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思维培养中的运用

2021-04-20 02:16吉林省舒兰市朝鲜族实验小学柳锦花
数学大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鸡兔同笼兔子情境

吉林省舒兰市朝鲜族实验小学 柳锦花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困境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小学阶段来看,数学教学环节,教师承担主体功能,大量使用基础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无法塑造学生的思维水平。这一教育模式即便从特定角度增强了教学效率,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不过无法保障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理念,对提升其创新水平跟积极性没有帮助,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困境分析

第一,教学方法滞后。随着教育产业的持续进步,部分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投入使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不过对情境创设法、协作学习法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实践而言,大量学校普遍存在显著的形式主义现象,使得新型教学手段运用存在缺陷,无法体现其必要的价值。

第二,教学理念和教学师资的限制。年轻教师很容易接受生活情境教学等具备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不过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大量教师都无法从课堂内把生活跟数学理论相互结合。

第三,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被忽略。许多教师或者家长认为借助丰富的题目训练,就能够实现提升成绩的目标,由于这一错误观念的影响,学生过度投身于题目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

二、生活情境应用于小学数学思维培养中的教学案例

1.生活情境教学应用的案例选择

本文选择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03 页数学广角的“鸡兔同笼”作为教学案例,旨在借助多元化的数学理念展开研究,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教学目标和内容

这一课程强调将鸡兔同笼问题当成基础,使学生明确意识到借助假设数学思想处理客观问题的效果,同时给学习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创造基础,提升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水平。

3.教学步骤设计

(1)通过生活观察,导入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抛出问题:同学们都见过鸡和兔子,那鸡有几条腿,兔子有几条腿呀?鸡和兔子在动物分类上有不同吗?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有同学提出鸡是卵生动物,兔子是哺乳动物,并延伸了哺乳动物多数是有四肢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2)通过推算和整理,寻找规律

不同鸡兔组合的图片,要求学生将头和腿的数量填进表格中。表格设置可以是鸡的数量不变,兔子递增,也可以是兔子的数量不变,鸡的数量递增。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发现规律:兔子比鸡多两条腿,每增加一只兔子,就相当于增加两只鸡的腿的数量。

鸡(只) 兔(只) 头(个) 腿(条) 一共几条腿

教师:刚刚凭借列表的方式,妥善处理了鸡兔同笼的问题,不过这一方法存在缺陷,只适合数量偏少的情况,若数量较大时使用这一方式进行处理将存在严重的缺陷,所以应该进一步思考。

4.教学评估和反思

教学实践发现,把握数学研究方式,在增强学生思维水平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从案例来看,借助生活情境妥善应对鸡兔同笼问题,可以帮助启发学生的发散理念以及创新观念,从研究解决办法的环节、探索到处理问题的具体方式,整个过程体现了“优化”的基本思维以及具体方式。

三、生活情境应用于小学数学思维培养中的教学策略

1.巧设生活情境,引发情境共鸣

生活情境教学方式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生活情境的作用,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生活情境内,在学生与教师展开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依托生活背景,巧用生活素材

在教学内容涉及跟人民币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应该参考日常的生活经验以及现象,让学生到超市中自己选择一样学习用品,将其价格记录下来,并通过叠加购买等方式,体会“计算——付钱——找钱”的全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人民币运用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3.巧设课后作业,重视生活应用

课后锻炼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以及巩固知识内容,参考客观情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布置适当的作业,提高复习的效果,倡导学生主动探索周边的物体,跟理论知识相互联系,加强个人的实践水平。

从小学阶段来看,数学教学必须强调感性与理性的相互统一,始终坚持生活要素数学化的理念,发挥生活情境的影响力,达到数学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目标。

猜你喜欢
鸡兔同笼兔子情境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探析及思考
多种方法解鸡兔同笼问题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巧解“鸡兔同笼”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兔子
鸡兔同笼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