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优化浅议

2021-04-06 13:48阿七政策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现状小学数学

阿七政策

摘 要:本文基于相关研究,从教师与学生视角出发,对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改进思路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现状;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意味着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成为了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且对各年级阶段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于问题解决难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应当随之强化。为此,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在进行相关的深刻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学生思维定势,方式固化

教材中的很多问题往往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的目标,但落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或是为了让学生更快地学会知识,从而只是总结一些公式套路,这种方法虽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直接使用,但当题型一旦发生变化,就很难应对。比如100kg大豆可榨油41kg,求平均榨每千克油需要大豆多少千克?平均每千克大豆又可以榨油多少千克?这道题其实本身具有一定迷惑性,而学生也会想当然地去按照自己平时习惯解题,认为知己而用榨油总量除以大豆总量即可,无需用到当中的数量关系。

(二)缺乏检验反思的良好习惯

反思是学习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反思能够很快地明确自身不足与错误,尤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涉及到的问题和题目开始复杂多变,意味着需要更高的问题解决能力来应对,而学生如果缺乏检验反思的意识,便会将得到答案看做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很容易造成许多不该有的错误发生。最常见的检验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一个环节,也是判定自己答案是否正确的一步。比如,在解方程中,对于初次接触方程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其在计算结束后都加上验算环节。但也有一些情况,即使学生在验算过程中发现自己算错了,但由于过程的不认真,只是将验算流于表面、不加思考,也同样是无意义的。

(三)教师原因

据调查研究表明,少部分教师对于“问题解决”的概念和原理并不是十分清楚,即便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要求,但教师还是会更多地关注实践技能和具体的课堂教学,因此也会出现对“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概念混淆的情况。虽然二者看起来一样,但实质上有着很大差别。也有教师认为现在的“问题解决”就是书本上的应用题,这其实就是概念混淆,也可能是因为教师从没有去过多注意过二者的区别。此外,教学组织策略也是影响教学进程的关键因素。教学组织策略指的是教师在“问题解决”中能够有选择、有目的地去针对教学目标来按照一定方式、结构去排列整合教学内容。而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出现的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主体性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教学组织策略的系统性缺乏,使得教学缺乏一个明确的参考依据。“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一般性的解决问题过程是指教师从问题出发,结合相关信息做出整合,从而引导学生对既定问题进行解决。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分别从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和反思等方面做出相应地的组织策略,而如果教师没有对相关理论的深入了解,很容易造成组织策略的不合理构建,影响教学进程。

(四)学生原因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系统性等特征的学科,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生涯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对其认知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从加减乘除的递进,到简单图形与复杂图形的变换,这其中的问题解决都使很多学生面临着疑难。以高年级为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恰好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的过渡时期,但由于其思维和认知能力的不完善,加之数学课程的系统性与抽象性逐渐增高,可以说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在借助旧知经验进行新知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问题进行抽象、建模,这也导致了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很容易出现错误,面临困境。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对于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毫不夸张的说,生活经验就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因为数学中有很多问题都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而且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课程。如果缺乏数学经验,则很难理解题意,而如果缺乏生活经验,则无法理解和运用所给条件去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方面更是如此,诸如交水费、电费、燃气费或是出门打车之类的问题,都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理解题意并不难,难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没有经历过相关的事情,只是理解了公式算法,而并没有真正的概念。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优化

(一)积极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表现为“十万个为什么”的心态,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表现出积极求索的态度,敏锐地发现并敢于提出问题。创新源于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引导其主动探索知识的基石,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开始。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更进一步培养其问题意识,使之以积极的心态,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变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抓住关键信息

一道题中会有很多个已知条件,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作为问题解决的关键条件,必须要抓住核心信息,才能够理解题意,这一点在数学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同样适用。抓住关键信息意味着也要摒弃多余的信息,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多余信息的存在是造成题目难度增加的一种主要形式,小学生很多时候很难判断出自己应该用到题目中的哪些条件,不应该用到哪些条件,甚至认为题中给出的条件都是有用的。由此可见,一个清晰的判断能力在问题解决中尤为重要。例如,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5cm,下底是10cm,高6cm,从中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求该平行四边形面积。这道题需要理解剪下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梯形底、高都是相同的,把握这一点之后解这道题就很简单了。说明题中给出的15cm是一个迷惑信息,直接用底乘高即可得出最终结果。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在数学学习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更加强调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与其它知识,以及生活之间联系的体会。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教师也更加应该通过总结问题,改善教学方式方法等优化策略来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孫海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8(45):19.

[2]严骏萍.例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试题与研究,2018(34):66.

[3]卞冬梅.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模式研究[J].新智慧,2018(33):30.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万达爱心学校)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现状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