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悬念,建构探究式历史课堂

2021-06-24 12:53徐敏
文理导航 2021年4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历史教学

徐敏

【摘 要】高效课堂必然离不开学生的深度参与,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活跃,智慧张扬,与老师进行着灵魂的对话,在收获新知的进程中愉悦情感,发展思维,提升综合能力。而要达成这样一种极佳的课堂状态,需要我们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给学生真正探究新知的机会。为此,设置课堂悬念,建构探究式课堂则可唤醒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吸引他们融入课堂之中,与教师同频共振。本文就高中历史进行中,设置悬念,点亮历史课堂谈点滴看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设置悬念;探究式教学

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学生深度融入,积极思维的课堂,为此,我们教师需要优化方式方法,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将学生不断引入问题的纵深。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一个个具有悬疑性的环节,能够很好地促使学生积极展开自主探究的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场景中。这样学生就能在悬疑性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展开深入探究,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提升,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一、呈现考古文物,辨别真伪

考古文物承载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时代沧桑,一件件文物无不蕴含着一段段历史过往。在教学中要积极借助各种考古文物,利用其设置悬念,鼓励学生尝试借助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思考这些文物是否真实可信,更能激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浓厚的探究兴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尝试扮演考古学家的角色,进入到了特定的情境中,学生能在更具有画面感的场景中更深入地展开学习,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在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时候,将学生带入到历史博物馆中,让学生在参观历史文物的过程中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学生围绕各种秦朝青铜器制品进行观察,并且尝试和春秋战国时期其他国家的青铜器制品进行对比,鼓励学生说说其中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在对比分析后发现:“秦朝的青铜器制品,尤其是武器,都给人十分规整的感觉,让人觉得它们都是有统一规格的。”还有学生发现:“战国时期其他国家的长剑长度都在五六十厘米左右,但是秦朝的却更加细长,有八九十厘米左右。”在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鼓励学生思考从这些信息中能获得什么信息。学生总结后认为:“这证明了秦朝的青铜器制作技术高于周边其他的国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秦朝的统一有一定的帮助。”还有学生认为:“秦朝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后就统一了各种器具的规格,青铜器的规格也被统一。”在这样的自主分析中,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条件允许的话,则可以给学生展示真正的文物,可以将学生带到历史博物馆中,又或者是来到历史遗址中,一边参观,一边赏析真正的文物,尝试提升自己的历史修养。若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用视频、图片的方式展现各种历史文物,这样也能让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氛围中,更好地展开探究活动。

二、叫板史料权威,大胆颠覆

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给学生展示各种历史资料,并且鼓励学生展开鉴别的活动,尝试从这些历史材料中找出问题点,设置悬疑,从而起到质疑权威的作用。这样能让学生意识到“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过分依赖历史权威材料,而应该根据自己对历史的判断进行合理理解和深入思考,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杜绝盲目迷信权威的心理。

在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上古史料《竹书纪年》中的内容:“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引导学生思考:“在《史记》等史料中,我们知道上古的时候帝王都是禅让制度,十分和谐,但是在《竹书纪年》中,我们却发现并不是如此。你还能找到类似的不同吗?你觉得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发现:“《竹书纪年》中说商朝迁都到了殷之后,过了273年被周武王所灭,但是《史记》却说是773年,这其中差了很多年。”学生挖掘出这些问题后提出:“看来史书也不都是正确的,这两者谁对谁错还需要通过考古发现等其他的方法加以验证,我们不能盲目地进行判断。”

史料实证的能力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进行深入探究,激起学生的悬念。同时,更要让学生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些历史典籍也并非永远是正确的,其中也有值得我们质疑的地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识到史料的真伪,了解史料的历史价值,在自主探究和实证中逐步提升自己史料实证的能力。

三、推敲细节信息,寻找线索

在尝试设置悬疑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深入推敲历史细节的方式找到历史材料中的各种信息,尝试将各种线索整合起来,找到历史的真相。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逐步发现,看似简单平常的事物,实际上可能蕴藏着重要的历史信息,这样学生在自主思考的时候就会更加关注各种历史细节,从而提升历史学习的效率。

在学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的时候,鼓励学生分析历史资料中的一些细节,鼓励学生探究古代对工艺技术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在《考工记》中曾经提到‘尚法天地,天人合一的观点,你认为从哪些手工艺品的细节中能看出这一点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尝试从各种手工艺品的细节处入手展开分析。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在赏析古代文物的时候我发现在很古老的陶器上,就有一些水波样的花纹,我觉得这不仅仅只是为了好看,而且还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表现。古人认为在取水的工具上就是要雕刻上水波纹,这样能展现出‘材有美,体现出材质自身的美,也展现出和天地的融合。”学生围绕细节入手,表达了自己的猜想。

历史解释能力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解释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各种历史资料中的细节问题展开分析,尝试用全面而客观的眼光加以辩证地思考,这样学生就能提升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

探究式学习是打造深度高效课堂的必须,是提升课堂实效的关键。在高中歷史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进入到探究式的学习中,就要尝试运用各种方式设置悬念,激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真正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学习氛围中,为创设富有生机活力的历史课堂营造氛围。教学实践证明,在设置悬念后,学生的学习会更为投入,学生会逐步找到探究的方向,进而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阿瑜.巧设悬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悬念”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72

[2]韩振国,戚兵.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探究氛围——试论探究式历史教学模式的建构[J].基础教育参考,2010.4

[3]杨正午.构建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J].教育艺术,2016.6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历史教学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