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助推农村产业革命相关性研究
——以贵州为例

2021-06-16 02:45张玉杰
山西农经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业革命通车增加值

□张玉杰,张 雪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1400)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效发挥综合交通助推农村产业革命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1 贵州交通发展现状

贵州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综合交通及配套服务高质量发展,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 年贵州成为西部地区第1 个、全国第9 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基本构建了高速公路网络。现全省交通“建养一体化”、PPP 模式成为全国范例,最美高速为“多彩贵州”添彩,峡谷桥梁博物馆享誉中外[1],贵州交通运输正向立体化、快捷化、多元化方向快速发展。各级公路、铁路、水路及道路运输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

1.1 公路

2020 年1 月统计数据表明,贵州公路线路总里程达20.47 万km,路网综合密度位于全国第1。

在高速公路方面,截至2019 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 005 km,总里程跃升至全国第4、西部第2 位,综合密度继续保持全国第1,实现了贵阳到市(州)中心城市双通道连接,基本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便捷连接所有地州,全面通达所有市(县),“两小时”覆盖黔中经济圈、“四小时”通达全省、“七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的交通圈。截至2019 年底,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和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分别达到74%和39%。

在普通国、省道方面,贵州全力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建设规模实现了新突破、创新驱动取得了新进展、服务发展强化了新支撑,建设成果丰硕。截至2018 年底,贵州普通国道通车里程共计11 910 km、省道里程达20 877 km,已实现普通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连接86 个示范小镇、89 个旅游景区。

贵州已顺利试行普通国省道建设“建养一体化”新模式,提升了普通国省道发展特色新理念,并在普通国、省公路干线建设中大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

在农村公路方面,2017 年贵州实现了建制村通畅率达100%,成为西部第1 个实现建制村通畅的省份。2019 年5 月,“组组通”硬化路建设圆满收官,全省3.99 万个30 户以上村民组实现100%通硬化路,惠及农村人口1 166 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3 万人,长期困扰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出行、“黔货出山”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公路、村寨路面硬化”的建设目标[2]。

1.2 水路

1978 年贵州水运通航里程2 802 km,航道等级低,水运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13 年贵州出台了《贵州省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开启了水路运输的新征程。贵州已建成清水江锦屏——白市高等级航道建设工程,开工建设都柳江郎洞、清水江平寨等4 个航电枢纽工程和北盘江光照、乌江等4 个库区航运建设工程,“两主三辅”水运航道网加速形成。截至2020 年3 月,贵州河航道里程达3 755 km,其中高级航道建成里程突破1 000 km。航空运输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大宗农副产品的运输[3]。

1.3 铁路

22 年的“卖菜专列”见证了贵州绿皮火车的农特产品的销售之路,蔬菜、稻田鱼等构成了农村产业的主体,形成了农村产业与交通的“铁路情怀”。2014 年贵广高铁建成通车、2016 年沪昆高铁全线建成通车、2017 年贵阳至重庆高速铁路通车、2019 年成贵高铁建建成通车,标志着贵州进入“高铁时代”。贵州形成了“北边川渝,南通两广,西通云南、东南亚,东连长三角”的铁路大通道,贵州优质农特产品能够直供粤港澳大湾区,“高铁+生鲜农产品”物流新模式为贵州农村产业革命注入了发展活力。贵州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 年的1 366 km 增加到了2018 年的3 560 km,新增了2 194 km,其中高铁里程达到1 127 km,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8 年,贵州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3 560 km,与2010 年的2 002 km 相比,增长了77.8%。随后,贵州高铁建设突飞猛进,2014 年贵广高铁开通,标志着全省高速铁路实现零突破,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营业里程达到234 km,2018 年全省高铁营业里程到达1 127 km,4 年内增长近5 倍。

1.4 民航

贵州的航空运输面貌焕然一新,从磊庄机场到龙洞堡机场,从仅有1 个机场到拥有1 个枢纽机场和10 个支线机场,贵州民航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民航机场设施水平不断提升,航线网络覆盖率大幅提高,航空运输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9 年进出港旅客3 030.88 万人次,民航货邮吞吐量实现了量与质的突破,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的“一枢纽十六支”航空交通网格局基本形成。随着航空枢纽的不断变化,贵州农特产品逐步打开海外市场,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贵州农特产品“孔小菌”惊艳亮相2018 年英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黔西南州兴仁市薏仁米占据全球八成市场份额,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薏仁米中名副其实的“翘楚”。

2 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发展现状

农村产业革命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衔接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继2018 年2 月贵州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开展振兴农村经济产业革命之后,农村产业革命目前正向广大农村纵深推进,以12 个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快,以特色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实现规模化发展。产业革命提出的“三场革命”(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在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八要素”(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接、基层党建)和“五步工作法”(抓政策设计、抓工作部署、抓干部培训、抓监督检查、抓追责问责)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贵州农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为全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1 结构调整基本完成

贵州交通发展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和布局发生了变化,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交通布局与农村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突破了产业发展中的交通瓶颈,实现了交通与农特产业的融合共生。农村产业革命深入推进,以12 个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快,以特色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向规模化发展,以坝区为重点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向市场化转型,以“黔货出山”、农产品“七进”为重点的外向型农业向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转变。2019 年贵州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农村产业革命稳步推进,12 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通过建立多元化农村和优化小城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改善农村道路交通,进一步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业生产力布局得到全面优化,农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产业发展差距持续缩小,农业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

2.2 产品产量初具规模

2019 年,贵州12 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75%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速5.7%,位居全国前列;茶叶、水果、中药材、蔬菜和食用菌的产量分别达到19.78 万t、415.2 万t、68.31 万t 和2 734.84 万t,分别增长9.7%、12.5%、16.7%、4.6%;辣椒产加销位居全国第1。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茶叶产量超过了40 万t,辣椒种植面积为34.13 万hm2,产量680 万t;食用菌突破式发展,产量113.8 万t,迈入全国食用菌生产第一梯队;石斛、竹、刺梨、油茶产量分别达7 207 t、6 847 万t、6.63 万t 和7.22 万t;水产品产量2 436 万t;皂荚产业完成建设1.33 万hm2的任务;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突破100 个;茶叶、蓝莓、李子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1,猕猴桃、火龙果、刺梨等产业名列全国前茅;百香果从无到有,产业规模挤进全国前3;太子参产量占全国需求量的40%,初具全国定价权。

2.3 增收效益日益突显

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 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2 280.56 亿元,同比增长5.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突破万元大关;农村产业革命带动204 万农户788.2 万人增收,实现户均增收1.01 万元,其中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五大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45.5 万户160.8 万人增收,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60.84%,户均增收8 296 元,为农民增收致富贡献了力量,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2019 年贵州创新推进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建设,筹集中央、省级财政资金5.3 亿元,国有企业出资,带动社会资本7 亿元,获得银行贷款18 亿元,新增投资超过30 亿元,实现农业财政资金放大6 倍的投资效应。试点项目覆盖茶叶、蔬菜、食用菌、精品水果、辣椒、生态畜牧等产业,带动5.2 万农户增收。2019 年贵州第一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10.9%,在近5 年中首次达到10%。2018 年贵州实现了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第1 的目标,为贵州近6 年来的最高增速。

3 交通与农村产业革命发展相关性分析

3.1 交通与农业产业布局相关性

3.1.1 公路通车里程增长与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的相关性

选取贵州某县2000—2019 年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作为产业发展布局参考评价指标,其中包含以粮食为典型的传统作物和以蔬菜、油料及中药材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作物。

从图1 可知,随着公路里程不断增加,该县以粮食为主的传统产业播种面积及占比逐步减少,特色优势产业播种面积随之增加。2000 年,该县通车里程为650 km,粮食播种面积为2.47 万hm2(占73.5%),中药材播种面积0.03 万hm2(占比0.9%);2019 年,全县通车里程3 593 km,粮食播种面积降为2.18 万hm2(占比34.1%),中药材播种面积增加至2.02 万hm2(占比33.2%)。近20 年间,高速公路里程与特色产业播种总面积都增长了5 倍左右。

3.1.2 通车里程与主要农产品种植产量的相关性

从图2 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公路里程增加,该县各类农产品产量及占比随之增长。2000 年该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共计15.73 万t,2019 年农产品产量为45.08 万t,总量增长近2.8 倍。但粮食产值占比逐步降低,从2000 年的65.9%逐年下降到2019 年的36.9%,下降近1 倍。

中药材作为当地产业革命的特色产业,2016 年的产量占比不足3%,经过4 年发展,增长到28%,成为全县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之一。

3.2 通车里程与农业生产效率相关性

农业增加值是指农业部门(国有、集体单位、农户)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所提供的社会劳动量的货币表现,反映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因此农业增加值可以作为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参考评价指标。

3.2.1 相关性检验

选取某县2000—2019 年总通车里程数和农业增加值两项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如下。

通过图3 可以看出,散点图的分布整体呈椭圆型。计算结果显示,线性R2=0.688 具有线性趋势,可以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 软件对总通车里程数和农业增加值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1 和表2。

表1 描述统计

表2 相关性

由表2 可以看出,Sig=0.000,说明总通车里程数与农业增加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earson Correlation 为0.829,说明总通车里程数与农业增加值之间存在正向的极强相关关系。

3.2.2 趋势分析

从图4 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车里程与农业增加值基本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2000 年该县高速公路里程为650 km,农业增加值为25 492 万元;2019 年高速公路里程3 593 km,农业增加值达到207 069 万元。20 年间,高速公路里程增长5 倍的同时,农业增加值达到8 倍。由此可见,通车里程对于农业增加值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十三五”以来,随着贵州交通飞速发展,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对农村产业革命具有明显推动作用。交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贵州推动农村产业革命以来,交通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依托交通,农村产业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十四五”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发展规划和贵州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产业革命通车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贵州赫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通车!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农村产业革命的贵州答卷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浅谈产业革命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