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

2021-06-16 02:45陈星宇
山西农经 2021年10期
关键词:竞争力青岛山东省

□陈星宇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云南 昆明 65050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逐步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

国外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早,20 世纪80 年代美国Peter 教授选取经济因素和战略因素作为评价城市竞争力的一级指标;90 年代哈佛大学Porter 教授提出了国家竞争力的概念和“钻石理论”模型;1990 年巴克内尔大学的克雷斯尔教授提出了“双框架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解释性框架要素和显示性框架要素。其中以Porter 的国家竞争力模型的影响较大。

国内于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相关研究,强调资源配置,重视经济效益。国内城市竞争力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倪鹏飞(2001)[2]提出的“弓弦箭模型”“飞轮模型”。随后国内学者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总结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竞争力评价分析体系[3]。

然而,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经济指标数据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综合考量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数据指标。

1 研究区与研究数据

山东省处于华东沿海地区,省内的东营为黄河入海口,全省位于黄河下游。西部连接内陆地区,东部的山东半岛被黄海包围,隔渤海与辽东半岛相对、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4]。

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和人口第二大省,GDP 总产值位列全国第3,占中国GDP 总量的1/9,是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的省份之一[5]。山东省作为我国人口和经济大省,研究其城市竞争力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将山东省17 市作为研究对象。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区位见图1。

2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成果,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完备性、代表性、可行性的基本原则[6],挑选2014—2018 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的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科学教育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4 类13 个统计指标进行评价,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2 研究方法及处理过程

2.2.1 因子检验

从统计年鉴中提取17 市指标数据,在Excel 中进行汇总。利用SPSS 软件降维,对分析因子进行可行性检验。

通过KMO 及Bartlett’s 检验得出5 年KMO 值分别是0.583、0.651、0.715、0.66、0.627。根据测度标准可知[7],KMO 值大于0.5,Bartlett 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分别是265.79、269.422、266.162、269.891、278.872;显著性概率都为0,说明数据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8]。根据SPSS 的因子分析结果可以得到成分载荷矩阵和解释总方差。

2.2.2 计算特征向量矩阵

因子分析结论中的主要因子数目决定了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的数目,根据特征值大于1,累计解释方差在85%左右的原则,获得两个公共因子。用成分矩阵中的数值除以两个主成分对应的初始特征值,然后开平方根得到特征向量值U,依次使用Excel 计算可得特征向量矩阵。

2.2.3 计算主成分矩阵

利用SPSS 对参与因子分析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把结果另存在Excel 中。从特征向量矩阵可得主成分分析解析表达式(以2014 年为例),公式如下。

在Excel 中,利用此公式计算可得出主成分矩阵。

2.2.4 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表

以每一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在已提取主成分特征值之和中的占比作为权重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上述公式可计算出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表,对其进行排序后,就能对各地区进行综合评价。

3 结果分析

3.1 山东省各市竞争力分析

根据表2 可得,2014—2018 年山东省17 市中济南、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的竞争力有所提升,济南和青岛较为显著;其余地市竞争力有所下降,枣庄、莱芜较为明显。

表2 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17 市的竞争力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致使其内部差距逐年增大。从排名波动来看,5 年来青岛的城市竞争力常年位居第1,莱芜的城市竞争力常年位于末位。

根据分析可知,沿海城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逐年增高且呈正向增长,而内地城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逐年降低且呈负向增长。

3.2 城市各指标竞争力分析

对城市的综合得分及排名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经济竞争力、开放竞争力、科学教育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的角度开展分析评价。

3.2.1 经济竞争力

经济竞争力是主成分分析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主成分分析中所占比例超过25%。根据山东省2014—2018 的统计年鉴及竞争指标得分排名来看,青岛的经济竞争力连续5 年位居第1,其次是济南(见图2~图6)。

青岛是我国沿海重要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也是山东省经济中心,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在经济竞争力方面,指标值都处于首位,拥有海尔、青岛啤酒等企业和品牌。青岛环境宜人,风景秀美,被誉为“东方瑞士”“欧韵之都”,这些显著的城市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使得青岛旅游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山东省经济发展,提高了总体竞争力,巩固了山东省经济地位。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既处于首都经济圈,又是长三角经济圈发展的辐射地,是山东半岛与华中地区的枢纽地带,是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重要城市,有较强的经济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排名第2,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第3。

3.2.2 对外开放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和速度也在逐年提高。作为“一带一路”中陆路和海路的连接点,山东省的对外经济制度和招商引资政策一定要和“一带一路”倡议匹配,为此山东省对城市发展国际化、全球化提出了新要求。青岛、烟台、潍坊连续5 年分别位居1、2、3 名。省会济南在4 或5 名间上下波动,其余地市排名也基本稳定。青岛、烟台作为沿海城市,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出口总额、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提高了这两个城市对外开放的总体竞争力。

青岛和烟台是旅游胜地,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反之,济南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是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优势不足,开放竞争力稍弱于青岛和烟台。莱芜和枣庄为末尾两位,说明两地对外开放竞争力较差,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

3.2.3 科学教育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城市甚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而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终要由人实现和完成。人才数量及质量、教育支出和科技投入都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科教能力,是城市科学教育竞争力的强大支撑和潜在动力,青岛、烟台连续4 年位居1、2 名。

可以看出,科学教育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城市经济发展越快,对外开放程度越高,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也就越多,人们思想越开放,对教育的重视的程度就越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科学技术发展中,从而大大提高科技竞争力及完善配套的科学技术服务设施。长远来看,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及教育水平能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进一步巩固了城市竞争力。

3.2.4 基础设施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被看作是一种新型的加速城市发展的方式。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一个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体现,同时决定了城市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青岛、潍坊、淄博分别为第1、2、3 名,见图7~图11。

青岛作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著名旅游城市,截至2018 年,其园林绿化面积达到36 209 hm2,经济实力雄厚,医疗卫生机构达到7 927 家,人口众多,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长,青岛的基础设施竞争力常年居于首位。淄博作为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废水排放量较大,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也比较大,使得淄博超越其他城市,排名第3。

4 对策及建议

通过分析,基本明确了限制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因素,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和把握机遇,应该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战略。

4.1 提高经济竞争实力

提高经济竞争力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是发展与提高其余竞争力的根本因素。经济基础决定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提高经济实力迫在眉睫[9]。影响整体经济竞争力的因素除了各市的发展外,还有山东省内部城市间发展不平衡。

各市应依托自身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影响范围[10],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和服务业。在发展的同时,应注意明确各市的区域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发展[11],扬长避短,尽可能缩小各市经济竞争力的差距,提高总体竞争水平。

4.2 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在未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对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实现城市竞争力质的飞跃的重要因素。山东省应发挥已有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材料,推动山东省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鼓励外资投向尖端设备制造业,提高外资利用率;形成以蓝色海洋资源为特色的资源产业,优化资源产业结构,扩大规模,将特色资源产业引向国际市场[12];规划城市发展,打造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合作氛围,加速旅游业的发展,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提高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旅客运输量,进而提升对外开放竞争力[13]。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文旅融合,在不断提高开放程度的同时还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旅游业的发展势必带来基础设施改善和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

4.3 增强科技创新力

人才与科技已成为当前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科技创新决定了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水平,而人口素质及人才数量直接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水平。加强人才引进,优化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人才信息库显得尤为重要。

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应加大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鼓励高校发展应用技术,多与他国合作交流,实现高校教育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加强沟通与合作,打破科学、教育、企业间独立发展的模式,实现产学研合作的新型发展模式,促进技术创新[14]。政府需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形成人才培养链条,加大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避免人才流失。

4.4 完善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决定了人们生活幸福指数和便利程度,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础。优美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和公共设施是吸引人才的必要条件。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基础设施竞争力。

同时,政府要做好规划工作,协调好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设多功能城市,提高其运行效率。分配好各市基础设施投入经费,平衡各市发展,缩小17 市的发展差距,提高山东省基础设施综合竞争力。

5 结论

城市竞争力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定位,必须借鉴已有文献,展望未来。由于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涉及范围较广,随时间的变化也比较大,应根据时代发展开展不同的研究,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从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科学教育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等评价指标出发,对山东省城市竞争力评价分析的结论为:2014—2018 年山东省17 市总体竞争力有所提高,各城市在省内竞争力排名基本稳定,第1 名为青岛,5 年位居首榜,其余各市有波动,但波动不大,导致波动的因素有所不同。

猜你喜欢
竞争力青岛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山东省即墨市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