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有温度的计算教学

2021-06-15 03:39陈祥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陈祥

【摘要】计算教学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给学生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有温度的计算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顺应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关键词】计算教学;运算能力;小学数学

计算是学生进行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计算教学要为了学生,从学生出发,依靠学生展开和进行[1]。据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温度的计算教学,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有温度的计算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

在“儿童立场”的教育理念下,计算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教师应将其作为教学的起始点、生长点和拓展点[2]。

例如,教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一节,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因此,首先,教师要将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教学的起始点,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自主探究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其次,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对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数学现实,引导学生明确在什么情况下乘、除可以同时计算,使计算过程简化。最后,为深化这一发现,教师可采用变式训练方法,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乘、除同时计算的算理,再将这种简算的方法引向小数、分数,进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有温度的计算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计算教学亦如此。有温度的计算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凡是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合理結果,都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遗传基因、气质特点、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造就了个性、需求迥异的学生。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而不是只注重所谓的标准答案[3]。

例如,在“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用含有π的式子表征计算结果,而有的学生偏向于用圆周率的近似值3.14进行计算,以数字的形式呈现计算结果,这部分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记住了3.14与1~9相乘的结果,因此计算速度很快。教师如果强迫这部分学生改变计算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而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注重算法的掌握、算理的明晰,不失为教学良策。在今后的学习中,随着代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会实现数学思维的转变。在计算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还要通过提问、练习、巡视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作业布置和个性化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三、有温度的计算教学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发展遵循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规律。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善于等待、适时点拨,让学生发散思维、厘清思路,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多元化思考,最终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4]。需要注意的是,顺应不等于放任,教师不能无限放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要深入学生中,引导学生分享各自采用的不同算法,既让学生体验到算法的多样性,又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评价进行算法的优化。

总之,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思维不断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在有温度的计算教学理念下,让学生不断积累、调整、反思和运用,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是有温度的,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崔宏宇.从儿童的数学现实出发[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9(02):87-89.

王永春.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应与时俱进[J].小学数学教育(沈阳),2012(10):7-9.

王永春.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及教学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