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收集和保存
——塞涅卡的时间观阐释

2021-05-21 06:23黄琬璐
关键词:克氏宇宙

黄琬璐

晚期斯多亚哲人塞涅卡(Seneca, 公元前4年-公元65年)曾写作124封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书信给其友人卢基里乌斯(Lucilius)(1)卢基里乌斯(Lucilius)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在罗马皇帝尼禄(Nero, AD 37-68)的执政期,卢氏是西西里岛的行政官。此外,他也被认为是《埃特纳》(Aetna)一书的作者。,这些书信后被收录于《塞涅卡道德书信集》(AdLuciliumEpistulaeMorales)三卷本中。在第1封道德书信的开头,塞氏就劝告卢氏说:“亲爱的卢基里乌斯,你这样做:为你自己而解放你自己吧!而时间,它至今要么已被抢走,要么已悄悄被夺走,要么已偷偷溜走。你收集和保存它吧!”(2)Seneca, Ad Lucilium Epistulae Morales,Vol. 1, trans. Richard M. Gummere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1917), 2-3.在此,“解放你自己”与“收集和保存时间”之间存在如下关联:收集和保存时间是人得以解放自身的一种途径。而根据《牛津拉丁语词典》(OxfordLatinDictionary),“从危险中解救……”只是拉丁词vindicare的引申含义,其原始含义属于法庭用词,即“在法庭上索要作为自身财产的某物”(3)Oxford Latin Dictionary, ed. P. G. W. Glare(London: Clarendon Press, 1968), 2066-2067.。假如我们依照该词的原始含义来理解vindicatetibi这句话,它说的便是:为了你自己,你应该以“收集和保存”这种方式合法地索要时间,因为它才是属于你的财产。但如同塞氏在《论人生短促》(OntheShortnessofLife)一文中所说,时间是这样的事物:无论你是否把握住时间,它都会溜走(4)Seneca, “On the Shortness of Life,” Trans. Careth D. Williams, in Hardship and Happiness(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4), 119.。而且,它当下就正从那些紧握着它不放的人们的指缝中偷偷溜走。既然如此,时间在何种意义上是人应该索要的财产?人又如何能收集和保存时间呢?

一 时间即生命

鉴于塞氏曾自诩为斯多亚学派的侦察兵(5)Seneca, Ad Lucilium Epistulae Morales, Vol. 1, 8-9.,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应该考察正统的斯多亚时间理论的代表,即早期斯多亚哲人克律希珀斯(Chrysippus,公元前279年-206年)的时间理论。克氏将时间(χρνοç)定义为“宇宙运动的间隔(6)Stoicorum Veterum Fragmenta Vol. 2, ed. Hans Von Arnim(Stuttgart: B. G. Tebner Verlagsgesellschafts, 1964), 164.。按照大多数斯多亚哲人的说法,宇宙是一个有生灭的、在同一地点做自我旋转运动的、圆球形的有限整体(7)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徐开来、溥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59页。。因为,宇宙会在周期性发生的宇宙大火中被焚毁。但克氏对宇宙的解释却有别于这些人。他认为,宇宙虽会在宇宙大火中被焚烧,但却不至于被焚毁。因为,宇宙是动物(8)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360页。。对动物这类有生命者而言,死亡意味着灵魂与肉体的分离(9)A. A. Long and D. N. Sedley, The Hellenistic Philosopher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75-276.。然而,当宇宙被宇宙大火焚烧时,宇宙的肉体正处于“火”(即宇宙的灵魂)的统治下。为此,宇宙不会被宇宙大火焚毁。而且,即使宇宙中的复合物,如动植物,会被宇宙大火焚毁,构成宇宙的四元素,即火、气、水、土,也不会被宇宙大火焚毁。因为,这四种元素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在宇宙大火焚烧期间,水、土、气会暂时转化成火。一旦宇宙大火熄灭,这三种元素又会再度产生,并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宇宙。克氏认为,当宇宙大火耗尽旧的宇宙中的所有燃料之后,它会逐渐熄灭并留下湿气。随后,新的宇宙又会在湿气中诞生(10)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357、359页。。由此可推测,克氏的上述定义说的是:时间是无数宇宙周期中的诸多不同的宇宙由生到死所消耗的总时间量,它是无限的。

诚然,克氏的这番解释确保了时间的无限性,却也引发了有关时间的连续性的问题。因为,他的解释暗示,在旧的宇宙焚毁到新的宇宙诞生的期间不存在任何宇宙。而时间是宇宙运动的间隔。假如在新、旧宇宙交替期间不存在任何宇宙,那么时间又如何能是连续的?鉴于斯多亚学派用“宇宙”一词指称物理宇宙和神两者(11)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357-358页。,笔者推测,克氏在上述定义中所谓的“宇宙”应该指的是神,而不是物理宇宙。这意味着,作为神的宇宙的永恒运动才确保时间的连续性。然而,这个推测又会面临如下挑战:当斯多亚学派谈论物理宇宙时,他们总把神视为宇宙的气息、宇宙的灵魂或宇宙的理性。可是,神如何能赋予时间连续性呢?

可是,作为人这一生会实施的全部操劳活动所消耗的时间总量,生命不就是以被消耗的方式被人把握的吗?既然生命或时间本就会被消耗,人又如何能收集和保存它呢?塞氏回答说,虽然损失时间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因疏忽导致的时间的损失最为可耻”(17)Seneca, Ad Lucilium Epistulae Morales, Vol. 1, 2-3.。在此,塞氏用以表述“损失”的是拉丁词jactura,其原始含义是:在航行中,为避免沉船而将货物抛入大海(18)Oxford Latin Dictionary, 815.。根据斯多亚学派的“价值三分法”,生命与健康、名望、财富和力量等事物一样,它们本质上都是不具有善的价值的中性物,即便它们因自身可能带来合乎自然的生活而具有“可选择的价值”(19)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345-347页。。由此可推测,正如每个航海者都会为了靠岸而不得不在航行中扔掉多余的货物;同样,每个人也会为了抵达其人生旅程的终点而不得不沿途丢弃他的生命或时间。而且,重要的不是时间的损失,而是损失时间的方式。因为,并非每种损失时间的方式都是可耻的,也存在一些高尚的损失时间的方式。换句话说,人既能可耻地浪费时间,又能合适地消耗时间。由此看来,塞氏所谓的“收集和保存时间”应该是指合适地消耗时间。可是,如何消耗时间才是合适的呢?

二 当下:唯一属于人的时间

塞涅卡曾在谈论时间的三部分(即当下、过去和未来)与人的关系时说,虽然“时间由过去、当下和未来三部分构成”(20)Seneca, Ad Lucilium Epistulae Morales, Vol. 3, trans. Richard. M. Gummere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1925), 444-445.,但“你将不会存在,你也不曾存在;过去和未来都不属于你”(21)Seneca, Ad Lucilium Epistulae Morales, Vol. 2, trans. Richard. M. Gummere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1917), 174-175.。这表明,唯有当下真正属于人,并且人也仅仅存在于当下。那么,当下是如何的呢?

塞氏表示,当下具有两个特点:首先,当下极为短促,它总是在转眼间就变成过去,并且这种转变快到令人无法察觉的地步;其次,当下是每一个在场的此刻,它们的到场是前后相继的(22)Lucius Annaeus Seneca, On the Shortness of Life, 120-121.。此外,常识也提醒我们,当下正飞逝着,因为,每当我们试图描述当下时,还未等我们说出“当下”时,它就逝去了。既然当下是如此短促易逝,那么为什么塞氏还认为,“唯有当下属于人,人只存在于当下”呢?笔者以为,克律希珀斯提出的“当下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克氏说:“没有时间完全是在当下之中的。”(23)Stoicorum Veterum Fragmenta, Vol. 2, 164.笔者认为,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首先,时间是连续体,而连续体是可分割的。假如时间只是当下,那么它便缺乏“过去”和“将来”两个部分。照此讲来,时间是不存在的。因此,为了确保时间存在,时间不可以被理解为是在当下之中的。第二,任何具体行动的实现都必然会消耗一定量的时间。而时间是能被无限分割的连续体。假如时间完全被置于当下之中,那么任何具体行动的实现所要消耗的那段时间就会被无限分割,以至于行动不能发生。因此,为了确保人能实施具体的行动,时间不可以被理解为是在当下之中的。但是,克氏紧接着又说:“整个时间允许被置于当下之中,但却是在广义上这么说的。”(24)Stoicorum Veterum Fragmenta, Vol. 2, 164.在笔者看来,这两句相悖的话合起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整个时间不是狭义上的当下,而是广义上的当下。可是,要如何理解“广义上的当下”?

其次,根据斯多亚存在论分类,最大的属是“某物(τι)”,它包含两个种:其一是真实存在的物质性事物,其二是次级存在的非物质性事物。一方面,非物质性事物可以进一步被四分为时间、处所、虚空和可言说者。这示意我们,作为可言说者的一种,“谓词”与“时间”同为非物质性事物。因此,正如行动谓词“走”只会在我正在走的时候才是述谓我的谓词;当下也只会在我正在走的时候是属于我的时间。另一方面,真实存在的物质性事物也可以进一步被分为以下四个范畴:“基质”或“实体”、“特性”、“状况”和“关系”(27)A. A. Long and D. N. Sedley, The Hellenistic Philosopher, 163.。在这方面,斯多亚学派明确表示,“性质”、“状况”和“关系”这三个范畴不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对主体的述谓”,而是被述谓或被定性的个体。例如,不存在“苏格拉底是审慎的”这个述谓着苏格拉底的性质的事件,而是存在“审慎的苏格拉底”这个被一定性质规定的个体。当我正在写的时候,不存在“我写”这个述谓着我的当前状况的行为事件,而是存在“写的我”这个被一定行动状况规定的个体。当我正坐在沙发上的时候,不存在“我坐在沙发上”这个述谓着我当前正处于其中的关系状况的关系事件,而是存在“坐在沙发上的我”这个被一定关系状况规定的个体,等等。这示意我们,对坚持物质实在论的斯多亚学派而言,“性质”、“状况”和“关系”三范畴——它们是被述谓的个体——均可被视为事件。由此可以设想,当我正在走的时候,当下就是被“走的我”这个事件所占据的时间。

根据以上分析,可理解的是:当行动主体正实施某种行动时,当下是被行动主体的“状况”(即事件)所占据的时间;相反,当行动主体未实施某种行动时,当下就是未被行动主体的“状况”所占据的时间。例如,假设我当下正在走路,并且当下是2020年11月30日早上8点10分,那么这段时间就被“走的我”这个事件所占据。相反,假设我当下正躺着或坐着时,当下是2020年11月30日早上8点10分,那么这段时间就未被“走的我”这个事件所占据,而是被“坐的我”或“躺的我”所占据。由此可知,克氏之所以说“广义上的当下是时间”,其原因就在于:当行动主体正实施某种行动时,当下与那段被行为主体的“状况”(即事件)所占据的时间是相互重叠的。同样地,塞氏之所以宣称“唯有当下属于人,人只存在于当下”,其原因就在于:当人为生存之故实施操劳活动时,当下就与“生存的人”这个事件所占据的时间是相互重叠的。

此外,据普鲁塔克(Plutarch,公元46年-公元120年)记载,克氏还在其著作《论部分》(OnParts)中说:“当下的一部分是过去,一部分是将来,一部分是当下。”(28)A. A. Long and D. N. Sedley, The Hellenistic Philosopher, 304-305.而我们知道,从“宇宙是不朽的动物”这点出发,克氏提出了永恒宇宙循环论。该理论宣称,虽然在无数不同的宇宙周期中存在诸不同的宇宙,但每个宇宙周期中的所有宇宙事件都是无差别的,并且它们会重复发生。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迪士尼乐园的建立、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所有这些事件都会在其他宇宙周期中重现(29)A. A. Long and D. N. Sedley, The Hellenistic Philosopher, 309-313.。据此,我们也能结合先前有关当下的阐释对克氏的这句话作出解释,即:在任何一个宇宙周期中,宇宙(物理宇宙)都始终保持运动。当宇宙正运动时,当下与那段被“运动的宇宙”这个事件所占据的时间是相互重叠的。因此,对宇宙而言,任一宇宙周期内的所有时间都能在广义上被称作当下。只不过,笔者在此所谓的“运动的宇宙”(即事件)不是一个宇宙周期中的某个具体的宇宙事件,而是前后相继的宇宙事件的统一体。有关这点,斯多亚学派对“四季”的解释就是证据。他们说,“冬季是由于太阳远离后地面空气的变冷,春季是当太阳靠近我们后所产生的空气温度的适宜,夏季是太阳运行到北方时引起的地面温度的变热,而秋季是太阳再离开我们。”(30)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363页。这表明,当太阳远离地球且地面空气变冷时,当下就与这段被“冬季”这个事件——它是从冬至到春分发生的所有宇宙事件的统一体——所占据的时间相互重叠。这段时间是冬季,它从11月持续到1月。当太阳靠近地球且地面空气变得适宜时,当下就与这段被“春季”这个事件——它是春分到夏至发生的所有宇宙事件的统一体——所占据的时间相互重叠。这段时间是春季,它从2月持续到4月……由此可知,冬季是被“冬季”这个事件所决定的时间统一体,它从11月持续到1月;而春季则是被“春季”这个事件所决定时间统一体,它从2月持续4月……这示意我们,在斯多亚哲学中,时间单位的制定不是任意的,而是被占据着该时段的前后相继的宇宙事件的统一体所决定的。既然一个宇宙周期内的所有宇宙事件是前后相继的,并且它们构成了一个宇宙事件统一体,那么它们占据的时间总量就是一个宇宙周期所包含的时间。因此,对宇宙而言,“广义上的当下”是指宇宙在一个宇宙周期内运动所消耗的时间总量,后者能根据诸宇宙事件的秩序被划分为过去、当下和将来。

众所周知,在斯多亚学派看来,宇宙是一个被宇宙理性或神意统治的神圣整体。每个生存在宇宙中的人都应该努力去实施合乎宇宙规律或自然法的行为,以此过上合乎自然的生活。上文说过,人是通过把握一部分被其日常操劳活动消耗的宇宙时间来把握其生命的。这暗示着,假如人想要合适地消耗时间,那么他用来占据当下的那个行为事件就应该是对当下发生的宇宙事件作出的正确的解释。照此讲来,收集和保存时间之本质就在于:通过在当下实施那些能正确地解释前后相继的宇宙事件的行为(即诸合乎自然的行为),合适地消耗时间。可是,要如何在时间层面来理解这点呢?

三 合适的生存方式:在当下自愿从过去筹划未来

塞涅卡曾在谈论时间的三部分之关系时说:“我们中无一人回顾(31)塞涅卡这里使用的是拉丁词rescipit。根据《牛津拉丁词典》,回忆、回想等只是该词的引申意义,它的原始意义是:将目光从手头上的事务上移开,转而看向过去。笔者将之译作“回顾过去”,意在强调这种回顾的自愿性,即:刻意扭头不看在场的事物,将目光投向过去。参见:Oxford Latin Dictionary, 1632。他的人生,这使我们变得极为糟糕。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将要做的那些事。然而,对未来的筹划却源于过去。”(32)Seneca, Ad Lucilium Epistulae Morales, Vol. 2, 258-259.这意味着,要想在当下实施合乎自然的行为,人就应该从过去筹划未来。可为什么是这样呢?塞氏回答说:

时间无限飞逝,这在回顾过去之人看来十分明显。因为,时间欺骗了专注于诸在场的事物的人们,它的向前逃遁是如此轻快。你要问时间为何是这样的吗?每一段已逝的时间都位于同一地点;它们展现的是同一面;它们平静地躺在一起。所有时间都会落入同一深渊。(33)Seneca, Ad Lucilium Epistulae Morales, Vol. 1, 322-323.

这段引文示意我们:首先,所有已逝的时间都聚集在“过去”这个地点中。其次,虽然每一段已逝的时间所承载的事件各不相同,但由于它们均被冠上了“过去”之名,它们也是无差别的。最后,这些时间平静地聚集着,它们是无可变动的。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过去不同于未来,它不急着赶往当下,随后逝去。作为已逝的时间,过去不可能变得比它本身更老旧;另一方面,过去也不可能被任何人复制。因为,人总是面向未来去生存。即便某人一直重复做某事,他所做的也不过是让过去作为未来的可能性到场(34)Seneca, On the Shortness of Life, 120.。正是过去的这种稳定不变性使塞氏感叹道:“过去属于我们,没有任何地点比过去更安全。”(35)Seneca, Ad Lucilium Epistulae Morales, Vol. 3, 130-131.

根据斯多亚伦理学,行为被称作“灵魂的冲动”,它是因行为主体的心灵(即灵魂的理性部分)对述谓其行为的命题表示明确同意或默认而产生的伴有一定情绪感受的实际活动。在此,行为命题不是行为主体在行动的当下才构建起来的,而是他根据自己当下的处境,从那些已储存在自己的心灵中的抽象信念(36)按照斯多亚学派的说法,灵魂是与身体一样的物体,它们以保持各自本性的方式充分混合着。当身体遭受内或外的刺激时,心灵(即灵魂的统治部分)首先会根据诸刺激来塑造自身形状,产生表象着诸刺激物的诸印象。这些印象主要是表象着刺激物的诸感觉观念,如红、冷等。其次,通过运用类比、缺乏和相似等方式组合诸感觉观念,心灵将之扩充为各式各样的复合观念,如独角兽、米奇等。再次,通过整理、分类和抽象化诸复合观念,心灵便产生了一些类属的观念,即诸概念。最后,通过组合诸不同的概念,心灵就形成了诸抽象信念,并将之储存于自身中。处采集的。那么,这些行为命题有什么特点呢?笔者认为,该问题的答案需要诉诸塞氏对宇宙的解释。简单地说,塞氏赞同克氏提出的永恒宇宙循环论。他说,宇宙是“永恒且无可匹敌的事物(aeterna res et invicta)”,它会依照不同的秩序来安排和塑造始终为它所持有的质料,进而使自己作为无数不同的宇宙持续存在于无数不同的宇宙周期中(37)Seneca, Ad Lucilium Epistulae Morales, Vol. 1, 400-402.。据此,我们可以将已储存在每个人心中的诸抽象信念分为三类。第一,人通过抽象化他在当下这个宇宙周期中经验到的诸事件而获得的诸行为命题,如吃饭、睡觉、运动等。这类抽象信念旨在刻画人们的日常生活。第二,人通过抽象化他当下正生存于其中的这个宇宙周期中发生的诸人类历史事件而获得的诸行为命题。这类抽象信念旨在刻画人类历史的进步。如,通过从“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的首次登月”这个人类历史事件中抽象出“登月”这个行为命题,杨利伟先生于2013年10月15日成功地登陆月球。第三,人通过抽象化他在此前无数不同的宇宙周期中经验的全部事件——无论是个人经验,还是人类历史事件——而获得的诸行为命题。这类行为命题旨在描述人类的创造发明。如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居里夫人发现镭、青蒿素的诞生,等等。

由此可知,正如塞氏宣称“过去是我们的时间中神圣而特别的部分”(38)Seneca, On the Shortness of Life, 120.,过去之于每个人都堪比一个聚宝盆。因为,它是聚集着每一个个体的全部抽象信念的集合,这些抽象信念要么是对个体在当下这个宇宙周期中经历的诸个人事件和诸人类历史事件的抽象,要么是对个体在此前无数的宇宙周期中经历的全部事件的抽象。由此可设想:根据自己的当下处境,将目光投向过去,在其中采集一些抽象信念并将之作为未来的可能性在当下展开,每个人都能构筑独属于他的未来。可是,过去已逝,未来尚未到来,人又如何可能在当下从过去筹划未来呢?塞氏说:

你瞧,我们的心灵是多么盲目啊!我所谓的未来当下正发生,并且它的大部分已经发生了。因为,我们已度过了这段时间。然而,我们却犯了这样的错误:恐惧最后一日。因为,像这样逝去的每一日,它们聚集起来才完成死亡。……诚然,最后一日才抵达死亡,但每一日都逼近死亡。死亡会逐步消耗我们,而不会一下子擒获我们。(39)Seneca, Ad Lucilium Epistulae Morales, Vol. 3, 390-393.

这段引文表明,作为终有一死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当人在度过人生旅程时,他也在完成死亡。也就是说,死亡是一个过程,发生在最后一日的“亡故”才将之完成。鉴于死亡是每个人的终极未来,可以设想的是:对每个人来说,未来都不纯然是尚未到场的,只能说只有一小部分未来是这样的。因为,一部分的未来已沦为过去,一部分的未来正急匆匆地赶往当下。这示意我们,时间的三部分都能被理解为未来:过去是“已到场的未来”,当下是“正到场的未来”,未来是“尚未到场的未来”。由此可见,人总是面向未来去生存的,其生存维度就在未来。这表明,我们每个人对生存的理解都深受未来的影响。那么,这份影响是如何的呢?笔者认为,凭借“盲目(caecitas)”一词,塞氏指明了这份影响之恶劣,即: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和误解,人遗忘了自己的有死性。由此,他切断了过去、当下和未来三者间的联系,错误地将未来理解为尚未到场的时间。但事实上,未来却是人从过去筹划并在当下展开的时间。因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就是在当下从过去筹划未来。上文说过,塞氏主张永恒宇宙循环论。在他看来,虽然在无数不同的宇宙周期中存在无数不同的宇宙,但诸相同的宇宙事件会在不同的宇宙周期中重复发生。既然每个人都曾在此前无数的宇宙周期中生存,那么他就经历过所有这些宇宙事件。由此可推测,在时间层面讲来,正确地解释诸宇宙事件说的是:当诸宇宙事件发生时,根据自己的当下处境,自愿回顾过去并从中采集一些抽象信念作为未来的可能性在当下展开,使自己能泰然自若地面对这些变化。这表明,收集和保存时间之本质在于:在当下自愿从过去筹划未来。

此外,根据正统的斯多亚伦理学,行为命题本质上是心灵对诸宇宙事件——它们述谓宇宙万物——作出的理性价值判断。这意味着,是否拥有宇宙万物的知识决定了人能否过上合乎自然的生活。而按照斯多亚学派的说法,唯智慧者拥有宇宙万物的知识,他们好似宇宙之神宙斯(Zeus)一般,总是能适时地运用自身的认知和言行,正确地解释发生在这个受宇宙理性和神意统治的宇宙中的所有事件。而我们所有人却是愚蠢者,由于缺乏宇宙万物的知识,我们无法持续对诸宇宙事件做出正解。这致使我们无缘于合乎自然的生活。但根据上述结论,决定人能否过上合乎自然的生活的关键不在于人是否拥有宇宙万物的知识,而在于人是否真的领会自身的生存方式。在此,笔者所谓的“真的领会”说的是:总是在当下自愿从过去筹划未来,使自己沉着冷静地面对外部世界的变化。这示意我们,塞氏所谓的“收集和保存时间”其实是对斯多亚伦理学的突破,因为它为我们普通人过上合乎自然的生活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收集和保存时间之本质不在于占有更多的时间量,而在于合乎自然的生存方式,即:在当下自愿从过去筹划未来,使自己泰然自若地面对外部世界的变化。

猜你喜欢
克氏宇宙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元宇宙之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宇宙像个甜甜圈
宇宙第一群
克氏针夹头的临床应用
这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