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兴德育 多元促发展

2021-06-08 01:31肖杰
黑河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多元德育特色

肖杰

[摘 要]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是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结合地域、学校实际确定德育特色是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策略。教育是活的,只有多元化才能使德育工作更加深入,作为边境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初级中学的德育工作更是如此。

[关键词]德育;特色;多元

一、学校背景

黑河市第四中学是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城市黑河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1996年建校,现在校学生971人。学校的生源主要是郊区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中留守儿童、寄宿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占80%以上,更有孤儿、失去至亲、残疾等特殊情况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局限,在校学生的生活习惯普遍较差。因此,学生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整个黑河市初级中学的整体德育工作,更关乎身处寒门和困境中的学子的未来。为此,要以常规德育和校本德育为载体,积极开展特色德育实践活动,通过家庭、学生、学校多元手段,多管齐下,不断增强德育实效,确立特色育人思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

二、学校德育工作思路

1.总体目标

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三爱”教育(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基本内容,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抓手,不断完善管理,逐步构建学生德育体系,努力形成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校园、热心公益的优良校风,增强我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在德育实践、研学交流等方面凸显新特色,开拓德育工作的新领域。

2.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初期开展习惯教育、自信教育,学生良好习惯初步养成,表现出健康快乐的面貌,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尤其是让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

(2)中期目标。进一步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自信教育、责任教育,学生行为习惯良好,礼仪规范,有爱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色校园文化基本形成。

(3)远期目标。实现总体目标,形成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校园、热心公益的优良校风,创设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打造德育品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三、德育工作

1.全面渗透德育,打造全员育人的德育环境

以习近平新时期“四有”好教师为标准,举办校本德育培训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三爱”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综合实践等课程中深入发掘教育资源,并渗透到相关教育教学中,增强学生践行“三爱”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开创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教师,课下、课上都是德育阵地的全方位德育新局面。

2.紧抓德育常规,形成良好德育秩序

德育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必须列入教学常规工作中,由德育处主抓,将每一项德育常规抓细管严,使之成为学生的习惯,久而久之形成品质。

(1)以班会和主题教育活动为主阵地,加强行为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和主题教育活动。例如:通过垃圾分类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强化学生参与实践的责任意识;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禁毒知识讲座、防校园欺凌专题讲座、防震防灾知识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生命意识;利用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将校本培训常态化,助力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校本培训,加强感恩和励志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学期开学前1~2天,学校统一进行校本培训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培训主题,如“团结协作”“理想梦想”“学习方法交流”“新学期新计划”等,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3)将学生活动制度化,推进德育工作。把诗朗诵、读书月、卫生月、学雷锋月等活动形成制度,变成传统,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主题,如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以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月活动等,丰富德育内涵。

3.拓展德育新领域,探求多样化特色德育途径

德育不是循规蹈矩的教育,必须积极拓展德育新领域,使之辐射面更广、更有效。

(1)拓展家庭德育,开展“家庭、家教、家风”系列活动。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知行学堂”,倡导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教育。聘请北京、上海等地知名专家为家长做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2018年4月聘请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关志刚教授为全校900多名家长做了“人生至要,莫若教子”的讲座,反响强烈。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使学校德育工作获得充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性格养成情况,以便于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素养。

(2)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校园内培育果蔬园,学生每年春天在教师的带领下种植各种蔬菜,秋天收获果实,品尝劳动的喜悦,感受生活的美好;冬季来临,组织堆雪人清雪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快乐,提高团结协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成为卫生志愿者,清理小区卫生,为社会做贡献。

(3)加强研学交流,走具有边疆特色的德育之路。利用地缘优势,加强对俄交流,扩大德育内涵。我校至今对接了11期俄留学生,每年都有互访活动,还承办了各级各类对俄交流活动。异域环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4)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扩大德育阵地。利用寒假开展“拥抱冰雪 欢乐假期”赏冰乐雪活动、“冬之韵 家乡美”摄影比赛活动等;组织部分社团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尊老敬老慰问演出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黑河市创建国家级卫生文明城活动;開展拓展训练营、军训、野营拉练、走进黑河好八连、参观孙吴日军胜山要塞遗址等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德才兼备 身心两健”的校训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通过网络、微信等平台做好德育宣传。无论是紧急时期还是平稳时期,学校都利用网络向广大师生、家长、社会做好德育宣传。例如:利用钉钉平台召开线上家长会,对全体教师和家长进行疫情防控培训,加强线上学生心理疏导和思想干预,化解学生疫情期间的焦虑情绪,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学生、残疾学生及其他需要关爱的学生等等。

四、学校德育工作反思

1.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1) 明确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规范行为,养成习惯,形成品质”的目标。

(2)德育目标分层次、系统地实施。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富有实效的德育工作。第一阶段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社会公德、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第二阶段侧重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同学情、民族情为内容的情感教育;第三阶段侧重人生观、价值观和国情教育。把三个层面的德育工作目标分解到日常德育工作中,有重点地开展。同时,在各个层面的德育工作中辅之以心理健康教育和校训、校风、学风教育,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2.完善全员育人机制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渐形成“人人育德,德育人人”的全员育人和管理氛围。

德育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具体承担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与评价任务。班主任和思品课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学科教师是学科德育工作者,行政总务教辅人员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者。每一位教职工都承担相应的德育职责,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育人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承担起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武装教育新思想,才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教育者须践行特色德育、多元施策的育人之路,通过努力改变孩子们的未来,为祖国培养德智双馨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2]叶飞,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9,(01).

[3]班建武,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变迁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8,(24).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多元德育特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中医的特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