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路径思考

2021-06-10 02:35张见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思政课新时代

张见

【摘 要】本文论述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路径,提出应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党政联系思政工作长效机制;严格遴选,激发活力,建强思政教师队伍;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形成办好思政课强有力的支撑;把握时代话语,丰富思政课“基础和条件”的内涵,从而办好新时代的思政课。

【关键词】新时代 思政课 党政联系 思政工作 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081-02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必须办好思政课。高校应突出问题导向思维,找准制約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抓牢办好思政课的关键要素,精心布局,精准施策,实现关键要素协同共进、共轭发展,着力构建高校党委为核心、部门负总责、思政教师为主力军的育人工作大格局,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走出一条办好思政课的新路子。

一、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党政联系思政工作长效机制

高校应建立党政联系思政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教学部门负责、家庭社会协同配合的大思政格局。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把脉思政课,带头走进思政课堂,走近大学生,倾听他们的价值诉求,给予他们周到的人文关怀,满足他们成人成才需要。党政领导全力支持各教学部门推进思政课程建设,重视思政师资建设,谋划思政教师的职业发展,充分肯定思政教师的辛勤付出,切实保障思政育人服务需要。为思政部门确立地位,为思政教师点亮职业希望,让思政教师受人尊重,思政工作受人羡慕,人人处处时时享有思政教育情怀。党政领导要下沉一线,主动走近思政教师,倾听教师的心声,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个人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让思政教师感受到温暖和重视。同时,还要参与思政课教学过程,或听课研课,或登坛开讲,或促膝问教,体现真诚、信赖、肯定和关怀。通过思政课教学这个纽带将学校党政和思政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思政教师活力,也使思政教师更加珍惜荣誉和地位,以报李之心、使命之志,加倍努力工作,更加关爱学生,更加热爱思政教育事业。

二、严格遴选,激发活力,建强思政教师队伍

(一)严格遴选,把牢思政队伍入口。师者,人之模范也。应组建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教师队伍,让优秀、令人信得过的教师讲授思政课。因此,选拔思政教师要坚持标准,严把入口,层层遴选,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引进思政教育队伍。

1.坚持思想政治素养过硬原则。思想政治素养过硬就是思政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纯化、政治上敏锐清醒、信仰上无比坚定、讲堂上无比刚毅;要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敢立时代潮头,敢发时代先声;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广大思政教师都应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道者,“三个培养”根本任务的完成者,办好思政课的最关键要素。传道先要信道,思政教师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要时刻坚守“马院人”的政治特性,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思政本色,自觉践行“真信”“真懂”“真教”,思政教师才能讲出思政课的政治性、理论性和人情味。

2.坚守思政专业素养过硬标准。配齐建强的思政队伍,应该要有无比宽广的知识,要有国际国内事业和历史视野,要善于对真理进行通俗化、大众化传播。衡量思政教师专业素养强弱,除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养,还有几个教育教学能力标准:一是善于挖掘、凝练马克思主义中的思政教育核心元素,丰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资源,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支撑平台;二是将思政理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能力,创设思政理论课教学语境;三是将时代元素有机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能力,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话语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二)激发思政教师活力,打造思政课健康教育生态。尊师重教、亲师信道、信师助教的思政课健康教育生态,要通过调动思政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并激发沉积待出的潜能来实现。要调动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力,就要给予思政教师充分的信任,给他们一定的地位和足够的机会。只有全社会尊师、亲师、信师蔚然成风,教师才能不遗余力地真教,不断用自己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学生才会趋师、亲师、信师,才能真学、真懂、真用而知行合一。思政教师应通过运行“多听、多看、互信、同做”长效工作机制,赢得对青年一代“立德树人”要求的主动,守牢“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主阵地,促进健康和谐充满人性的思政教育生态的形成。

三、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形成办好思政课强有力的支撑

(一)深入研究思政课。研究思政课就是要准确回答事关办好思政课的几个问题,即思政课坚持什么样的性质和方向,坚守怎样的价值取向,如何厘清思政课蕴含的理论逻辑,该与专业课程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历史与现实汲取养分。要确立思政课建设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求,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的灵魂。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弄清“立德”所需之“道”的问题,之后是为谁“传道”、谁来“传道”和怎样“传道”,明确“树人”是落实“德”的规定的过程及最终结果。“道”从何来,需要找寻源头活水。它厚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练于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立足于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与研究,萃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新成就、新贡献,涵盖了长期以来教师“传道”的一系列规律认识和成功经验。“道”历经时空转换、社会更替,应时变化与自我更新,演变成今天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最关键“重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内容,应倍加珍视、深入研究。

(二)建设思政“课程群”。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不断强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心力,握牢思政理论课的话语权。要积极探索体现学校特色的优势学科,精选专长教师开设思政课选修课程,建设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育网络平台,形成“线下线上”“必修+选修+实践体验”的思政理论课的“课程群”,借助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形成思政课张力,突破传统教育的阈限,拓宽实践领域,完善思政育人工作体系,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力、影响力和实效性。

(三)以育人为根本,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在推进思政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课程思政”是大思政网络拓展的重要阵地,而思政理论课则担负着引领其他各类课程更精准、更有效“立德树人”的功能,体现“立德树人”专门性课程的示范担当和专业水准。通过各专业课程提炼的“思政元素”这个关键纽带,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相连,把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同向联结,将育人与传授知识技能贯通,让所有课堂都变成育人的主渠道,所有教师都是思政人,实现“立德树人”旨归的一次重要会师,此举壮大了思政工作队伍,拓展了思政工作布局,拓宽了授课主阵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内容和方法,促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融通,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合力与协同并进,对办好思政课形成强力支撑。

(四)在守正创新中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新时代思政课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守正是指牢牢守住价值引领的初心,创新是指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变革、推陈出新。思政课程改革立足问题导向,渗透问题思维,重点落实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线下线上相融合、知行相伴等关键性工作。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以教育教学规律为基本遵循,价值规律给予思政课教育教学重要启示:瞄准需求侧、改革供给侧。紧随时代步伐,紧跟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摸清学生思想需求,调整供给侧的教育组合,提供高质量的实践体验,用超质感的语言、新媒体工具、云数据平台,用更科学的“配方”、更精湛的“工艺”和更时尚的“包装”,创设教学情境,包装教学形式。运用案例讲道理,透过道理讲价值,通过价值讲认同,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又运用了方法论,牢记思政课价值引领初心,跟上时代,抓紧学生,走进学生心里,使其获得实际体验和理论认同。同时力戒以创新为名,不顾思政课教学实际,一味追求所谓形式上花里胡哨的翻新、蹭热点、搞噱头的沽名钓誉。

四、把握时代话语,丰富思政课“基础和条件”的内涵

(一)依靠“基础和条件”,是有信心、有能力办好思政课的关键要素。新时代,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全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这些都是办好思政课所需依赖的“基础和条件”,这些“基础和条件”厚实了思政课家底,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深厚力量和重要基础;这些“基础和条件”增强了思政教师的信心与能力,为思政课讲出“思想性”、品出“真理味”、体验“真实感”、盈满“家国情”增添了鲜活生动的教育素材。思政课不能离开时代语境,紧跟时代的思政课才最现实、最鲜活、最深刻、最难忘。

(二)坚守主阵地,为建设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贡献力量,是高校思政课的担当与作为。坚守主阵地,为建设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贡献力量,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最生动、最有力、最有效的实践。高校思政课应坚守主阵地,用好小课堂,贴近大社会,培養合格接班人。广大思政教师应不忘思政课初心使命,把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青春故事、讲好“新三大战役”、讲好“新冠战役”作为思政教育时代主题,把传承“三种文化”,传颂伟大精神,展示大国责任担当,坚守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作为思政教育时代使命。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吸引、召唤新时代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效能助力青年学生成长。

总之,新时代高校应始终围绕着、体现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总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建强思政教师队伍,推进思政课程建设,讲好时代话语,着力构建育人工作大格局,推动思政课转换教学理念,创新育人工作机制,从而办好思政课。

【参考文献】

[1]黄岭峻.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守正与创新[N].人民日报,2019-01-25(9).

注:2020年度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办好思政课关键要素实现研究”(20JSSYB09)

【作者简介】张 见(1969— ),男,江苏睢宁人,硕士,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政理论课教学。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思政课新时代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创新思政工作,提高人才素质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