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我有责

2021-04-22 18:11王煜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态教育垃圾分类环保意识

【关键词】生态教育;环保意识;垃圾分类;价值观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5-0073-03

【作者简介】王煜,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南京,210016)教师。

一、教育背景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强调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学校也应当积极开展保护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校园的教育活动。自2020年11月1日起,《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2020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我对我校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垃圾分类意识,但是对于垃圾如何具体分类别投放不够清楚;部分学生认为分类的过程过于烦琐,浪费时间;个别学生不尊重清洁阿姨的劳动成果,垃圾混扔,给清洁阿姨增添了负担。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并实施了此节主题班会,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垃圾分类的倡议,用生态教育推动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教育目标

认知目标:懂得垃圾处理不当的危害性,认识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情感目标:尊重劳动人员的劳动成果,愿意成为垃圾分类行动的践行者和宣传员,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行为目标:通过参加垃圾分类竞赛和分类标语制作,遵守垃圾分类原则,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加快文明校园建设。

三、活动准备

组织准备:绘画组准备好垃圾图片;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资料准备:与垃圾分类有关的视频、图片。

环境营造:提前在黑板上画好分类垃圾桶的黑板报,讲究美观大方。

四、实施过程

(一)认清当下:“垃圾围城”的窘境

1.情境导入:通过垃圾分类宣传片中垃圾分类前后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发展。

减少对人类生存环境、身心健康的危害。

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

2.科普时刻:学生自由说出垃圾的种类并举例说明。

提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3.学生活动:智力风暴——绿色计算器。

黑板上展示计算题,学生参与计算:

每个学生每天在家约产生40张废纸,父母约产生60张废纸,一个家庭每年能产生多少废纸?

提示:(40+60)×365=36500(张)

每个学生每天在校产生20张废纸,每个年级各500名学生,以在校320天计算,请问我校一年产生多少张废纸?

提示:20×500×3×320=9600000(张)

我们在家庭和学校产生的废纸总和约为1000万张。2017年初,国家工信部、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0年国内废纸回收利用率要达到50%。1000万张废纸,按照国内废纸回收利用率计算,能够利用多少?

提示:10000000×0.5=5000000(张)

除了废纸以外,还有易拉罐、塑料瓶等需要回收利用,那又能够节约多少资源呢?

4.活动小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呈现宣传片和一道绿色计算题,旨在引发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垃圾错置的危害性。

(二)知行合一:践行分类见真章

1.学生实物例举垃圾投放过程:教师将橘子、瓶装水、笔芯、带包装纸的面包、用过的面纸、废弃的试卷草稿纸等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投放到对应垃圾箱里。教师相机提示具体分类方法。

2.播放校园垃圾分类处的照片,提问:高中生如何践行垃圾分类?在进行垃圾分类时,你遇到过什么问题?问题如何解决?小组讨论后回答。

问题梳理:垃圾分类烦琐,教室里没有多余的容器进行分类;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张,无法做到细致的垃圾分类。

金点子:班级里每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同学带一个垃圾袋,每个垃圾袋代表不同类型的垃圾,各组的垃圾分好类后投入对应的垃圾袋中;学生会分派成员或寻求志愿者在校园垃圾分类处值班,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提醒。同时垃圾投放时间有限制,每天定时投放;学校配置智能垃圾桶,刷学生卡进行投放,职责到人,制定鼓励和惩罚措施,激发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3.分享国内垃圾分类先锋城市上海的优秀点子:上海在垃圾分类实践中走在了全国前列,前段时间上海周浦镇举办了垃圾分类金点子大赛,其中有两个点子既实用又充满创意:一个是垃圾桶内分别套两个垃圾袋,俗称“鸳鸯垃圾袋”,一边存放厨余垃圾,一边存放其他垃圾;另外一个点子是钉子破袋神器,即在大垃圾桶边缘处安装一排钉子,厨余垃圾可以连袋子扔进去,袋子挂在了钉子上,厨余垃圾都进了垃圾桶,干净整洁不脏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参与实物投放,充分掌握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做到知行合一;呈现上海的垃圾分类金点子,为学生提供新的垃圾分类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更上层楼:环保意识赛中来

1.垃圾分类竞赛内容:黑板上画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发给每个组不同垃圾的图标约8张,每个组用30秒想好这些图标对应哪个垃圾桶。每组先推选出一位代表,拿到卡片不允许看,上讲台后先将卡片背面朝下,宣布开始后用30秒时间将图标放进对应的垃圾桶里,用磁条吸住。正确加一分,错误扣一分。请每组同学评论并分析哪些贴对了,哪些贴错了。获胜者获得一份神秘礼物,失败者发给一张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说明书。

2.制作垃圾分类标语并展示:小组合作,绘制文本标语,介绍标语,将优秀标语贴在黑板上予以展示。

3.观看一则有关日本、瑞典、韩国、美国垃圾分类的视频,请学生们总结他们为了保护环境做出了哪些行动。

日本垃圾分类始于1980年,分类多达45种,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

瑞典的超市在垃圾回收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超市购买饮料,支付时需要再付押金,喝完后投入超市门口的专用回收机,机子会打出收条,再凭此条去超市购物或兑换现金,这就是著名的“押金回收制度”。

2010年,韩国一些地方开始对食物垃圾按量收费,不少家庭主妇为节省垃圾处理费,会先把垃圾中的水漏干再放入袋中。另外,在韩国,盛放厨余垃圾的垃圾袋需居民自行购买。这些成本因素刺激了韩国人为垃圾“减肥”的积极性。此外,韩国市政管理当局对扔垃圾的时间也有严格规定,若没有使用规定的袋子,或不按规定时间扔垃圾,居民将被处以10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

美国特殊垃圾需预约上门回收,例如电子垃圾和旧家具等。

4.思之再思:垃圾分类的背后是什么?

5.小结:垃圾分类归根到底是为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己。垃圾分类是一种结果式的处理方法,因为成堆的垃圾已经产生了,所以需要进行分类才能更好地利用资源。然而我们更应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培养不浪费食物和纸张的环保意识,掌握循环利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两场学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所学的垃圾分类知识,在实践中培养环保意识;垃圾分类的标语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他国垃圾分类经验,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坚定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

五、活动总结

垃圾分类在中国才进入启动阶段,这时候,国民思想的转变尤为重要。而垃圾分类意识归根到底是环保意识,高中生在此阶段应该适当地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培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引导者,通过设计计算、竞赛、绘画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培养出有社会公德、有环保意识、有创新能力、有家国情怀的中学生。

猜你喜欢
生态教育垃圾分类环保意识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试论科技价值观
构建职业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