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措施分析

2021-05-07 15:34刘大运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2期
关键词:科学史流程教师应

刘大运

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然而在当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仍然陈旧落后,学生受其影响而对生物课产生抗拒的心理,严重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快速解决生物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切实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高中生物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不高,课时比例相对较少。但是高中生物内容比较丰富,细节比较多,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快速地掌握知识。为了应对高考,一些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压缩生物实验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很少能获得做生物实验的机会,其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高中生物教学都是采取陈旧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一般是先给学生讲解具体的实验原理和整个实验操作的流程,让学生模仿自己的操作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无法进行创新,因此也难以充分实现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对高中生物教学安排的课时不足,投入的资金也不足,导致一些生物实验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践应用,学生在实验课上难以有机会动手操作。通常来说,学生都是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的,而每个学生仅能操作其中的一部分流程,这也导致学生难以对整体的实验效果产生全面的认知和理解。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措施

(一)认真对待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

高中生物实验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当始终以严谨、认真、细致、负责的态度动手操作,但是一些学生在做生物实验时不够严谨认真,甚至不按照要求的流程进行实验,这不利于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作为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生物学的魅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具体的流程来开展相应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比如,在高中生物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帮助学生了解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流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应的生物实验,观察实验流程中的现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分析,让学生基于真实的实验流程获取客观的认识。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掌握高中生物知识的获取方式,从而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

(二)重视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是由多名学生共同配合完成的。因此在生物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分组,让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合作,并通过具体的观察和记录来探讨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种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之间有效沟通交流,体现出合作教学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促進,拉近彼此的距离。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竞争,让实验操作更加认真和紧张。这种紧张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小组内的成员之间学习水平差距相对来说并不明显,在分组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小组中每个人的分工情况,各自负责整个生物实验过程中的哪些流程,让学生通过各种生物体的pH值变化情况,归纳不同实验材料的pH变化特点,明确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具体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参与课外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内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拓展课外实验内容。高中生的学业压力非常大,因此课内实践的机会很少,同时很多实验受限于教学时间不足以及实验设备相对比较落后等无法进行。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教学,以此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比如,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发酵的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酒厂或醋厂,让学生通过实地考查,了解相关的工艺和生产设备,并且对发酵的过程产生客观的认知。

(四)提倡探究性学习

教师是引导者,虽然重视让学生自主探究生物学知识,但是一些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教师的引导,他们就无法独立学习,这就无法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在高中生物实验探究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备课,课前做好导学案,分发给学生,为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教师要设置能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观察、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堂上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启示,然后让各组代表讲解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还要注意调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在探究性教学中要自主学习,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这是主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教师应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运用问题导向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思考、探究,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五)重视生物科学史教育

将生物科学史的相关教育融入高中生物课堂,这与学生实际发展特点相匹配。生物科学史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调动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必须将生物科学史纳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爱上生物学习。同时,教师通过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相关科学家的可贵品质,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生物科学史教育渗透其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现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科学史流程教师应
论科学史与情景创设的探究式教学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浅谈科学史在初中科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
科学教学中挖掘科学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