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1-06-10 01:01文桂萍刘知鱼阳艳美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文桂萍 刘知鱼 阳艳美

【摘 要】本文阐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的实践,分析现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提高合作层次;建立校企双方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学校吸引力与企业参与活力;加强政府引导。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014-05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必由途径,更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双高”)建设的基本原则。

自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起,到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连续5个国家级的决定、规划、意见、办法都强调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双高”意见中,还将坚持产教融合作为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的基本原则。接二连三的系列政策出台,其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打造现代人力资源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换代升级的贡献。为配合国家政策文件实施,全国各省市都出台相关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深化和促进我区产教融合的发展,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增进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全区职业教育质量。

因此,高职院校要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以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基准,以学校内涵乃至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强化学生德育、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本位,深层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此,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进行探析。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的实践

据报道,广西建筑业2020年一季度的产值为893.6亿元,增速排在全国第14位,高于全国平均值6.1%;其对人才的需求比上年同期增加12039人,是该季度同比增长最大的行业。由此看来,建筑业的职业教育不论是在办学效益上,还是在人才供给上都是一個很大的市场。因此,作为广西住建厅下属的行业学校,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近5年来充分利用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有着长期良好密切关系的这个纽带,牢记为行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和责任,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和“职教集团”这两大平台,大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思路与举措

站在学校办学的角度,强调合作的最大利益诉求是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站在企业生产的角度,最大利益诉求是节约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达到的“双赢”。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和“职教集团”这两大主要平台,通过进一步理顺校系二级管理范围,赋予各教学系部合作办学自主权等方式,实现了校企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合作内涵的不断丰富。

在工作思路上,主动顺应建筑市场需求抢占先机。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方面,学校利用新校区建设契机,整合自身资源和优势,以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为主体,在校内正在建设的“建筑技术跨企业培训基地”项目中,先期成立BIM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并迅速在各系成立分中心,既为学校校区项目建设各方(包括施工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也为学校培养师资、获批首批1+X(建筑信息化模型BIM)证书考点、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在合作层面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大到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小到学生的培养过程、顶岗实习毕业教育等多方面的全程合作,使学生在3年的学习期间都能受到企业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学校使用新载体,包括《鲁班讲坛》、微信公众号、易班、建筑类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学校自媒体滚动播放企业宣传片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文化互动,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助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合作内容上,灵活选用智力支持、员工培训、订单办学、基地共建、毕业生推优选用、联合研发技术和联合开发项目等诸多选项,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深处高处发展。

在合作模式上,学校鼓励各系部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合办“校中厂”及工作室,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实践。截至2020年初,一共有13家企业入驻学校罗文校区,企业类型有设计类、材料与检测类、造价咨询管理类等,合作基本涵盖学校各专业,极大地推进了行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

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建“数字建筑(BIM)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投资全过程管理研究中心”“桩基及地基检测实训中心”等5个中心,在这些共建的企业技术中心里,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申报工法、编制QC(质量控制)成果等,多项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荣誉。

(二)多样化典型模式的实践探索

1.现代学徒制模式

2015年,学校与广西华蓝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广东碧桂园集团肇庆市现代筑美家居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同年申报获批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自此,该专业开启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徒制班在2015级、2016级、2017级各招生36人、78人、37人,其中,通过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师徒协议的企业学徒共57人。3年的学习期间,学生第1~3学期在学校教室完成课堂理论学习,在“校中厂”进行家具原材料成型生产及设计岗位实践。从第4学期开始,学生到肇庆筑美现代家居有限公司进行岗位实践及顶岗实习。同时,企业在合作的现代学徒制项目中,设立了“筑美助学金”和“筑美毕业大赛奖金”。经过校企双方的精心管理与打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由于该公司的生活条件和晋升空间相对较好,学生毕业后大多留下就业。

2.订单班模式

依托两大平台,学校与企业联合创建“二安班”“碧桂园班”“大都租赁班”“建昌班”等订单培养班级共计12个,既解决了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也提高了学校影响力。

由于建筑机械设备及机电安装人员紧缺,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工程公司主动找学校合作,开设建筑设备专业订单班——“二安班”,2012级、2013级各招生33人、39人,订单班由公司副总担任企业班主任,专业课及实践操作课由校企教师共同授课。公司对订单班给予服装、奖学金等支持,在实习期间给予实习酬金、住房安排,最大程度支持学生的学习及学校的办学。遗憾的是,毕业后最终留在该公司就业的人数不多。然后就有了企业岗前培训前置学校的订单班——“碧桂园班”“大都租赁班”。该班合作模式是:企业在建筑设备专业的第4学期组建综合班,除了学习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在课余,企业另外组织培训120~160学时的建筑设备与机电安装相关课程,核心课程由企业师傅授课,如果由校内教师兼任这些课程,则由企业支付课酬。同时,企业还奖励优秀学生,奖金 1500~5000元/人不等,实习工资约2500~2800元/人·月。截至2020年10月,“碧桂园班”2016级、2017级、2018级连续3年组建50人/班·年;2019级组建54人的“大都租赁班”。2019届“碧桂园班”毕业生全部在广西就业,其中80%的毕业生在碧桂园公司稳定就业。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加之就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安徽、湖北、海南等地,因此,2020届毕业生在合作公司就业的人数不多。

2019年9月,学校与桂林建昌建设有限公司设立广西高职院校首个企业全资(全额资助全体学生3年学费、生活费及奖学金)订单班——“建昌班”,首届招生生源以学校2019级“精准脱贫”批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生为主,全班学生100%为贫困生,其中有87%的人员是特困生。该班学生在完成大一的学业后,公司还安排全体学生暑假到项目队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见习,以便更好地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提高感性认识。

订单班培养模式,于学校而言,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对企业来说,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与时间,能得到所需人才;于学生而言,避免了就业压力,毕业即意味着就业。

3.引企入校“校中厂”模式

学校采取廉价租金、提供必要办公设施的方式筑巢引凤,其中入驻的广西盛元华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在学校成立广西建职院分公司。项目承接后,由校企人员共同组成项目部,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完工时间,企业工程师、校方老教师带领年轻教师及优秀学生,分别承担相应的任务,项目成果提交后,参与项目的教师、学生按提成获得一定的酬金。同时,在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将项目全过程材料作为教学案例,为学生实战提供真工程、真项目。除此之外,分公司还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协助教师团队培养大赛选手及创新型造价技能人才。通过多个项目的磨炼,年轻教师的实践技能快速提高,经报名选拔出来参与项目的优秀学生也能在学校期间实现工学交替,提前感受企业氛围、熟悉算量计价流程,为顶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设在校内的企业,除能第一时间收获心仪的员工,还能通过学校的人脉搭线获得更多的工程项目信息。

4.平台建设模式

本着发挥平台作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学校与企业建立多个应用研究中心,在学习培训、技能认证、工程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例如,學校与广西建工三建合作,共同出资、出人、出设备,挂牌成立广西建工三建—广西建职院数字建筑(BIM)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强强联合开展BIM技术研发合作、全产业链研发运用,支持广西建工三建的项目实现全过程管理,加快技术转型升级;技术标准体系合作,校企共同研发新技术地方标准,并将经行业组织认定的成熟的质量考评、企业认证考核体系,作为选修课赋予学分;共建实训实习平台,除提供年轻教师及优秀学生的顶岗岗位,还提供在建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全过程的项目资源,并定期给在校师生开设前沿知识讲座;共建超融合云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校企合作成果和新技术的展示交流平台,吸引专家学者共同探讨BIM技术应用和发展,推动学校与广西建工三建BIM技术的发展。

5.高收费模式

2017年5月,学校与集计算机产品研发、计算机系统集成、教育软件技术服务以及人力资源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湖北美和易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协议约定:学校提供700m2教学及办公场所,企业投入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及教学场地的装修;企业师资承担所有专业课程教学,负责共建专业学生日常管理;与就读共建专业学生签订就业合同,确保98%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85%;起薪不低于4000元/月,其中高薪5000元/月的就业率达40%。2017年9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开始招生,2017级、2018级、2019级各招生151人、192人、270人。该专业学生的学费,物价局核定7500元/年,在企业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另交7000元/年的企业培训费。受疫情影响,共建专业的首届毕业生(2017级151人)目前就业率为90%,全部专业对口。在已就业的毕业生当中,高薪就业率达40%。相比校方常规管理的同专业学生,不论是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该模式都处于领先地位。这样的合作模式,对学校而言,节省了办学投入,并可以借鉴企业先进的教学及学生管理模式为校方所用;对企业而言,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及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对学生及家长而言,薪资水平及就业状况均满意,达到“三赢”。

二、现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深度、广度及质量方面需逐步提升。通过分析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模式的实践,发现一些问题。

第一,现代学徒制模式有很多优势,但其专业特性、合作企业的规模属性、政府和学校的投入程度等各环节都会对项目的实施和走势产生影响。与订单式相比,招生即招工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特有的特征,但是在校企目标达成度、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度、劳动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多困难。

第二,订单班可以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但是由于没有更强的约束力,学生就业会因工作地点、薪资待遇等原因不一定选择订单的企业,给企业在时间、精力、财力上带来一定的损失。企业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会极大挫伤其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再加上企业课程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极高,专任教师一时无法胜任,导致完全订单班的开展难以为继,只能转为企业岗前培训前置学校的订单班,这给教学计划的实施带来挑战。

第三,“校中厂”模式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岗位实训,提前感受企业氛围。但是由于受学校场地限制,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能容纳学生实习实训的空间、岗位及课时有限,再加上企业赶工及安全生产等原因,也无法接纳更多的学生,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更少。因此,大专业的全体学生核心技能操作训练需另外寻找更佳的合作模式。

第四,平台建设模式在科研攻关过程中,既造就了企业精英,也锻炼了优秀年轻教师与学生。但是由于企业运营的要求与学校教育目标上的差异,使得企业承担的部分合作工作流于形式,实际参培的学生和参训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合作项目中中坚力量的老教师激励机制、项目的运行机制尚需完善。平台建设前期,学校提供了场地并出资购买主要实训设备,在设备使用与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责任风险。

第五,高收费模式下,企业的收益与其招生专业的规模成正比关系,但是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学校无法无限制地扩大非建设类专业的招生人数,企业的利益诉求不能最大化满足。再加上此模式是首次实施,有关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由于多因素影响,造成校企师资共享尚未能实现深度融合;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教学及学生管理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此外,还存在校企合作的层次相对较低、学校的吸引力及企业参与的活力有待提高、政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三、对策

由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与专业特质、行业企业属性、政府和学校的投入程度及合作各方的诉求有关,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增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一)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根据专业特点及企业诉求的多样化,合作模式也要相应多样化。

1.现代学徒制模式

现代学徒制适合对社会和市场短期内紧缺人才的培养。对于其招生即招工的要求,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比如现代学徒工补贴,税金减免,等等。或者借鉴德国经验,确定学徒制只是一种教育制度,加快现代学徒制的立法,保护学徒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早日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培训体系。

2.订单班模式

学校在遴选订单的企业时,需重点考虑企业现有实力、未来发展趋势等因素,以确保订单班发挥最大作用。同时,学校须加强对学生的感恩与诚信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金钱观。订单班的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增加精力和感情投入,让订单班学生对企业有更高的认同感,通过事业、待遇、感情等方面留住学生。

3.“厂中校”模式

将校延伸到厂,办“厂中校”,解决校内大专业的实训问题;提高教学计划的适应性,协调好课堂授课与外出实训的时间、内容之间的关系,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持续性。处理好“厂中校”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双主体考核问题,确保实训的实效性。

4.平台建设模式

将企业承担培养教师与学生的责任与义务量化约定在协议中,杜绝流于形式的合作。学校出台政策和制度鼓励科研骨干、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参与校企共建平台的工作,对参与平台工作的学生给予創新学分的奖励;企业也应制订具体办法,对做出贡献的师生给予一定的酬金,校企双方共同维护平台的正常运转。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设备使用及管理办法,规避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5.高收费模式

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协议约定执行,既要保证企业的盈利度,也要不断提升校企的师资融合度、学生管理的稳定性。

(二)提高合作层次

目前的校企合作尚未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实现深度合作,还需采取措施实现办学体制的创新。2020年7月,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6号),决定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这意味着,举办产业学院将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主要实施路径。产业学院是基于产业需求导向办学的,它必将“引企入教”,围绕产业打造特色专业群,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凝练出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衔接。产业学院的设立将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共同开发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标准在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文化育人等方面的应用,并共同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实现教育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将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产业能力,使产业学院成为合作企业的人才培训中心、营销中心、研究中心、扩展区域市场与产业资源的重要渠道,成为合作高校的产业研究基地、学生实践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基地。

(三)建立校企双方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学校吸引力与企业参与活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事情,只有找准双方利益诉求的契合点,让双方的意愿都得到重视与满足,才能使校企合作持续平稳地向前推进。

1.学校要创设“企业不难参与、愿意参与和参与有利”的制度环境

第一,建立利益诉求协调机制。实行校企合作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在学校决策层面上保障校企合作正常运行。第二,建立利益的维护机制。企业入驻校园后,学校应集全校之力维护好校企合作关系,保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合法利益,创造条件积极拓宽学校为企业服务的范围,例如,对主要为师生提供实习岗位的合作企业减免租金;为合作企业开放学校资源,包括图书馆、运动场、体育馆、礼堂等;利用学校同主管部门的友好关系、充足的校友资源为企业效益的提升牵线搭桥。第三,整合全校资源,完善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制订明确的工作目标、定期的联席议事机制,加强企业与专业、教学团队、课程以及专业教师的合作。统筹考虑课程建设、实训教材编写、师资互聘、教师顶岗挂职、学生毕业实习等具体工作。

2.企业要有人才意识、长远目标、责任担当

第一,人才是企业之本,也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尤其是支撑企业的技术人才。拥有了人才就代表拥有了实力,拥有了未来。因此,将技术人才的选育通过校企合作延伸到学校教育阶段,将更有利于企业优秀适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第二,让企业融入学校,让专业走入企业。通过在学校成立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和生产中心,大力兴办“校中厂”,全方位融合教育、生产和研发功能,将使企业发展更快、走得更远。第三,增强自身实力与活力,吸引学校参与合作,提高企业的名誉地位,增强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自主性,更好地体现企业担负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

(四)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是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保障者。

第一,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推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有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撐。因此,要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政策方面予以引导、支持,构建针对企业的校企合作制度支持体系,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第二,强化政策落地落细,提高可操作性。如提供优惠贷款、专项补贴,搭建区域性的资源融合平台,统筹本地的行业企业资源和教育资源,以提升各类信息及需求的互通互动,实现资源优化组合,解决企业困难,引导校企双方形成深入合作机制。

第三,建立考核机制,提高政策实施的成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落地,还需要配套考核机制。地方政府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评价督导考核机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针对性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多层次合作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采用的模式、合作的深度要充分考虑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各方面的责权利。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相关部门要按照市场运作规律,使合作企业有利可图,确保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双方都要牢记合作中“有为才有位”的哲理。学校要牢固树立为行业企业服务的思想,促进教师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主动融入行业企业的建设中,使行业企业离不开学校;同时,企业要有长远的人才观,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确保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EB/OL].(2018-02-12)[2018-10-03].http://www.gov.cn/xinwen/2018-02/22/content_5267973.htm.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Z].2017-12-05.

[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Z].2019-03-29.

[6]王继平.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科技投资,2019(22).

(下转第59页)

(上接第17页)

[7]郭福春,许嘉扬,王玉龙.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

[8]陈志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本质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5).

[9]阎浩,葛健芽.基于政校企研联盟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10]张静.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落地的地方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6).

注: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样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HZJG2017A09);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数字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自治区双高专业群之工程造价专业为例”(GXGZJG2020B054)

【作者简介】文桂萍(1965—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广西建筑行指委委员,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职业教育;刘知鱼(1989— ),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阳艳美(1980— ),女,湖南衡阳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责编 苏 帆)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