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

2021-04-01 16:19晋爱荣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晋爱荣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一种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备受关注。这种来自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智慧教学工具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师生提供教学和学习上的便利,不仅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分享学习资源和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学生还可以积极主动展开个性化学习,随时随地永不下课。基于三年来现代文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深受师生喜爱。

关键词: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 现代文学

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利用网络资源以不同方式进行的混合教学模式不断运用于课堂教学。由清华大学研发的“雨课堂”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智慧化教学工具。它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解决当前现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强化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而且为现代文学教师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数据化、智能化的支撑,切实提升了现代文学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现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影响着教学效果的达成。文学教学尤其挑战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随着有“互联网原著民”之称的新一代大学生登录校园,文学教育又面临新的问题。笔者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现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多无法掌控

诞生于古今新旧历史转折时期的现代文学,虽然只有32年的历史,但因为它处于古典与现代的交汇期,破旧立新,吐故纳新,孕育着许多转型期的文学现象、文化心理。更因近现代特殊的历史背景,文学活动和文学发展都极为特殊,且名家云集,作品众多。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切,学生不仅要树立历史在场的观念,还要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具备较为广博的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知识,以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和储备。但由于时代较早,许多作家作品学生没有读过,课堂教学涉及文学作品就无法顺利进行。阅读任务只能要求学生课下完成,但是否完成老师无从知晓,课堂上为了赶进度就默认学生读过,内容简单的一略带过,思想复杂的就听老师一家之言。教师不能了解学生的情况,课堂上就无法带动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很容易沦为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忙着手机拍照、记笔记,既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也来不及消化吸收,更惶论畅所欲言了。学生理解多少,掌握得怎么样,教师无从知晓。

2.师生互动难以保证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学相长互动发展的过程。教师积极投入,学生主动配合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师生互动,促进教与学互相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下满堂灌、填鸭式被扬弃之后,设问式互动教学深受关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是众多老师的选择。但笔者在设置互动环节中面临诸多问题,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学生反应平平,要么无动于衷、低头不语,要么只有个别学生发言,有时还需要点名才有学生被动回应。学生表现不热情,参与度低,也就无法形成思想的冲击,观点的交锋,老师也就无法从学生的言论中得到启示,倒逼思想认识的提升。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不了了之,起不到启发思考、调动思想、活跃气氛的目的。尤其是现在智能手机普及,大多数学生机不离手,课堂上的“低头族”越来越普遍,学生的注意力更是容易分散。

3.教学数据难以留存和分析

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多媒体教学,下课就意味着结束,合上书本,走出教室,一切与教学有关的问题都留存在记忆中,并随着时间而消失。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作业测试答题情况都随着课程结束而封存。但教学毕竟是一个渐次积累提高的过程,每一届学生虽然程度不同,教学的共性问题还是存在的,比如教学重点的梳理、教学难点的把握、文学热点的讨论以及教学导入的设计等,学生方面也存在雷同的问题,诸如认识上的偏颇、思想上的误区、理解接受方面的欠缺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等,这些情况若能记录在案,无疑能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此外,现代文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课堂气氛的调控、知识点的贯穿衔接以及课后学习的延伸、师生课下的交流沟通等问题。如何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等教学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二.选择“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原因

对教学活动的探索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且随着时代發展而发展。多媒体教学、MOCC、翻转课堂等不断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引领教育教学改革越来越智能化和时尚化。在诸多现代化教学工具中,笔者之所以选择“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原因在于:

1.“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简单易学好操作

众所周知,雨课堂是以信息技术手段嵌入到PowerPoint和手机微信中的智慧化教学工具。它所依托的智能手机微信功能和PowerPoint 软件,都是简单易学的常规性社交和学习工具。对教师来说,已经制作完成的PowerPoint课件无需更改,就可以直接导入。所提供的习题模板及互动板块也简单明了,操作简便。可以设计预习课件,发送公告链接,插入慕课视频,通过雨课堂公众号创建课程和班级,然后将各种资源及时地以适当的形式,通过微信推送到学生手机上,既不需要刻意设计增加额外负担,也不需要特别专业的技术支持,轻松上手,就能给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注入时尚新鲜元素。对学生来说,通过智能手机的微信功能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移动学习,和同学比拼自主学习能力,和老师建立互动交流。“大家都说好,才是真的好”,雨课堂一机在手,深得人心。

2.“雨课堂”功能强大满足教学各种需求

“雨课堂”是植根于一线教师教学实践,致力于解决教学难题的亲民科技。它想教师之所想,解教师之所困,不断调正更新,完善升级。强大齐全的功能不仅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而且让课堂教学充满更多可能性和趣味性。课前推送预习课件督促学生学习,发送链接分享和延伸学习资源;扫码签到解决了教师点名的麻烦和困扰,随机点名保持了学生课堂注意力;课堂实时答题可以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调节课堂气氛;弹幕互动功能可以让学生随时参与讨论;发送红包有效激励学生课堂热度;“课后小结”数据留存和统计分析,帮助教师获取教学信息,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雨课堂将网络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资源、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结合起来,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拉近师生和教学内容的距离,使师生互动交流更加人性、便捷,轻松实现教与学的个性化。

此外,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符合信息时代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学习,让科技与时尚融入课堂,营造一种相对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更加认同文学教学。

三.基于“雨课堂”的现代文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借助“雨课堂”强大的功能,现代文学以Powerpoint和微信为基础,构建课前预习推送、一体化课堂教学和课后评价与总结三个部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的全面互动。

第一,课前推送课件使学生先入为主。现代文学作家身处中国大地出历史巨人的时代,他们是古典文学的最后一批传人,又最早接受欧风美雨的影响,既有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有广泛的世界文化科学知识,学养深厚,大部分作家在多个领域成就非凡,创作更是涉及小说、诗歌、散文甚至戏剧等多种体裁,课堂上難以全面兼顾,但又不能弃之不顾,这就需要学生做好提前预习。因此,授课前,我会将学生需要预习或学习的内容,以PPT、视频、微课的形式推送到学生的手机微信端。比如叶圣陶是最著名的教育小说家,又是中国现代第一位童话大师。课堂上以小说为主,童话需要学生课下学习。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的另类作家,创作小说和散文,还对佛教情有独钟,预先了解他的宗教观念,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作品;郁达夫开创了浪漫抒情小说流派,同时也是散文大家,阅读他的游记散文,更能体会他的才子气息。冰心是散文名家,但小说、诗歌创作也不容忽视。林语堂、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等也都有多方面成就。鲁迅作为现代文学奠基人,更是卓越而不间断地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多种崭新的样式,并一一使之臻于成熟。现代小说在他手中开始,也在他手中成熟;开创散文诗;创造启蒙体、独语体、闲话风的散文;新历史小说的开山;杂文的文体确立等。课堂上的有限学时,只能挂一漏万。预习课件指导学生课前观看有关视频,阅读重要作品,欣赏影视改编;并设置相应的习题测试。学生通过手机提前学习相关内容,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直接反馈,也可以通过微信与老师沟通,及时获得指导和建议。教师在手机端随时查看学生对课前知识的预习情况及自测题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教学针对性。

第二,课堂精心设计使学生知识内化。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微信扫码进入课堂,教师开启雨课堂进行授课。教师根据课前雨课堂学生预习、测试完成情况,调整和设计教学内容和讨论议题,分析教学重点,精讲教学难点,拓展教学观点。比如在讲授鲁迅章节时,我首先向学生发送随堂限时测试题,对学生的预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测评,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错误率较高的题进行重点讲解。根据收到的“不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篇“现代”小说,学生对“现代”的了解往往停留在发表时间、白话文学语言上,对主题意蕴和表现手法理解不深。课堂上我调整教学内容,着重讲述《狂人日记》二重文本、人物、主题、手法等方面的先锋性,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现代性”的内涵。《野草》是鲁迅一部蕴涵着他人生哲学的精美散文诗,是走进鲁迅心灵的通道,但很多同学反映读不懂。在课堂教学中我就以过去-现在-将来,爱我者-敌人-群众两个纵横坐标串联起《野草》中的大部分篇章,通过文本细读感受鲁迅“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体会鲁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人格,并实时开启“弹幕”功能组织学生讨论,开展课堂互动。对随堂测试中容易犯错的题型,进行正确的解题实践;对要进一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和消化吸收知识难点,建构和巩固所学内容。这种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课后评价总结使学生知识升华。授课结束后,根据雨课堂“课后小结”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对学生不懂反馈做出答疑和备忘,对教学内容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与设计。比如在讲完郭沫若的《女神》后,学生普遍反映是评价过高,名实不副,课下我对教学内容作了改进和补充,引导学生回到“五四”现场,感受时代氛围,体会郭沫若那种暴躁凌厉及“火山喷发”对五四一代人的影响,由郭沫若的两级阅读现象拓展到如何消除“时代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问题;还有郁达夫的小说,教学上多关注其流派特色,根据学生反馈,我在课堂上对其作品的颓废气息、色情描写作了补充,增加了日中文化对比、近代海外留学生遭遇等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好理解了郁达夫的文化选择及文学风格。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有效解决了现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活动可以灵活多样的开展,这对于提高现代文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有帮助。

四.基于“雨课堂”的现代文学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现代文学连续三年对“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开展实践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为本领域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1.整合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往往因课时和教室的限制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疲于应对,优秀教学资源难以分享给学生。但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永不下线的特点弥补了这一缺陷。在雨课堂教学中插入慕课视频、网络视频给学生分享不同高校甚至全世界的优质资源,领略不同视角下的文学解读,欣赏声情并茂的文学朗诵、影视改编直观感受文学魅力;群发公告推送碎片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大大突破了现代文学授课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依据自身需求,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安排学习、标记、整理自己学习的关注点和难点,并与教师进行互动,获得个性化辅导与帮助。课后延伸学习是对教学内容和研究前沿的整合,开阔学生思路,通过写作训练,学以致用,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相连,一改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关注不够,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困扰。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利用上述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其探究精神,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2.整合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效果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借助课前推送自学、个性答疑辅导,减少了传统讲授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示范、讲解和组织课堂讨论,可以不受限制地将每一个学生纳入课堂讨论中。特别是弹幕互动功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投屏和发送红包给答题优秀者以鼓励,更能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文学作为考试课程,学生成绩一直偏低,历年来都是补考大户。2016级123人优良率24.39%,不及格率达22.76%,最低分25分,最高分92分,平均分66.94;2017级开始尝试使用雨课堂教学,期末144人优良率26.39%,不及格率18.75%,最低分21分,最高分95分,平均分69.3分;2018级123名学生优良率达27.78%,不及格率17.36%,最低分34分,最高分97分,平均分71分;2019级126人优良率高达46.82%,不及格率7.94%,最低分44分,最高分99分,平均分77.1分。从这些数据统计明显看出现代文学课程运用雨课堂教学模式是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的。

3.量化教学评价,改进了教学设计

在教学评价上,雨课堂精准的数据功能可以客观、量化学生学习情况,变一学期一评为每次课的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教师和学生可以依据这些详细的数据调整和改进教与学。这在促进现代文学课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大数据时代,过去很难用客观数据进行描述的情况,现在借助雨课堂精准的动态数据,让一切尽在掌握。学生学了多少老师尽收眼底,学生心中有数,管理者心知肚明。个性化的数据报表让教师知道自己要讲什么,如何去讲,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4.实现双主体互动教学,线上线下永不下课

双主体互动教学具有双向主动、双向能动、双向促动的特点,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以往的现代文学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无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利用雨课堂克服教材的局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帶进课堂,把控教学节奏,创设民主与和谐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善思的良好时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要主动参与,还要争先恐后,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师生共同体验“双主体”教学模式的优越性。这也是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强化师生间互动的结果。

总之,将“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时间进行了重构和设计,将学生手中的手机变成了学习的“利器”,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为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有力支持。当然,雨课堂在混合式教学中的运行条件和各种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中,教师运用雨课堂的实际能力也有待提升,这也是今后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26-32.

[2]许永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126-127

[3]马海涛.微课和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49-50.

[4]姚洁,王伟力.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9):50-54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文学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2017年度)。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
讲授到接受: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再思考——兼及现代文学教学改革新路径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