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基于什么开发课程?

2021-06-15 21:50杨静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6期
关键词:游学春游教材

杨静

课程能给孩子们带来收获和成长。但是,开发课程,哪怕是简单意义上的“有课程味道的改变”,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有难度的:从哪些方面开发课程?基于什么来开发课程?

基于问题开发课程。五年级孩子们这段时间偶尔出现不文明行为,老师很苦恼。其实,五年级是个很特殊的年龄段,孩子们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思考。此时,他们需要“目标感”。因此,班级开发“目标课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获得目标感,从而向上生长。比如“名人进课堂”,用名人的事迹引领孩子;“走进名校”;“我最佩服的人”……通过这样一个个小活动组成的系列课程,最终使孩子能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孩子出现问题,说教是很难起作用的。基于问题,通过课程帮助孩子们获得改变和成长,这正是课程开发的初衷。

根据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开发课程。四年级孩子刚满10岁,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孩子们开始认识自我,在乎自己在同伴心中的形象,同时也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开发“十岁课程”,带领孩子“穿越”到未来,体验“照顾宝宝、打工挣钱养家”的艰辛,让孩子们明白每个人是有责任和义务的。这样依据孩子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开发的课程,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基于教材,走出教材。依据文本内容开发相关课程,是学科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五年级学习“走进毛泽东”单元时,老师开发游学课程,带领孩子们走进毛泽东故居,深入了解毛主席的生平及伟大贡献。课程内容除了学习本单元课文、从各个角度认识毛主席外,还涉及形成小组公约;绘制游学地图;准备景点介绍;展开诗词朗诵会;梳理购物沟通策略;筹办游学分享会……

这样的课程,既基于教材,又走出教材,孩子们不仅对学习内容有了深度认知,在综合能力上也是受益匪浅。

利用现有资源开发课程。六年级老师们发现学校有空地,于是开发种植课程。起初他们没什么明确目标,就是觉得应该让孩子们做做劳动。但做着做着,种植的过程就变得丰满起来,最后形成了一个课程系列——丈量土地、了解种子、种植浇灌;保护植物,蔬菜义卖,将义卖所得买来材料做成姜茶慰问清洁工人、警察叔叔,传递爱的力量;“三八”妇女节用菜花做成花束送給恩师;采摘萝卜,跟家长志愿者学习腌制泡菜……

这就是课程,做着做着就丰富起来了。老师们只要合理利用资源,在课程内容上下功夫,孩子仍一定会大有收获。

学校总会有一些“必须要做的活动”,如开学典礼、春游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开发为课程,使之更有价值,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春游课程怎么开发?二年级老师们这样做:给孩子一个项目——做一本《春游攻略》。既然是做“春游攻略”,孩子们至少要了解:什么是攻略?攻略有什么作用?做一本攻略需要做哪些准备……老师们梳理出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设计课程手册,让孩子们边学习课文边梳理攻略。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梳理出“辨别方向的方法”;学习《雷雨》时,梳理出“预测天气的方法”;数学课上画方向板,认识8个基本方向,并在攻略中做简要的使用说明……就这样,一边学习知识,一边梳理课程手册,最后,每个孩子都有一本自己亲手完成的《春游攻略》,并在满满的仪式感中,郑重赠送给一年级的弟弟妹妹。

孩子们一边基于项目展开学习,一边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去,最后,在浓重的传递仪式中,这次春游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就是课程的力量。

课程使节日过得有意义。每年都有几个固定节日,我们可以通过开发课程使节日过得更有意义。如元旦时,老师们开发了“十二生肖课程”:做了十二生肖场馆,孩子们参与场馆活动,完成作品,比如捏十二生肖小泥人儿,写关于十二生肖的对联等,获得积分。接着,将这些作品标出价格,用他们自己挣的积分去“做买卖”。这样,孩子们既体验了劳动成果变现的成就感,又感受到了浓浓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这样的节日过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课程开发的来源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先了解孩子们的需求,明确课程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开发课程,才是有目的、有方向的,才是真正能帮助孩子获得发展的。

责任编辑/周小益

猜你喜欢
游学春游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春游
春游曲(其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