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伉俪情
——段焕竞、李珊的烽火奇缘

2021-06-18 10:12钮汉章
人民与权力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四军延安

☉钮汉章

1955年授勋后合影

人物简历:

段焕竞(1911——1998)湖南茶陵人,开国少将。1930年5月参加红军,成长为连长、营长。主力红军长征后,坚持湘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改编为新四军后转战大江南北。解放战争期间参与七战七捷、淮海战役、解放大上海、福州、厦门。生前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李珊(1916——1969)(曾用名李发姑),江西安福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县苏维埃政府内务部副部长、代部长,县委常委、边区特委委员、组织部长、妇女部长,新四军的旅卫生部教导员。建国后任厦门市委委员、妇联主任。

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里,陈列着段焕竞、李珊夫妇双双在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的代表证,作为国内至今唯一发现的夫妇俩同时拥有并保存完好的“七大”代表证,成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这一珍贵文物,就是我党我军革命史上段焕竞、李珊伉俪传奇经典的证物。

湘赣游击战争传奇结缘

那是1935年6月中旬,红六军团西征离开湘赣已经一年,艰苦转战湘赣、湘南的独立五团三营营长段焕竞带着仅剩的18名部下,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就在他们疲惫地来到茶、攸、莲交界的柑子山山腰一个小村庄歇息的时候,遇到一个农家姑娘在此经过。这个农家姑娘就是19岁的茶攸莲中心县委妇女部长李发姑(后改名李珊),由此二人初识。在她的帮助下,段焕竞见到了县委书记吴金莲、省苏维埃主席谭余保同志,他们逐步收拢了打散的部队。段焕竞后来才知道,李发姑是湘赣苏区著名的女英雄!1931年,她15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就已担任安福县苏维埃政府内务部副部长、代部长,被当地群众称为“女侠”。

后来,他们同在谭余保同志领导下,段焕竞是湘赣临时省委常委、湘赣游击司令部参谋长,李发姑调任湘赣萍攸莲中心县委常委、妇女部长,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接触。8月间,李发姑受命除掉敌探头目、人称“杀人魔王”的罗根元。她化装成当地一家富商的小姐,和另一名女同志秋姑傍晚下山,到罗根元家里假装讨水喝,秋姑又假装肚子痛,恳求罗根元的老娘留宿在她家……终于等回了罗根元,她们与埋伏在附近的游击队里应外合活捉了罗根元,为革命除掉了一个祸害。这段“活捉罗根元”的故事,建国后曾被前线话剧团编成独幕话剧上演。2019年江苏昆剧院曾复排此剧。

段焕竞与李发姑在战斗中的倾慕和友谊迅速地升华为爱情。1936年冬,湘赣临时省委书记谭余保为他们颁发了早年苏维埃政府留下的结婚证,并在山腰里临时用杉树皮和竹竿搭了个棚子做“洞房”。当正要进洞房之际,边区党委的一位同志匆匆从山下跑来,通知李发姑立即下山执行一项逮捕大土豪的任务。由于这项任务一直是李发姑负责侦察的,所以非她不可。她对段焕竞说:“有任务,我得马上出发。”段焕竞没有说什么,跑进棚子里拿了一条当被子用的布单,递给李发姑说:“路上多小心!”李发姑披上布单,一溜烟似的消失在风雪之中。

茅山抗敌再添生死情谊

1939年8月,李发姑改名为李珊,由武功山湘赣特委委员、妇女部部长调任句容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兼妇女部长,再度与时任新六团团长的段焕竞一起战斗。

新六团对日伪的不断打击,使日伪恨之入骨,无时不在寻机报复。1940年6月6日凌晨,镇江、句容、金坛、薛埠等11个据点的3000多日伪军依靠国民党顽固派提供的情报,对新六团驻地东西宋庄合围。那天前夜,李珊住在离六团团部驻地三里外的丁庄,凌晨醒来,听见屋外大路上有皮鞋走路的声音,她急忙从后门出去张望,晨光下发现是大队的鬼子正在行军!李珊瞬间意识到部队有危险,立刻从小田埂抄近路奔向团部报警!幸好李珊及时赶来,为段焕竞部署部队突围撤退争取到了时间,终于使部队得以突围,但是,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段焕竞也受了伤。句容县委安排李珊前来照顾,平日里各自忙着打仗和工作的段焕竞和李珊终于又团聚了一段时间。

艰难跋涉5000里路到延安

1942年,时任新四军一师二旅副旅长的段焕竞和时任二旅卫生部教导员的李珊分别当选党的“七大”正式代表和候补代表。1943年3月,他们接到新四军政治部的通知,先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并准备出席七大。

新四军二师的代表们本来计划集中到盐阜区三师师部转坐海船到山东,穿过根据地去延安。可是到了三师突闻噩耗:三师的“七大”代表乘坐的海船在连云港海面遭遇日军汽艇,多人遇难。他们不得不改由陆路出发。

他们离开三师向西走了一天一夜,刚在涟水西北的一个村庄住下,护送部队哨兵鸣枪报警,他们被下乡“扫荡”的日军包围了。段焕竞带领护送部队在村庄西北冲开口子,用密集火力掩护大家向西北方向突围,等到打退日军跟上大部队的时候,发现爱人李珊和孩子不见了。原来李珊抱着孩子跑不快,又见三旅政治部主任卢胜受伤满身鲜血淋淋,便和卢胜一起在老百姓家里躲藏起来。敌人“扫荡”离开后,在地方干部帮助下顺利归队。但是要通过正在被“扫荡”的新四军四师地区去淮北走不通了,他们按军部指示,先南下到盱眙黄花塘军部暂住。他们一边等待,一边在华中党校学习了两个多月,根据华中局的安排,决定分两批坐火车从敌占区过去,旅以上干部夫妻俩一对一对分散前往延安。

段焕竞和李珊的“七大”代表证

1943年7月,段焕竞一家三口乔装成商人上路,到安徽灵璧的一个小站上车。火车开到宿县车站时,车上的日本宪兵和伪警察开始严格检查乘客的“良民证”和行李物品。鬼子对着段焕竞箱子里的两个苹果发飙,叫喊:“南方的食品!”“传染病不准带!”并拿苹果在段焕竞的头上狠狠敲了两下,丢到车窗外。段焕竞装得顺从,未遇到更大麻烦。车过开封、郑州直到南阳,一路上李珊与同行的一个大娘亲亲热热,宛如一家三代同行,更没有引起任何怀疑。下车后穿过豫北、晋东,经过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一路有根据地交通联络员,十分顺利。只是在过汾河时,李珊背着孩子一下子陷进淤泥直到腰际!段焕竞与交通员解下捆行李的绳子,要李珊趴在淤泥上,拉住绳子,两人一起把李珊和孩子拖了出来。段焕竞一家三口辗转5000里,历时半年多,于1943年10月到达延安,先进党校学习,后参加了“七大”。

1945年9月“七大”闭幕后5个月,段焕竞和李珊从延安返回华中,又双双投入解放战争。从七战七捷到淮海战役,从渡江作战到解放上海,又南下浙闽,解放福州、厦门,段焕竞出任厦门警备区司令、29军军长,李珊出任厦门市委委员、妇联主任。段焕竞和李珊从1935年6月相识到1949年10月解放厦门,在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书写了传奇的烽火情缘。

猜你喜欢
新四军延安
袁国平:以为民情怀打造“铁的新四军”
新四军华中抗战
新四军统战纪念馆隆重开馆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延安新引力
延安,老区的希望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