亦有“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论述,均强调了采收加工对药材、药效的重要性。而《千金要方》中也提到:“诸药未即用者,俟天大晴时,于烈日中曝,令大干,以新瓦器贮之,泥头密封,须用开取,即急封之,勿令中风湿之气,虽经年亦如新也。诸杏仁及子等药,瓦器贮之,则鼠不能得之也。”。尽管有法规标准制约,但在市场需求量大时,为了大量获取一些野生药材资源,药农们往往不会考虑药材是否成熟而提前采挖牟取利益,亦或是为降低成本压缩部分加工环节,导致药材质量大幅下降,对提高中药国际竞争力影响巨大[2]。因此,研究不同药材采收期和产地加工方法,继而规范中兽药生产环节,显得极为迫切和紧要。

2 采收期对中兽药品质的影响研究

根类中兽药材多在秋冬地上部分行将枯萎或初春露苗时采收,从而保证根部贮存大量营养物质。韩丰[6]在洛党参的栽培中介绍了该药材最佳采收年限为2年及以上,多在秋末初冬进行采挖,且多采用自下而上防止根部受损的方式。大黄亦在栽植3年时采挖,采收期为第4 季度。另外,有研究发现适宜的采收期与药材中部分活性成分含量成正比[7]。刘少文等[8]对10月中旬、下旬,11月上、中、下旬白术中出油率及苍术酮含量进行比较后发现,11月上旬采收的白术其挥发油及苍术酮含量较最高,可以定为最佳采收期。张宇霞等[9]通过挥发油和浸出物含量对比,亦明确了甘松的最佳产地及最优采收期。7月上中旬采收的桔梗中总皂苷含量不仅极高,产量也较大[10]。10月中旬采收的海南姜黄中挥发油含量达到8.0%,芳姜黄烯比例也达到了49.26%,高于11月下旬、次年1月中旬和次年3月下旬这两个采收时间段[11]。张美等[12]对10月、11月、12月及次年1月、2月收获的黄丝郁金中挥发油含量研究发现,12月、次年1月、2月采挖品中活性成分含量高,次年2月的挥发油含量高达2.18%,对最佳采收期进行了优化分析。

叶类及全草类中兽药材采收多选择生长旺盛、即将开放,但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而花类药材选择花开放时采收,果实种子类药材选择果实完全成熟时收获,与药材中活性成分含量及产量密切相关。何刚[13]用GC-MS 法分析不同采收期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含量,发现7月与8月采收的鱼腥草挥发油中该成分含量较高,尤以8月中旬最为显著。薄荷全年两个采收期,其挥发油含量于开花盛期最高,而一天中又以朝露干后至下午2 时收获时最佳[14]。任玉珍等[15]对桑叶最佳采收期与其中芦丁及绿原酸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只有经过霜降后,有效成分通过积累才能达到较高含量,故应选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时采收,这与枇杷叶需经霜落地收集是一致的。通过动态分析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变化,发现7月底、8月上中旬、8月下旬三个时间段中,青蒿素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故认定为8月上中旬叶片茂盛时采摘最宜[16]。

3 产地加工方法对中兽药品质的影响研究

除少数鲜用药材外,大多数中兽药材需采收后及时产地加工处理。科学合理适宜的加工方式对于保证药材纯净度、降低毒性、便于后续炮制、防止霉变以及利于运输极为重要。药材加工方式方法各异,如净选分级、去皮、去毛、趁鲜切制、蒸煮、浸烫、发汗、干燥等。加工处理后药材外在特征(形状、颜色、气味、光泽)发生变化的同时,内在化学成分的含量及性质亦会随之改变,因此,选择具体药材适宜的产地加工方法显得极为重要。

根类中兽药多采用净制、切制分级、发汗、干燥等方法,具体操作各异。大黄采后去除泥土和粗皮顶芽,切块或片阴干或烘干处理;洛党参净制后大小分级,穿绳晾干或低温烘干;当归按不同部位分别干燥,可晒干、或烘干,全当归晾晒后扎成把架于棚顶上烘至七八成干时自然干燥,当归头主要是使根头部分干燥;黄芪净制后去残茎、根须、芦头,晒至半干后发汗返潮后反复晾晒直至全干;采收后去除残茎、外皮的黄芩在晾晒时要注意不可直接强光暴晒,防止变红,同时要注意防潮,否则其根部易变黑,影响质量[17]。现代药材产地研究更注重结合活性成分含量分析最佳加工工艺。徐凌川等[18]通过分析泰山白首乌几种产地加工方式对其磷脂含量的影响,明确了不去皮且趁鲜切片处理后磷脂含量高达0.386%的最优加工方法。在分析天麻常见的蒸、煮、冷冻干燥等加工方法与药材中天麻素含量的变化后发现,蒸煮法能显著提高活性成分天麻素含量[19]。

花类、叶类全草类、果实种子类等中兽药材的加工除了筛选净制、低温干燥外,部分还会蒸煮浸烫,降低有效成分损失,且有保形护色,提高品质的作用。万寿菊、西红花、玫瑰花、辛夷等均需低温迅速干燥,以减少有效成分损失。金银花采收后,于产地蒸3min 后再晒干,发现其绿原酸含量比直接晒干高7 倍左右。全草类药材为保证其入药完整性,需在未干透之前扎成小把,再晾干。赵四清等[20]对比了不同产地加工方式对金樱子中多糖含量的影响,发现烘干法中多糖含量降低量最小,尤以40℃低温烘干最佳。

4 小结

我国地域宽广,自然生态环境多样,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为中兽医学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确实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必须扎实有效开展中兽药采收加工工作,从源头把好药材关。一方面,通过继续制定强有力的法律法规,配合各省市具体实操性强的规范标准,规范药材市场;另一方面,加大具体药材采收年限、采收期及产地加工方法与活性成分含量研究,拓宽研究成果,形成强大科学支撑体系,保障中兽药规范化生产,提高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采收期挥发油产地
警惕“洗产地”暗礁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厚朴叶营养成分随不同采收期的变化分析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5个采收期女贞子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蛇莓中5种黄酮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