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海沉管隧道工程成本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2021-06-24 13:52李大盈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27期
关键词:工期隧道成本

李大盈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跨海交通工程的建设具备交通、经济、政治、军事等多重意义[1]。在跨海交通工程中,一般会涉及沉管隧道的建设,作为影响跨海交通工程的重要环节,其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建设单位需充分收集成本管理与建设施工方面的资料,保障沉管隧道的建设质量。

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部分实际成本问题出发,着重阐述成本控制的要点及措施。

1 外海沉管隧道工程施工面临的问题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著名的外海跨海交通工程,对其岛隧工程建设分析可知,外海沉管隧道工程存在以下施工特点要求。

1.1 施工标准高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计划使用120年,这一寿命要求对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施工材料、设备与技术乃至于管理方式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也导致施工工艺、技术团队投入以及施工成本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2 施工风险大

沉管隧道为外海施工,由于其开创性,在施工及成本控制方面均缺少类似经验。项目风险如气象窗口的不确定风险、外海施工风险、沉管管节浮运安装风险等,均难以提前研判。沉管隧道施工的高风险性对船机设备的性能、现场施工管理、过程质量控制等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导致高额的费用支出。

1.3 专用船舶及临时工程投入大

由于项目复杂的施工环境、超大的工程规模及超长的施工周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出资建造并使用了如浮运安装船、抛石整平船等大量专用船舶;为满足工程需要,又专门建设了沉管预制工厂、大型墩台预制构件厂、大规模的施工营地及码头等。专用船机及临时工程费用投入巨大。

1.4 不可预见性强

在港珠澳大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不可预见的事件,对工程成本造成较大影响。

1.4.1 因不可预知因素带来的工期延长及成本增加

港珠澳大桥实际施工86 个月,超出原定计划23个月。造成实际工期远超预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值得后续工程引以为鉴的是,外海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事前不可预知因素带来的工期延长及成本增加。以岛隧工程中E15 管节的安装为例,分析如下:

E15 管节安装共进行三次安装以及两次回拖。第一次安装时,E15 管节受到前序管节未曾遇到的基床突淤影响,基床淤泥厚度超过设计标准,导致管节终止安装并回拖。第二次安装时,E15 管节遭遇基床坍塌,造成无法安装再次回拖。该管节直至第三次才安装成功,距原定安装时间已延后5 个月。

事后分析两次事件的原因:第一次是由于工程上游水域大量采砂造成异常回淤;第二次是因为基槽北边坡淤积强度大,淤积物密实时间短且力学指标低,造成了局部失稳坍塌。鉴于外海作业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沉管隧道复杂的工程形式,在沉管管节安装过程中极易出现不可预知的突发问题,将大幅影响工期及成本。

1.4.2 较长工期时间内材料价格的上涨

外海沉管隧道工程通常工期较长,在长时间的施工过程中,材料价格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以岛隧工程为例,水泥(390 元/t)、中粗砂(55 元/m3)、块石(37元/m3)、抛填碎石(50 元/m3),在投标时采用当地材料信息价。而工程进行五年之后,水泥485 元/t,上涨24%;中粗砂148 元/m3,上涨169%;块石98 元/m3,上涨165%;碎石133 元/m3,上涨166%。工程建设过程中用量巨大的主要材料发生大幅上涨,对工程成本影响巨大。

1.4.3 劳务工人队伍不稳定带来的成本增加

岛隧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基于建设的安全性与应用效果考虑,对技术标准及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都要求较高。沉管预制厂作为岛隧工程中重要组成,也使用了较为复杂的技术以及施工工艺,不仅如此,钢筋加工绑扎、模板操作、管节顶推、舾装等工序均需工人达到一定专业化程度,才能满足工厂化的工效和质量要求。施工人员必须经过长期、专业的技能训练后才能加入施工团队。然而项目为外海孤岛作业,长时间工作及生活在较差的环境中势必会影响施工人员的稳定。当人员流失形成一定规模后,将会对管节预制施工工效、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后续管节安装进度,导致工程成本大幅的增加。

2 外海沉管隧道工程成本风险的控制

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2.1 加强项目风险管控

由于外海沉管隧道工程涉及多项复杂技术,所面临的施工风险也多种多样;再加上施工环境带来的风险巨大,一旦发生工程问题造成的影响恶劣,解决问题的费用高。因此,对于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本的管控,核心是对风险的管控。

2.1.1 风险管控责任

高度关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项风险,明确风险控制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风险管理工作。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讲,风险管控的目的为规避风险及其带来的成本增加。

2.1.2 风险管控措施

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是优化风险源普查结果的有效方式,施工人员还应对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制定更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具体可采取如下步骤: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类似项目案例,编制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源清单;聘请专业人士,并通过小组讨论深入分析风险源清单;利用LEC 法进行风险估测,将显著危险及以上的致险因子确定为主要致险因子,并将此单位作业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估测;严格按照指标体系标准划分风险源等级,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控制策略,从根本上消除成本控制隐患[1]。

针对外海沉管隧道施工,尤其应重点关注沉管舾装、浮运、安装等方面的风险。

2.2 提高组织机构管理全面性

2.2.1 调整项目经理部结构及人员配置,充分落实总部与在建项目的职能责任

企业进行现场管理的常见方式是派遣项目经理作为企业代表,人员配置环节一定要对管理职能进行全面明确,降低成本控制风险,优化建设施工效果。

2.2.2 选取高素质成本管控人员

项目成本管控需要技术能力与经济分析能力的双重支持,需以此为依据进行管理人员选拔,同时固定合同管理人员,避免出现成本管控误差。成本管理工作贯穿于预测到合同终止的全过程,管理人员需结合合同、设计、财务等多方面因素,做出明确的合同标准规划,充分参考建设部门的意见,决定最终的条款定稿。使各项条款的内容清楚,表述严谨[2]。

2.2.3 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责任制

明确项目经理部成本职能分工,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岗位及环节,以保证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项目成本控制依靠的不是主办人员的单方努力,每一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应在成本管理中充分发挥自身职能责任,进一步落实成本责任管理制度。

2.3 高度重视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施工成本包括范围较广,主要指因成本核算对象而造成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生产成本消耗,如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以及工作人员生产发展所创造的价值等,一般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所消耗的生产费用总和,就是指其施工项目成本。

施工成本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类。能够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称为直接成本,如材料购置消耗以及机械应用消耗等。间接成本更多指项目经理在施工各个环节中的间接费用支出。就我国外海沉管隧道应用情况分析,间接成本主要由管理人员工资,技术培养费用、办公与差旅费用、固定资产使用等等。如保险费、工程维修费、劳动保护费、施工队伍调遣费都需考虑在间接成本中。

项目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成本的管理,项目经理应明确成本管理首要责任人的地位,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项目成本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收入、支出核算工作,更多是对施工项目成本活动整体的管理。这一过程并没有稳定性保证,与工程建设的整体安全性与质量都有紧密联系,管理不善甚至可能引发成本失控以及工期延误等问题。高效的管理离不开项目经理的支持,项目经理应全面收集成本信息,并通过有效方式进行工程成本管理,对后续施工成本控制进行预测与计划,核算并分析后续施工造成的成本消耗,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中的各个要素,确保其按既定目标运行,将工程项目整体流程牢牢控制在既定范围内。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固然重要,但管理过程绝不能对工程质量造成破坏,也不能以延误施工工期为代价。项目经理还需对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成本消耗进行严格管控,通过提前计划、高效组织以及严格控制等方式,将成本控制在预计范围内,并在不影响整体施工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施工项目成本。在外海沉管隧道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中,管理人员需全面推动技术应用、工艺规划以及组织管理等多个环节的协调作用,适当采取合同管理与经济手段的方式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既能保障跨海工程建设效果,也能维护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

2.4 优化项目施工变更及索赔管理模式

2.4.1 变更管理

按照不同标准可将变更管理划分为工程变更与合同变更,而二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合同签订后,合同双方在正式履行合同前进行的任何有关工程内容、数量、间隔以及程序质量等修改都属于合同变更。而工程变更则是由合同变更演化出的一大分支,更多指汇总关于设计图纸、技术应用或工程量所做的修改,如设计变更、计划变更以及施工条件变更等,都是工程变更的常见类型。一般情况下,工程变更的产生都是由主观或客观原因直接导致,设计等问题属于主观原因,而自然条件或不可抗力因素都是客观原因。

在该项目中,较长工期时间内材料价格的上涨涉及的就是合同变更。通常在施工合同中,会对材料调差进行专门的约定。在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力争将钢筋、水泥、砂石料等主材均纳入调差范围,以此转移后续施工过程中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如若前期已签订合同未将上述材料纳入调差范围,则应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做好合同变更工作。

2.4.2 索赔管理

施工合同索赔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一方因对方未履行合同义务而遭受损失时,向对方提出的价款与工期补偿的要求。

由于外海沉管隧道施工的社会环境、地质水文、现场条件等变化,现实情况难免出现与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不符的情况。基于此,索赔在工程施工中难以避免,产生索赔的原因也有诸多方面。比较常见的是抢工、气候环境影响、工程量的变化引起的费用及工期的索赔。

该项目中,对于因不可预知因素带来的工期延长及成本增加,解决办法是进行索赔。索赔工作应注意如下三点[2]。

其一,审查施工主合同及法律规定中有关工程索赔的约定及法定情形,做到索赔有“据”。项目管理人员对于主合同及法律规定中允许索赔的情形规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这里主合同不仅指主合同文本,而且包括图纸、工程量清单以及变更通知和来往函件,只有对法律或者合同中约定的索赔情形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项目发生索赔情形时,第一时间认识到项目的风险点、创效点,为保护项目的合法权益,创造经济效益,做好基础支撑。

其二,注意索赔资料原件的收集、积累与整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承包商应保留完整的资料,如专家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业主指令、监理签证等,以支持后续对于事件的索赔。

其三,按照合同约定的索赔程序和时效处理索赔,防止失权。在索赔管理工作中,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及时间规定办理索赔是承包人经常忽略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索赔工作中,若承包人不按照合同中约定的程序及时效处理索赔,造成的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对索赔的程序及时间的规定:“索赔发生28 天内,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28 天内,向工程师提出延长工期或补偿经济损失的索赔报告及有关资料;工程师在收到承包商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于28 天内给予签复,或要求承包商进一步补充索赔理由和证据。工程师在28 天内未给予答复或未对承包商作进一步要求,视为该项索赔已经认可”。

然而,在实际承包人与业主的合同中经常会有如下规定:对于超出规定时效期限的索赔,承包人有权拒绝,或者承包人丧失索赔权。因此索赔发生后,项目管理人员必须依据合同的准则及时对索赔进行处理。

2.5 保证劳务工人队伍稳定

当前,施工人员存在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应创新劳务用工体系,转变管理方式,增强施工人员与企业的共生关系。针对该项目中施工人员队伍不稳定带来的成本增加,施工方应高度重视施工人员队伍的稳定。采取一定措施,如保证按时发放工资,在一定条件下改善施工人员作业及生活环境等,最大程度减少施工人员的流失,降低对工程成本的影响。

3 结语

从外海沉管隧道施工特点出发,结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实际情况,以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成本问题为线索,从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此类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法。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准确把握沉管隧道造价管理的风险点,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有助于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工期隧道成本
云南:弥蒙高铁隧道全部实现贯通 弥蒙高铁最后一座隧道大庄隧道贯通
律师解疑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软件项目管理中工期问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