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1-04-01 13:46张晓虹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兴趣中学语文

张晓虹

摘   要:阅读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需要读者主动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判断、推理、分析、比较、加工和整合,才能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实现对文本由浅层到深层的理解,并进行评价和运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能力;阅读策略;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2-0027-03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途径,不仅是语文学科应该掌握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科目的一项基础能力,更是学生走出学校还能继续进行自我学习的必备能力。“通过阅读来学习”集中体现了阅读从“语文能力”向“学习能力”的转型。所以,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就成了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閱读的概念和阅读能力的诠释

(一)阅读的概念

阅读不是简单的看书。一般来说,阅读可分为狭义的阅读和广义的阅读,狭义的阅读指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广义的阅读则是个体(读者)与一切形式的阅读材料,如文字材料、声音材料、影像材料之间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过程,强调阅读者的主动建构性及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常说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一次对话”,这样的阅读应该是一个思考性更强的方式。

新课程改革中对于阅读的界定就采用了广义阅读的这种说法:阅读是“对书面文字、图画、表格以及电子语言材料组成的文本进行解码,并整合、推论、评价信息,提出新想法;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与师生、家人、社会人士交流,体验阅读的乐趣;积极反思,运用阅读所得信息解决现实问题。”可见,阅读是一个由浅层理解到深层理解,并对文本进行评价和运用文本的过程。

(二)阅读能力

我国关于阅读能力的结构、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培养方式仍未取得一致的观点,但国际上针对中小学生最具代表性的阅读水平评价项目——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简称PIRLS),将阅读能力分为:获取信息能力、直接推论能力、诠释并整合观点能力、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能力。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定义,笔者认为还可以增加运用阅读所得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联结运用能力,且各个层次的难度水平是依次递增的。

二、在整本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

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以单篇式阅读为主,教师长于通过对文本的精读深究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写作技法等,但是仅凭语言规范、结构简单的“教材体”文章的阅读训练,无法培养出学生阅读现实世界中内容繁杂、思想跳跃的文章的阅读能力。所以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字数明确规定为不少于145万字,提出:“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还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提升其精神境界。但在整本书的阅读中,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阅读方式。正如温儒敏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创新点中提出的“阅读教学应实施‘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如果说教师对教材上单篇文章的指导是细致入微的精读方式,那么对整本书阅读就应采用提纲挈领的略读方式。

(二)整本书阅读的课堂实践探索

整本书阅读的重点首先在“整本”,既要激活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热情,更要根据不同文本特质提出不同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推进以导促读、以读促思,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整本书阅读的阅读指导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首先是阅读前的“导读激趣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包括悬念导入、内容导入、推介导入、封面导入等。

其次是阅读中的“阅读推进课”,即教师结合文本体裁内容引导学生使用不同阅读策略,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对阅读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提炼、归类整理,并利用信息评价人物和分析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做出评价,将现在的阅读材料与以前读过的材料进行联想比较,或将阅读材料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并能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阅读行为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估——反馈——调节”,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交流、阅读单指导、主题研读等。

最后是阅读后的“成果展示课”,即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包括阅读分享会、手抄报、小剧场等。

三、阅读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前期调研中发现,教师对于阅读前的“导读激趣课”和阅读后的“成果展示课”进行了很多不同形式的探索,但对如何应用阅读策略上的“阅读推进课”存在较多困惑,即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利用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和文章包含的意义,很容易沦为只会认字,不会边读边思考,不会对作品形成自己独特体验和收获的“空读”。所以,在整本书阅读中进行阅读策略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非常重要。

(一)阅读策略的内涵

阅读策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的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可促进有效阅读的规则、方法和技巧。

由此可见,阅读策略是一系列阅读方法的整合,阅读策略比阅读方法更具有整合性、条件性和灵活性,阅读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随时监控并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阅读。如“速读”是阅读策略,“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关注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等则是阅读方法;“预测”是阅读策略,“联系上下文、根据插图、生活经验预测”就是阅读方法,而“将预测的结果写在文章旁边或便利贴上,将依据用横线画出来”则是具体的技术手段。

(二)如何在整本书阅读中应用阅读策略

在2019年秋季的教材中,不仅出现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的阅读”四个阅读策略单元,还将“复述、默读、概括(表格制作)、图像化、批注、联结、找重点、内容重构、跨界阅读、整合、记笔记”等阅读策略渗透于普通单元中的分散呈现。

首先,不同阅读策略的作用不同。激发阅读的兴趣,如预测策略;加强信息的保持,如复述策略;进行理解记忆,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对新信息进行深层加工,如做笔记、提问、找重点、图像化、联结等;加工并归类整理,以利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如概括、整合、内容重构等;监控和评估学习行为,根据阅读的需要,灵活运用相应的方法调整阅读速度,实现高效阅读,属于元认知策略,如有目的的阅读策略等。

其次,同一阅读策略在不同年级的要求不同。比如复述可针对初一年级教材,借助图片讲故事和完整详细复述,初二年级能简要复述,初三年级要求创造性复述;而默读可针对初一年级进行重点训练朗读正确和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二年级开始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初三年级重点训练提高默读速度,进行扫读等;速读和有目的阅读则针对初二年级“速读的策略”提出“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每分钟不少于三百字)”和“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初三年级“有目的的阅读策略”提出“什么时候该提高阅读速度”和“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

在整本书阅读中应用阅读策略,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涵,从而实现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互动。比如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找重点的策略,品味最触动自己的文字;运用提问策略,归纳整理相关的信息探寻事情的真相;运用概括策略从人物形象、语言、情节等角度深度感受人物形象;通过联结自己的生活,进行整体回顾讨论总结,提炼作品主题、作者意图,与同学进行分享,这些阅读策略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步骤化、可视化,从而获得更深刻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阅读兴趣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