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

2021-06-16 03:13戴晗青马灵草陈海芳
癌症进展 2021年8期
关键词:效能医护人员评分

戴晗青,马灵草,陈海芳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郑州450003

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以喉癌最为常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其中以喉鳞状细胞癌居多,且近年来发病人数不断增长。喉鳞状细胞癌会引起发声障碍、吞咽障碍、呼吸困难、咳嗽以及咯血等,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影响,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对于喉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临床中常采用肿瘤组织切除术,后续加以放疗、化疗。患者呼吸、发声以及吞咽均需要喉的参与,喉切除术后会造成患者语言功能障碍、呼吸受阻、咳嗽加重、嗅觉和味觉不灵敏等。喉癌患者术后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带管生活引起的不适、病情复发、无法正常发音及吞咽等,患者极易形成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导致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干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对患者的意义较大,适当的干预方法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负性情绪并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是指人们为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而付出努力以及实现目标所需的信念。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干预是一种新兴的干预方法,目前已在各个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研究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确诊为Ⅰ~Ⅲ期喉鳞状细胞癌;②接受喉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③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或干预;④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脏、肝脏等其他脏器疾病;②免疫系统存在缺陷;③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意识模糊;④临床资料不完整。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干预。观察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0岁,平均(57.34±4.16)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1例,初中16例,高中及以上13例;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21例,Ⅲ期14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0岁,平均(58.27±4.58)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18例,高中及以上12例;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23例,Ⅲ期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干预,包括:①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呼吸频率,若存在血栓,及时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②在给予止疼药的同时,通过音乐等其他娱乐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疼痛。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适当的进食方式,术后7天若未发生呛咳则进行流质饮食,若恢复顺利,则术后7~10天将胃管取出。④口腔卫生干预,口腔内若存在分泌物,应及时清理,做好口腔清洁,每天3次。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干预。具体做法:①心理干预。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同时担心术后恢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普及手术和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喉切除术会造成患者语言沟通和吞咽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形成抑郁、暴躁易怒等情绪,医护人员应积极引导患者通过其他途径,如纸笔、手势和手机等与他人交流,表明自己所想和疑问,家属及医护人员应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②行为目标干预。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订相应目标,内容主要包括:术后第1天在病房内进行活动、遵循医护人员的引导进行排痰、吞咽恢复锻炼等。医护人员每天查房了解患者行为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于目标完成者,予以肯定和鼓励,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对于目标未完成者,引导患者找出原因,并与患者一起制订解决方案,尽早实现行为目标。③交流经验。介绍恢复较好的患者与新患者交流,分享治疗经验,以此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进而提高其依从性。④出院前干预。医护人员向患者普及内套管的取放、清洗、松紧度调试,当内套管发生堵塞时如何进行处理和疏通等;此外,介绍人工喉和电子喉的操作手法,帮助患者最大化掌握,使其尽早做好准备再次回归社会生活。⑤后期干预。医护人员通过电话或微信与患者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状态,当患者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解决方法,通过微信公众号普及健康宣讲知识,督促患者按时复查,提高患者自行处理问题的能力。两组患者均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功能。采用自我效能调查问卷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该调查问卷包含13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0~10分,总分为0~130分,评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越高;采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功能越好。②焦虑和抑郁情绪。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SAS评分:50~59分属于轻度焦虑,60~69分属于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属于重度焦虑;SDS评分:50~59分属于轻度抑郁,60~69分属于中度抑郁,70分及以上属于重度抑郁。③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遵循医嘱服药、定期复查4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2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④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的比较(± s)

2.2 SAS、SDS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s)

2.3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遵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遵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 s)

2.4 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74中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GQOL-74评分的比较(± s)

3 讨论

喉鳞状细胞癌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致病原因主要有吸烟以及酗酒。喉鳞状细胞癌容易扩散和转移,加重患者身体和心理创伤和痛苦。目前临床上采用多种方式对喉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进行管理干预,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干预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种。当人的心理出现较大问题或压力过大时,其对所有事物的态度都是消极的,即自我效能较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有利于提高术后各种干预方法的疗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重拾面对生活和社会的信心。已有相关研究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各种疾病患者的术后干预中,效果确切,且引起的并发症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说明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帮助患者找到了自信心,重燃对未来的希望,有利于后续的恢复,与陆凤英和黄捷晖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及时掌握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早期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同时采取应对措施可改善患者的情绪,更利于术后管理和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说明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干预有利于缓解喉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通过分析问题、亲切慰问帮助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找到了引起负性情绪的行为和错误认知,并协助改正,随后采取多种干预方法缓解不良情绪,最后使其精神状态回归正常,与杨杰等的研究结果类似。

此外,干预后,两组患者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遵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干预能够充分调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多种方式的引导和帮助为患者后续自行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奠定了基础,同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术后恢复,与张玲和陈文文的研究结果相似。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喉切除术后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最后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GQOL-74中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我效能理论的应用不仅加强了医护人员的支持,而且也激发了家属和周围人员的能动性,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慰问,同时积极引导患者提高配合度,改善了其术后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效能医护人员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意大利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 向勇敢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