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2021-04-12 22:58陈飒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美育渗透语文教学

陈飒

内容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便显得十分必要,而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它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渗透 美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来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美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积极踊跃地追求着美,“美”的事业不断拓展,众多爱美之人大有“若为美之故,一切皆可抛”之气度。在这样一个审美多元化的时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便显得十分必要,而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它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势在必行。那么,究竟该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抓好三个环节。

一.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美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由书面符号创造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的特殊性,不像视觉艺术有形象在眼前、听觉艺术有声音在耳边那样直观,而是间接地表现形象。也就是说,作者创作形象于字里行间,把握它需要阅读者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转换来实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就应该把握语文的这一特殊规律,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引导他们根据作品的内容、表现的方法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作品的形象美。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用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街的美好生活,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这些形象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我想到了把音乐和绘画引进诗歌教学中,并为此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听配乐朗诵,感受诗中描述的内容。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而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听配有美妙音乐的朗诵。在理清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借助音乐来体味诗意,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他们情绪高涨,感到学诗歌趣味无穷。

拿起画笔,再现诗中描述的内容。欣赏完诗歌后,再引导学生去发挥,把诗中的景物描绘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让学生从欣赏画的角度去领会诗意美,这样就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的意境。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探究能力也得以提高。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又生成了许多问题:“怎么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以前我们读过的不一样?”“作者用了那么多‘定然,难道他真的肯定天上有街市吗?”“一般说‘星的量词是‘颗,这里为什么用‘朵呢?”

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通过自己的想象,融入诗歌的意境之中,感受诗中优美的环境,一种宁静喜悦从读者的心灵深处漫漫溢出。因而,学生也就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希望进一步学习了解诗歌更深层次的内容。

由此可见,欣赏美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尤其要善于诱导和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共鸣,完善感受美的活动,否则,是无法实现美育的。

二.教会学生欣赏作品美

面对一部作品,每位教师都可能有这样的体会,研读越深收获越大同时疑问也越多;相反,对我们根本无法读懂的著作,至少我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出‘问题”正表明读者读懂了,当然,这个“懂”是相对的,在“懂”的同时又伴随着“不懂”,即一个个的新问题会出现,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问题”,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點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多动脑子做一些示范,引领学生真正走进作品中的意境。

要教会学生欣赏,欣赏的内容要因人而异,突出重点,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中学语文课适当地增加一些欣赏内容,比如选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相贴近的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学生才会提出欣赏中的疑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对名家名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提升了欣赏能力。同时,通过多层次的信息传播,把文学语言转换成视觉等感官形式,配上一些音乐,比较、模仿,边学边做欣赏,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生动、丰富、陌生、有趣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

三.激发学生创造生活美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创造生活美主要体现在上。笔者认为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学生心中有无对生活美的发现,是否有表现美的欲望。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都没发现美在哪里的人,能在他的作品里描出生活的美来;同样一个对生活无动于衷的人,也断不能在作品里读出让读者激动不已的情感来。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淋漓尽致地创造生活美,关键要让学生有创作的源头活水,要做生活的主人,不做生活的旁观者,即善于用美的眼光去审视生活,领悟生活。它要求首先能识别哪是真善美,哪是假丑恶,然后按美好的愿望去褒扬前者,鞭挞后者。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善思索的阶段,对生活开始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但因为受自身阅历、学识水平、思维方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得出的结论往往有偏激或偏颇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教师如能用科学方法加以引导,无疑像在学生跋涉生活的途中竖起一座座路标。其具体方法可以是先介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的立场和方法,然后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实践和运用。

在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中,将美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思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存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存在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我们要长期坚持、不断挖掘,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美、追求美的激情,以切实提高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想让学生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就要不断完善课堂的“美育”,让学生通过感受美、欣赏美,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从而使庸俗、自私、低级趣味退避三舍。在此基础上再创造美,学生就成了美的播种者、美的耕耘者。这样一来,我们收获的将是美好的明天——新时代的“伊甸园”!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美育渗透语文教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