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CTA中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应用评价

2021-03-30 02:20刘笑言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头颈部低剂量剂量

刘笑言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1]。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是检查头颈部血管的重要诊断方法,但是CT因辐射剂量大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引起广大医患关注[2]。研究指出辐射剂量与癌症发生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受检者遭受的辐射越大,对其损伤越大,患癌的风险就越大,因而应尽可能减少CT辐射剂量,但前提是不影响图像治疗和诊断效果,以免发生误诊,耽误患者治疗[3]。关于头颈部CTA成像技术中采取何种剂量可保证图像质量,并尽量减少辐射剂量,尚未可知。为此,笔者从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成年头颈部血管检查患者中选取自愿参加且自身情况符合研究的患者60例,开展本次分组对照试验,对两组成年头颈部血管检查患者实施不同剂量的头颈部CTA扫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成年头颈部血管检查患者中选取自愿参加且自身情况符合研究的患者60例。(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神志清醒,自愿配合头颈部血管的检查,患者经过明确判断需要进行相关的放射CT技术检查;②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了解的很清楚,同意参加研究,本人在协议书已经签字;③遵医嘱接受检查;(2)排除标准:①存在头颈部CTA扫描禁忌症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者;②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性疾病者、感染性疾病者。

按随机抽签法将本组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1~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9±5.6)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3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9±5.1)岁。两组患者的资料可比较(P>0.05),可在后续研究中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西门子双源CT机,检查前检测肝肾功能和碘过敏试验。头颈部CTA扫描从主动脉弓到颅顶,取非离子型的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350 mg/ml进行静脉内团注给药,对比剂量60~70 ml,生理盐水量30 ml,使用双通高压注射器进行推注,流速5 ml/s,经肘前静脉注射。应用智能扫描软件检测患者靶血管中浓度,检测范围是主动脉弓降低至主动脉段,触发阈值是150 Hu,浓度值阈值后延时扫描。对照组患者的CTA扫描条件为:120 kV,250 mA,层厚0.9 mm,层间隔0.45mm,螺距0.938 mm,速度是每周0.5 s,床速15.85 mm/rot。研究组患者的CTA扫描剂量为80 kV,250 mA,其余参数与对照组一致。智能触发扫描延时时间范围15.5~30s,在西门子syngo.viqclient工作站上重建CTA原始扫描图像,软件可自动去骨,留下头颈部血管VR图像,并安排两名职称在中级及以上的放射科诊断医师评估,围绕头颈部动脉血管生理解剖结构的清晰程度以及能否满足诊断要求。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分级标准如下[4]:①图像清晰、完整、可清晰判断患者颅内血管的结构与分布,视为优;②图像完整、直观,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显示结果良好,但部分分支、远端显示不佳,视为良;③图像血管边缘毛糙,分支、远端显示不佳,但可用于诊断,视为可;④图像无法达到上述标准者为差。图像质量优良率=(优+良)/总人数100%。

(2)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包括有效球馆剂量、剂量指数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计量资料如有效剂量、剂量指数等表示以均数±标准差(),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如图像质量优良率等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差异比较

研究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0%,虽然高于对照组的96.7%,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差异

研究组的有效剂量、剂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比较()

组别 例数 有效剂量(mSv) 剂量指数(mGy)对照组 30 1.9±0.2 11.6±1.7研究组 30 0.6±0.1 4.6±1.1 t-31.843 18.935 P-<0.001 <0.001

3 讨论

CT血管造影具有创伤小、价格低等特点,对于头颈部动脉病变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5]。而头颈部CTA血管成像技术的密度、时间分辨率均较高,同时可显示患者的血管壁、相邻骨结构情况,符合率在92%及以上,应用效果良好,被认为是检查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在各个医院广泛应用[6]。

大量的研究结果都表明,辐射乃是诱发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癌症发生率与辐射剂量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即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越高,则患癌症的风险也随之升高[7-8]。考虑到头颈部CT扫描成像技术有层厚薄、范围大等特点,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较大,因而如何在保障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是医学研究者的重点课题,也是患者关注的一个焦点。笔者在本次研究中从我院诊治的成年头颈部血管检查患者中选取自愿参加且自身情况符合研究的患者60例,比较了常规剂量(120kV,250mA)、低剂量(80kV,250mA)的头颈部CTA扫描技术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显示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96.7%)(P>0.05),可见低剂量CTA扫描不影响头颈部血管检查患者的CT图像质量,不影响诊断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剂量、剂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研究组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较小,可见减小扫描剂量,予以低剂量CTA扫描,可减轻对患者造成的辐射危害,还可降低诊断成本,这对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头颈部CTA中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突出,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的的射线辐射剂量,安全性更高,建议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头颈部低剂量剂量
·更正·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