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下师范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2021-06-10 02:56韦晶晶张冠萍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后疫情心理健康

韦晶晶 张冠萍

【摘 要】本文采用SCL—90量表对广西某师范类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全国大学生及全国青年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全面了解后疫情阶段低风险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建议:课程教学全覆盖、心理调查全方位、危机预防全参与、咨询服务全天候、日常活动全渗透。

【关键词】后疫情 师范类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141-03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的暴发是一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打破了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前,疫情在国内得到了有效控制,社会秩序逐渐恢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学习生活模式下,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如何,值得研究和探讨。根据新冠病毒疫情下的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掌握了解后疫情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学校开展后疫情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依据和基础。基于此,本研究于2020年10月采用SCL—90量表对广西某师范类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全国大学生及全国青年常模进行对比分析,试图通过对后疫情阶段的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全面了解后疫情阶段低风险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研究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广西某师范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发放问卷链接,本次心理调查采用问卷星平台进行。

(二)方法

1.人口学变量调查。人口学变量因素调查内容自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等。

2.自评量表(SCL—90)。SCL-90量表共有90个自我评定项目,该量表内容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睡眠等,是国内外常用的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的测量工具。量表共包含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等,被公认为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刻画自觉症状等优点。量表采用5级计分制:无,无该项症状问题;轻度,自觉有该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不严重;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轻度到中度;比较严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度到严重;严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频繁出现,程度也十分严重。

3.施测过程。2020年10月,由研究者对辅导员及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问卷实测注意事项统一培训,由辅导员组织施测,将问卷星链接二维码统一转发给学生后,学生用手机自行扫码完成测试,提交问卷。

(三)问卷收集及统计分析

1.问卷有效性分析。问卷回收后在问卷星平台上将问卷测试结果导出,共回收问卷7594份,其中剔除重复和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65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64%。在有效问卷中男生569人(8.64%),女生6011人(91.36%)。

2.统计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版本进行总均分基本情况数据统计分析和各项因子得分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分析,主要反映的是个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自我感觉心理状态。本次研究施测是在师范类高职学生疫情复学第二学期进行,学生学习生活处于后疫情防疫常态化模式下。

二、测试结果

(一)后疫情下师范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总均分基本情况分析。根据SCL-90的评分标准:总症状指数的分数在1~1.5之间,表明被试自我感觉没有量表中所列的症状;在1.5~2.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点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在2.5~3.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在3.5~4.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在4.5~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且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结果显示师范类高职学生中有908人有轻微症状,占总人数的13.79%,其中男生61人,占男生总数的10.72% ,女生847人,占女生总数的14.09% ;100人有轻到中度症状,占总人数的1.52%;6人有中到重度症状,占总人数的0.09%;3人心理问题很严重,占总人數的0.045%。详见表1。

2.因子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及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分析。躯体化因子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等躯体不适表现。师范类高职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中得分为2.11,各项因子中躯体化因子得分最高,与全国大学生及全国青年常模相比较,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强迫症状得分为1.40,人际关系敏感得分1.25,抑郁得分1.26,焦虑得分1.25,敌对得分1.19,恐怖得分1.17,偏执得分1.15,精神病得分1.14。从数据结果分析得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全国青年常模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得分都明显低于全国大学生及全国青年。详见表2。

三、讨论

(一)后疫情下师范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总均分基本情况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后疫情下有13.79%的师范类高职学生偶尔存在轻微的不良心理反应,1.52%的学生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不良心理反应,仅有0.135%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师范类高职学生后疫情下总体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结果显示,女生出现负性心理反应略高于男生,与杨睿的研究一致,该结果与男女在社会中的角色期待、男女生理和心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有关,男生独立性强且勇于拼搏,而女生在听话、体贴、敏感等方面更有优势,依赖性强、感情化倾向明显。这个结果提醒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女生心理健康问题,尤其该校为女生人数较多的师范学校,女生心理援助需求更为突出。

2.因子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师范类高职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中得分较高,即学生出现躯体化症状相对于其他因子症状较明显,且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较,躯体化因子纯在非常显著差异,这个可能是由于自己或家人担心外出会被传染,很多学生从疫情开始至今一直未出家门,生活空间的狭窄,生活内容的单调,晚上不睡觉,白天不起床,运动量减少,每天除了网课外,几乎都在玩手机,导致生活作息混乱,身体机能下降。其余因子上得分均低于全国青年常模,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疫情期间,学生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压力降低,而该样本学生都处于疫情低风险地区,因此呈现心理健康状态较好的状况。本次研究所选用的SCL-90对比常模为1986年的全国常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社会观念和生活压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自我评价、承受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也不一样,致使本次研究与之前一些学者的研究不同,也体现了常模有重新调查更新的必要性。此外,广西属于疫情低风险地区,疫情暴发后广西响应国家号召,各高校重视疫情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教育部门多次下发疫情后心理疏导相关文件,对高校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多形式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及多渠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该测试是在经过疫情系列心理疏导后进行的,可见疫情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加之学生复学后经过一学期的适应,对疫情及疫情防控已有所了解和接受,已经能适应防疫常态化下的学习和生活。

四、结论

第一,本研究结果表明,后疫情下师范类高职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态良好,女生出现负性心理反应略高于男生;第二,本研究结果表明,后疫情下师范类高职学生的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等躯体不适表现。

五、建议

在日常生活及疫情中,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直大力开展心理相关系列活动,这也可能是本次研究显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的原因之一,这体现了心理健康活动是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学校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做好日常校园心理安全排查及预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让心理健康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在面前突发问题时,学生才能更从容有效地应对心理危机。基于此,结合本校实际工作成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课程教学全覆盖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一直是学校实现心理育人全过程的重要途径,疫情暴发后根据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心康教研室组织教学系部在开学前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理论教学,结合疫情情况,通过课程向学生普及防疫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困扰,向学生传授心理调适技巧,不断提高学生防疫心理素质。

(二)心理调查全方位

采用心理普查系统,对学生进行防疫期间心理普查,依据普查结果,分类建档,并分层次,有重点、有主题、有目标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精准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通过调查把握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系部辅导员力量,建立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建立摸底排查工作制度,每周开展学生心情晴雨表心理调查工作,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情况摸底排查,及时关注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建立动态学生心理信息库。

(三)危机预防全参与

健全危机干预体系,一是确立重点关注名单,返校前组织辅导员主动联系在册需重点关注的学生家长,向家长普及防疫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主动关爱孩子,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二是对重点关注的学生每周开展1次一对一监护性访谈工作,了解患心理疾病学生现状及治疗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三是重点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充分发挥朋辈互助辅导队伍力量,全校全员参与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四)咨询服务全天候

调动全校心理工作者力量,建立学校心理中心,安排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制度,采取线上、线下轮班制,把学校心理中心真正利用起来。

(五)日常活动全渗透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学会感恩。二是加强日常宣传活动,广泛利用公众媒体平台及海报、宣传折页、展板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参考文献】

[1]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EB/OL].(2020-01-26)[2020-01-26].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001/6adc08b966594253b2b791be5c3b9467.shtml.

[2]杨睿,白晓英.322例大学生毕业90项症状清单测评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S3).

[3]耿艳,李梅.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述评——江苏师范大学新生心理普测数据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16(6).

[4]李婷婷.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疏导[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20.

[5]刘兵,陈建红,吴宇萍,等.大学新生3848名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15).

[6]南守宇,张海芳,冯华,等.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2).

[7]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

[8]张淑芳,马闯胜,孟钢.郑州地区初中教师 SCL-90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5).

注: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大一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GXYZKY2018Q10)

【作者简介】韦晶晶(1990—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讲师;张冠萍(1989—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干事。

(责编 苏 帆)

猜你喜欢
后疫情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后疫情”时代的产业链变局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后疫情”机遇(经济茶座)
特朗普强势开启“后疫情”竞选集会
“后疫情”时代河北省智慧政务系统建设思考
“后疫情”时期,关于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