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21-06-13 04:56常伟龙李佳静常永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全血消化道黏度

常伟龙,李佳静,常永超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危害国人生命健康[1]。恶性肿瘤患者是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是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黏高凝高聚状态及微循环障碍,60%的恶性肿瘤病人并发血栓形成和高凝状态[3-4],而在一些患有特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当中,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也相应地有所提高[5-6]。为了解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从而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对33 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及35 名正常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2017年—2019年收治的33 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均经影像学、内境检查,病理确诊,年龄48~79 岁,平均61.6 岁。正常对照组为来院体检者35 名,年龄42~73 岁,平均58.7 岁,均排除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高血糖等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影响的疾病。

1.2 仪器和试剂 重庆天海公司生产的MVIS-2040A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及配套清洗液、校准品等试剂。

1.3 方法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禁食情况下采集静脉血,对照组为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血黏度测量用肝素抗凝管采集静脉血5 mL,充分混匀,用全血做全血黏度、细胞聚集指数及变形指数测定,用分离的血浆做血浆黏度测定。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沉降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分别用温氏法及魏氏法测定[7]。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消化道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消化道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有改变,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明显增高,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变形能力下降(P<0.05或0.01)。(表1)

表1 消化道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s)

表1 消化道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s)

项目 正常对照组(n=35) 恶性肿瘤组(n=33) t值 P值全血黏度低切10 s-1(mPa·s) 8.86±1.93 11.95±2.29 5.99 <0.01全血黏度中切60 s-1(mPa·s) 7.25±1.38 9.23±2.07 4.61 <0.01全血黏度高切150 s-1(mPa·s) 5.92±1.31 7.38±1.86 3.72 <0.01血浆黏度120 s-1(mPa·s) 1.48±0.37 1.76±0.51 2.57 <0.05红细胞压积(%) 45.8±4.3 34.6±5.9 7.95 <0.01红细胞沉降率(mm/h) 7.2±5.5 27.8±11.7 9.20 <0.01纤维蛋白原(g/L) 2.9±1.1 4.2±1.5 4.05 <0.01红细胞聚集指数 7.26±1.32 8.69±1.31 4.48 <0.01红细胞刚性指数 9.98±1.25 10.58±1.36 1.89 >0.05红细胞变形指数 1.58±0.17 1.34±0.18 5.64 <0.01

2.2 消化道恶性肿瘤组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半年,经综合治疗结束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手术前后比较,术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能力和变形能力等指标均有明显好转(P<0.05或0.01)。(表2)

表2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与术前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s)

表2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与术前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s)

项目 术后组(n=21) 术前组(n=33) t值 P值全血黏度低切10 s-1(mPa·s) 10.25±2.05 11.95±2.29 2.83 <0.01全血黏度中切60 s-1(mPa·s) 8.18±1.52 9.23±2.07 2.14 <0.05全血黏度高切150 s-1(mPa·s) 5.63±1.36 7.38±1.86 3.98 <0.01血浆黏度120 s-1(mPa·s) 1.51±0.40 1.76±0.51 2.01 <0.05红细胞压积(%) 42.6±4.5 34.6±5.9 5.62 <0.01红细胞沉降率(mm/h) 14.5±7.2 27.8±11.7 5.17 <0.01纤维蛋白原(g/L) 3.1±1.6 4.2±1.5 2.52 <0.05红细胞聚集指数 7.86±1.18 8.69±1.31 2.41 <0.05红细胞刚性指数 10.25±1.31 10.58±1.36 0.88 >0.05红细胞变形指数 1.43±0.19 1.34±0.18 2.50 <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可导致凝血功能发生异常变化,从而改变肿瘤细胞的活性,进一步影响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加重,从而易诱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它已逐渐成为肿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8]。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高,消化道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加[9],有报道,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一半,整体防控形势严峻[10]。

恶性肿瘤由于生长快,对周围的软组织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如挤压、粘连等可直接破坏肿瘤周围的动、静脉血管。肿瘤组织的过快增长,需要血供明显增加,这样就造成周围血管血流增快、压力增加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血管内皮的损伤,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在局部易形成微血栓,造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管壁的损伤,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增加,导致凝血反应增高引起血液黏滞度增高。另外恶性肿瘤细胞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促凝物质,如组织因子,凝血因子Ⅹa活化剂以及通过补体介导的凝血反应导致凝血反应增高而引起黏滞度增高。另外,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又多年龄较大,血液循环情况不佳且代谢功能紊乱,合并高血糖、高血脂较多,也可能是造成血液黏度增高的一个原因[1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说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确实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改变。

由于恶性肿瘤部位的快速生长,可造成血液的相对供应不足,肿瘤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使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增加,无氧代谢,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等因素又可减少红细胞所带电荷,造成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本文结果显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变(P<0.05或0.01)。由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增长过程中造成消化道的损伤,会导致出血,而出现贫血现象,本文结果显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因此,通过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血液流变性变化,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为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后,去除了恶性肿瘤组织的无序生长对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或附加化疗等治疗措施使患者身体状况趋于恢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了好转。从表2中看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半年,并配合其他化疗等综合治疗后,采集血液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与手术前的指标比较,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能力和变形能力等指标均有明显好转(P<0.05或0.01)。

综上所述,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存在着血液流变性的异常,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并发静脉血栓形成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对患者及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验,了解血流状况,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患者进行手术及其它综合治疗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趋于好转,有助于减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全血消化道黏度
献血几百次是真的吗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基于发动机油运动黏度计算高温高剪切黏度的研究与应用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内燃机油黏度特性和分类标准
带你了解消化道出血
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哪些
献血的间隔期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