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021-06-15 20:31程丽莹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程丽莹

【摘要】微课现已被普遍运用于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给课堂教学增加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型丰富多彩,微课的使用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变革。本文先分析了微课的特点,然后讨论了设计小学数学微课应当遵循的原则,最后讨论了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巧用微课,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仅仅让学生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够的,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来源,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过程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从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抽象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时很难展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而微课却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如何将微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一、微课的特点

(一)灵活

微课“短”“小”“精”“悍”,时间“短”,内容“小”“精”“悍”。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微课的应用非常灵活,在空间上,微课可以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作为课后延伸;既可以作为教学手段,又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既可以作为课内学习,又可以作为课外辅导。微课可以对教学手段、空间和时间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扩展,从而灵活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让学习和教学变得更立体、更丰富[1]。

(二)自主性

微课因为“微”,所以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选择性和自主性。在内容上,微课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话题、一个任务等;在呈现形式上,微课可以是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在使用上,微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课后阅读、任务等;学生可以有更高的自主性,如学习时间分配、学习内容的选择等。

小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还未定型,正处于思维过渡的阶段,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新颖的事物极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容易接受形象化、简单的事物。因此,教师灵活地应用微课,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

(三)形象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视听教学法》中提出了“经验之塔”(cone of experience)理论(见图1),经验的获得途径可以分为三种:“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

戴尔认为,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上升到抽象;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同时,把具体的直接经验看得过重是很危险的。

微课(视听媒体)通常不是“做”的经验(直接经验),也不是抽象经验,而是处于“经验之塔”的中层。与语言、视觉符号相比,微课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同时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从而使学生获得抽象经验。

小学生的特点是更容易直观地、形象地看待事物,但不容易对问题进行抽象,而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灵活利用微课,将微课作为一种手段或教学资源,利用微课的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具体形象地思考问题[3]。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原则

如上所述,微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但微课仅仅是手段和资源,具体如何使用,教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微课的使用应服务于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应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为整体的教学效果服务,教师不能漫无目的地使用微课。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制作、使用切合实际的微课教学资源。教师制作和使用微课教学资源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使用适合的微课资源;(2)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需要制作和使用微课教学资源;(3)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微课不宜过长,尽量“短”“小”“精”“悍”,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微课教学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概念多、逻辑性强、难理解等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能力弱。因此,教师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应以刺激学生感官、创设有趣的情境、师生互动等作为基本形式,通过直观、具体的表达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从直观、具体的知识升华到抽象知识,这个过程对学生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能使学生了解思维的过程、思維的方法。

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来设计和使用微课,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提问、学生上台互动、数学游戏等各种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借助微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应针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微课教学,从而延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三)微课的辅助性原则

微课应在教师设计的框架内使用,而且只能作为教学手段和资源,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微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元素使用,也可以作为课后辅导手段使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能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易于学生掌握知识,能帮助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后,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或有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或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布置课后任务等,从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三、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巧用微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短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教学形式深受教师的喜爱,而且被普遍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将微课巧妙融入教学实践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巧用微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设计主题新颖、针对性强、图文并茂的微课情境作为课堂导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又可以为课堂讲解做好铺垫,实现自然过渡。例如,在教学“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境,利用平移“割补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来计算,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

(二)巧用微课,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学数学知识点较多、内容相对繁杂、细节琐碎,如何将具体知识上升到抽象知识是个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来设计和制作微课,然后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工具随时进行学习。微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學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学习,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展示生活中乘电梯的场景,有的人上电梯,有的人下电梯,教师可以提问:“下去了多少人,上了多少人,电梯现在有多少人?”并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以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为作业。

(三)巧用微课,拓展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知识非常丰富,但是受限于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及教学时间,学生单纯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知识还不够,因此,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课外知识的延伸,恰当、及时地给学生补充课外知识,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微课在这方面有独特效果,可以极大地延伸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空间,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综上所述,微课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目前,微课作为教学资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受到师生的欢迎,但微课具体应如何设计、开发及实施,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使用效果更好,还需要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26-3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37.

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04):32-35.

猜你喜欢
微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