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真善美的生命底色

2021-05-12 00:30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底色真善美人生观

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 赵 郡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完整健康的人。对少年儿童而言,打好真善美的生命底色,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个在幼年时期能认识并感知真善美的人,会更加温暖而坚定,生命力会更为茁壮而顽强。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越来越多。因此,学校和家庭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育,特别是真善美的培育,就更为重要。

少年儿童了解到的生活与世界,犹如“印刻现象”,在其未来一生中都将成为生命的底色,奠定其最基本的安全感。如果孩子从小就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幸福的,相信人心是善良的、彼此是可以信任的,就会增强自信,相信自己能担当重任,能经受磨砺,对人、对事、对世界就会怀有更多善意、更多希望。在真善美的情境中,柔弱的儿童将茁壮成长为内心阳光的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难免会遇到困顿坎坷,但其根正苗壮,便不畏风雨。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成年人的焦虑不断向孩子传递,教育也受到很大干扰。“安全大于天”的担忧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焦虑,逐渐扭曲了家长对孩子的爱,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校教育。在孩子的生活中,“美丽的童话”与“传奇的神话”不断受到质疑,“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的嘱咐渐行渐远。许多急切的家长,不断提醒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不要多管闲事”“管好自己的学习才是正事儿”“不要太傻太天真”……

这些嘱咐背后,蕴含着家长的关爱,却会让刚刚走出家门的孩子对世界充满焦虑、恐惧和不安。在他们尚未了解、认识世界时,就被过早地引导,进而过多地关注世界的“恶与黑”。现实中的不美好一旦被无限放大,便会硬生生吓退儿童“满心的好奇和期待”。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犹如营养不良的禾苗,可能会失去向上生长的力量与勇气,要么扭曲,要么脆弱。

世界是辩证的,亦是多维的。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形成了人的心理,少年儿童觉知到的世界晕染了其心理世界。这是人们认知世界并建构内心的客观规律。基于此,要想培育人格健全、有能力担当建设社会主义和复兴民族使命的未来栋梁,就要培育其求真、向善、尚美的意识与能力。一个自尊自爱、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人,才有能力分辨生活中的是与非、美与丑,才有勇气面对困难的挑战与磨砺。

因此,我们如果真正爱孩子,就应在幼年时期给予他们足够的真善美。这样,孩子在成年后才能具备抵御风雨的能力。在真善美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会拥有更多的爱与智慧,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会主动弘扬真善美,播撒真善美。

猜你喜欢
底色真善美人生观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响了林纾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