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1-05-13 12:46
当代美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年鉴当代艺术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上海展2019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25日—2021年4月11日

展览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本次展览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共同主办,在《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基础上,对过去一年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和现象作出回顾和分析。《年鉴》编辑部从2005年开始对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的各类展览、活动、文献进行不间断地记录和总结,迄今已超过15年,积累了由一手资料汇集而成的数据库。“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自2015年起每年举行,对中国当代艺术中最具变革性的现象和艺术创作进行文献和原作展示。

本次上海展亦是对“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工作方法的一次展示,除了展出文献外,本展还将展出部分“年鉴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形成原作和《年鉴》文献材料的铆合。此外,展览亦选取部分经典案例,以此展现新世纪以来上海地区活跃的艺术现象。

入选年鉴展作品的艺术家共有107位(组),其中9位艺术家的原作将在多伦现代美术馆展出,分别为刘建华、陆垒、许哲瑜、姚海、计文于&朱卫兵、李竞雄、吕智强、张钊瀛、沈莘。

社会细节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26日—2021年3月14日

展览地点:金鹰美术馆(南京市建邺区应天大街888号金鹰世界大厦A座52楼)

策展人:朱砂

本次展览展示13位平面设计师、艺术家、音乐人的作品,从产品包装、书籍装帧、海报设计到商业形象,涵盖了设计领域和社会互动的各个方面。不同性质的作品在这里交汇,同时构成艺术家对一些问题的回应。

展览揭示了参与者的多元身份、视觉语汇的多重社会背景,不仅仅展现和诠释社会细节,而是把社会细节直接置入美术馆的现场,以复杂的视角展陈“细节”的魅力。

策展方希望呈现一个以设计师为主体的展览,将作品陈列于“甲方”缺席的现场,让参观者得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这些“图像”之间的关联和差异。

《接力》第一辑

展览时间:2021年1月15日—30日

展览地址:北京元典美术馆

策 展 人:谷燕

主办单位:元典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罗伯特·马瑟韦尔、秦玉芬、刘索拉、周迈由、安东尼·尼克力、钱大经、孟禄丁、徐红明、陈若璠

自黑格尔起,“艺术终结论”讨论继阿瑟·丹托、汉斯·贝尔廷反复纷扬,但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形式却总是在艺术家的探索中,不断地由实验到成熟,由边缘到经典,由弱势到权威,由微小到恢宏,周而复始,循环反复。

从艺术终结的角度观察美术馆的研究与批评,我想首要的是跳出认知模式的陷阱,打破僵局。不断找寻新的尝试,超越既定规则,突破固定的艺术史阐释,突破自设障碍的权威,突破体制与市场的钳制。艺术发展如一场没有终止的马拉松接力,与艺术家共同追溯本源与找寻新的边界是元典美术馆不变的锋芒所在。

此次美术馆初步邀请60名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以六辑连续展览 (每辑10名艺术家,10件尺度小于50公分作品),从入微的角度,观看近半个世纪艺术家的不同工作、不同风格、不同态度及不同的伟大。

光入变

展览时间:2021年1月16日—2月21日

展览地点:上海宝龙美术馆

策展人:梁勤

此次黄喆个展的主题“光入变”与The Enlightenment of Light对应,是自然之光,它们有感入心,随心而变,化为心中那一片被呵护的光彩。同时契合“正入变出”之意,大巧若拙的创作与研究方式,作品在与光线的互动中体现出灵动与变化。

太空奇谈

展览时间:2021年3月7日—6月20日

展览地点:UCCA沙丘美术馆

展览“太空奇谈”邀请了具有广阔行星视野的十余组艺术家,包括艾伦·博加纳、曹澍、陈滢如、陈哲、储云、欧森/迪特-席琳、胡伟、邵纯、安东·维多克勒、于伯公、张文心与陈欣、ZJS。他们的实践面对当下人类文明运行系统不断加速所制造的离散身份,追索着集体无意识的形成。他们寓言式的创作,围绕着宇宙之中渺小的蓝色星球所展开,为我们揭示了有关这颗行星的伤痕、记忆与文明留存的希望。

闪亮螺钿

展览时间:2021年1月9日—2月14日

展览地点:根津美术馆

本次展览以根津美术馆的藏品为核心,展出来自中国、朝鲜、日本琉球等地的螺钿作品,包括中国元代“楼阁人物螺钿盒”、日本镰仓时代“樱花螺钿马鞍”等,探索不同地区的螺钿工艺在技艺、风格和应用等方面的区别。“螺钿”是一种在漆器或木器表面镶嵌贝壳或螺蛳壳的装饰工艺,“螺”指代螺壳,原料以月光螺、鲍鱼壳为主,“钿”意为用贝壳装饰。在东亚地区,螺钿常与蒔绘漆艺结合使用,使得漆器更具光泽。

螺钿工艺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周朝,西周时期主要作为礼器使用。唐朝时期,螺钿技法的运用更为广泛,其中铜镜漆背螺钿工艺的发展达到巅峰。亦是在这一时期,螺钿工艺开始传入朝鲜和日本,并在当地发展出独特风格,朝鲜螺钿器物装饰以花卉纹为主,日本器物纹样则更为丰富,包括花鸟纹、波云纹、人物图样等。

“MOT 卫星”项目成果展:心灵的声音

展览时间:2021年1月13日—2月14日

展览地点:东京都现代美术馆

“MOT 卫星”是东京都现代美术馆2017年发起的一个系列项目,通过在美术馆及周边地域进行作品展示,探索城市街区的文化交汇。该项目迄今已举行4次展览,主题分别是“徘徊”“连接风景”“动起来的故事”“展开的地图”。

本次展览为“MOT 卫星”项目的最后一次成果展,以“心灵的声音”为主题,展出两组艺术家——麻生知子与武内明子、高桥琢哉与松山真也为本展特别制作的作品。

“不那么便利的”便利店

展览时间:2021年1月25日-3月30日

展览地址:新加坡国家设计中心

本次展览聚焦全球日益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在设计中心一层搭建一间快闪便利店,以不售卖一次性用品为宗旨经营。该展是新加坡国家设计中心2021年“可持续性与设计项目”的活动之一。

2019年,仅新加坡一国就产生约723万吨的固体废弃物。针对这一现状,新加坡社会创意组织 Temasek Shophouse 提出“每个人接受一点不便利,就能减少资源浪费”,并以此观点为基础推出“不那么便利的便利店”项目。店铺中的商品均为日常生活用品的可持续替代品,目的是让消费者远离便利文化及其带来的浪费。

此次“不那么便利的便利店”由新加坡创意机构运动的新加坡(Kinetic Singapore)负责搭建,将持续运营9周,是2019年便利店原型的升级版。

20世纪的海报 图像与文字的风景

展览时间:2021年1月30日-4月11日

展览地点:东京都庭园美术馆

本展通过多摩美术大学(Tama Art University)保管的竹尾海报藏品(Takeo Poster Collection),呈现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海报为20世纪留下的图像与文字风景。

建构主义诞生于20世纪10年代~20年代的欧洲,对艺术和设计领域产生革新性的影响,尤其为视觉设计带来富有特征的表现手法,试图通过几何学与抽象的途径融合图像与文字。

建构主义是埃尔·利希茨基(El Lissitzky)、扬·奇肖尔德(Jan Tschichold)、马克思·比尔(Max Bill)、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Josef Müller-Brockmann)等多位艺术家与设计师共享的表达样式,在他们尝试扩大视觉设计可能性的过程中累积发展,形成今日视觉设计的根基。本展希望参观者能享受每一幅海报展现出的鲜活创造力,以及这些海报整体表现出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过程。

猜你喜欢
年鉴当代艺术美术馆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2020 年各省(区、市)主要水果产量与变化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