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头部”身势语的英译策略研究

2021-06-29 09:44黄亚音
关键词:译语郭靖英译

黄亚音

(邵阳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全球一体化的新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非言语交际”也受到了更多关注。美国学者Larry A. Samovar曾总结非言语交际的五大功能:1.表达内心;2.构建身份;3.调节互动;4.复述信息;5.替代言语[1]168-170。“身势语”同样具备这五大功能。因此,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需根据身势语的具体功能和文化内涵调整翻译策略。

2018年,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以下简称《射雕》)英文版第一卷《英雄诞生》(AHeroBorn)出版,由瑞典译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翻译;2019年,第二卷《未竟之约》(ABondUndone)出版, 由中国译者张菁(Gigi Chang)翻译。译作在欧美市场展现的不俗影响力让国内掀起了一股研究《射雕》英译的热潮。据笔者统计,截至2020年8月10日,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硕士论文有18篇,但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射雕》身势语英译的研究较少。

综上,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对《射雕》英文版卷一、卷二的“头部”身势语进行了具体的功能分析和英译策略的探讨,以期对文学作品的身势语英译策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射雕》“头部”身势语的研究目的及分类

(一)《射雕》“头部”身势语的研究目的

笔者选择《射雕》“头部”身势语为研究对象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汉语中由语素“头”构成的词语在头部词汇中构词数量最多,构词形式多样,文化意蕴丰富。“头”的动作不仅能体现人物的内心情绪、思想观念,还能体现复杂的人物性格、社会地位的高低尊卑等。英文中由“head”构成的词组也具备类似的身势语功能,但汉语的头部身势语往往不能由英文的“head”构词简单替换;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各类文学作品中的“头部”身势语研究甚少,而《射雕》中“头部”身势语种类丰富,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推动对文学作品身势语英译策略的研究。

(二)《射雕》“头部”身势语的分类

《射雕》“头部”身势语种类丰富。据笔者统计,《射雕》中文版卷一和卷二中的二字、三字、四字“头部”身势语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射雕》中文版卷一、卷二中的二字“头部”身势语

表2 《射雕》中文版卷一、卷二中的三字“头部”身势语

表3 《射雕》中文版卷一、卷二中的四字“头部”身势语

除以上表格中的“头部”身势语外,《射雕》中文版卷一和卷二还有一些特殊的多字数头部身势语,如表4所示。

表4 《射雕》中文版卷一、卷二中的特殊多字数“头部”身势语

二、“扬头”“昂首”“抬头”“侧过了头”的英译策略

对比研究《射雕》卷一、卷二的原文和译文后,笔者发现“扬头”“昂首”“抬头”和“侧过了头”这四个“头部”身势语在英译策略上与其他身势语的直译略显不同,故在此逐一探讨其在《射雕》中的身势语具体功能和英译策略。

(一)“扬头”的英译策略

据笔者统计,“扬头”在《射雕》卷一中出现1次:

杨铁心心想我们好意请你喝酒,你这道人却恁地无礼,当下扬头不睬。[2]16

Yang was shocked and angered by the Taoist’s tone, so helooked down at his feetand gave no reply.[3]13

从身势语五大功能来看,原文的“扬头”表达了杨铁心对丘道长无礼行为的不屑,刻画了杨铁心这个自尊心强、性情耿直、爱憎分明的人物角色,传达了他“拒绝沟通”的信号,代替了原文中他的内心所想。但“扬头”在译文中没有直译为“look up”,而译为“look down at his feet(低头看着脚下)”。“look down at one’s feet”可反映“惭愧、害羞、内疚、悲伤、气恼、心虚”等内心情绪,此处正是表达杨铁心“angered(气恼)”的内心。从原文的“扬头”到译文的“低头看着脚下”,看似身势语的误译,在译语语境中却毫无违和感,不仅体现了原文“扬头”这个身势语的基本功能,甚至塑造了一个比原文更具亲和力的杨铁心,少了几分傲气,多了几分憨直,也让读者觉得他在与丘道长冰释前嫌时情绪的转变更加真实可信。

(二)“昂首”的英译策略

“昂首”一词在《射雕》卷二出现1次,如下:

完颜康跪在地下,向母亲的尸身磕了四个头,转身向丘处机拜了几拜,一言不发,昂首走开。[2]374

“昂首”在汉语中一般反映精神昂扬,而完颜康在母亲惨死后,竟“昂首”走开,显然有悖人伦。但完颜康并非不顾母子亲情。前文有证:

完颜康大惊失色,大叫一声:“妈!”飞步来救。

丘处机等见变起非常,俱各罢手停斗。完颜康抢到母亲跟前,见她身子软垂,枪尖早已刺入胸膛,当下放声大哭。[2]368

因此,“昂首”只是完颜康维护自己最后尊严的掩饰之举。厘清“昂首”在原文中的身势语功能后,再看该句译文:

Wanyan Kang knelt before his mother’s body and kowtowed four times. He turned to Qiu Chuji and repeated the action. He thenstood up,dusted off his robe and went his own way.[4]89

译文删减了原文的“昂首”,增译了“stood up, dusted off his robe(起身,掸掸袍子上的灰)”。源语读者理解原文中“昂首”的身势语功能时尚有难度,如果直译为“held his head high”“raised his head”等,势必引起译语读者类似的理解困扰。反观译文,“stood up, dusted off his robe”与前文的“knelt(跪地), kowtowed(磕头)”形成了逻辑呼应,“went his own way(径自离开)”也传神地体现了原文想表达的人物内心。译者虽没有“忠实”地逐字翻译原文的身势语,却为译语读者忠实还原了完颜康复杂的人物性格。

(三)“抬头”的英译策略

“抬头”在《射雕》卷一、卷二中出现28次。试举4例:

1.颜烈抬头不答,连连摆手。盖姜二人忙率领衙役退了出去。[2]47

Yan Lie did not reply but waved them away, at which the two men ushered the others out.[3]52

2.欧阳克冷笑两声,抬头向着厅外说道:“众位朋友,既蒙枉顾,何不进来相见?”[2]523

Gallant Ouyang’s reply was addressed to those waiting beyond the confines of the room. “Why don’t you come inside, friends?” he said with a sneer.[4]286

3.他说了这几句话,一跷一拐的又去坐在木凳上,抬头望天,又是一动不动地出神。[2]9

He turns and shuffles to his stool in the corner, from where he goes back to gazing at a sky now filled with stars.[3]5

4.月亮渐高,她见欧阳克时时抬头望月,心想:“莫非他师父要等月至中天,这才出现么?”[2]460

Gallant Ouyang was check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oon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Maybe his shifu will arrive when the moon reaches its highest point, Mercy thought.[4]205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4例原文中的“抬头”在译文里均没有对应的翻译。笔者将这4例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抬头”在原文中身势语功能无关紧要,如例1和例2。无论将原文的“抬头”替换成“低头”“侧头”“点头”或其他身势语,对刻画人物性格或推动情节发展都没有太大的作用,故略去不译。二是原文其他描述中已暗指“抬头”动作存在,如例3和例4。不论望“天”还是望“月”,都已经暗含了一个“抬头”的动作。或许作者出于四字格的写作习惯而使用“抬头望天”“抬头望月”,但在译文中全无必要,“gazing at a sky”和“check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oon”足矣。

除“抬头”外,以上4例描写的身势语动作并不多。如果原文出现大量身势语表达,其翻译策略更为复杂。试看下例:

5.……忽听得崖顶上传下一声长笑。

郭靖身子不敢稍向后仰,面前看到的只是一块光溜溜的石壁,听到笑声,心中只感奇异,却不能抬头观看。[2]175

Just then heheardlaughter from above.

He wastoo scared to lean back to look, so hekept his nose tight against the rock.[3]204

除了“抬头”,原文还出现了一系列身势语:“不敢稍向后仰”,“看到光溜溜的石壁”,“听到笑声”。原文交代了两个重要信息:1. 郭靖听到了笑声;2. 郭靖不敢轻举妄动,因为面前所见只有石壁。对比之下,译文不但忠实地体现了这两个信息,且表达比原文更精练生动:原文两处描写“听到笑声”,但第二处描写对情节发展无关紧要,译文则删减为一处;原文的“不敢稍向后仰”和“不能抬头观看”合并译为“too scared to lean back to look”,一举两得;原文的“看到一块光溜溜的石壁”改译为“kept his nose tight against the rock(让鼻子紧贴岩石)”,让读者更真切地体会到郭靖那种身处险境的紧张感。删减改动的不过是几个身势语的翻译,但译文逻辑明显更顺畅,节奏更紧凑,描写也更生动。

(四)“侧过了头”的英译策略

《射雕》卷一、卷二中,“侧头”及其近义表达“侧着头”“侧过了头”“侧了头”共出现17次,其中“侧过了头”出现了8次。试举一例:

1.华筝侧过了头,想不出说什么话好,隔了一阵,才道:“你早些回来。”[2]221

原文这一幕发生在华筝送别郭靖之时。“侧过了头”包含着“迟疑、害羞、恐惧、心虚、尴尬、好奇”等内心情绪。结合前文,不难看出华筝与心上人告别时欲说还休的女儿心思。但作为成长在草原大漠的蒙古公主,她深受宠爱、任性骄纵,她的害羞其实是略微有别于传统中原女子的。试对比:

2.这时包惜弱“嘤”了一声,醒了过来,见三个男人站在周身,不禁害羞,忙回进屋内。[2]23

3.那公子见了“比武招亲”的锦旗,向那少女打量了几眼,微微一笑,下马走进人丛,向少女(穆念慈)道:“比武招亲的可是这位姑娘吗?”那少女红了脸转过头去,并不答话。[2]241

4.她(程瑶迦)不敢跟郭靖说半句话,偶尔偷瞧他一眼,便即双颊红晕。[2]517

5.华筝凝视着他,柔声道:“我如不嫁给都史,那么嫁给谁?”郭靖摇摇头,道:“我不知道。”华筝“呸”了一声,本来满脸红晕,突然间转成怒色,说道:“你甚么都不知道!”过了一会,她脸上又现微笑。[2]171

受中原传统的封建礼法约束,包惜弱、穆念慈和程瑶迦在面对男子时都表现得谦卑怯懦,而华筝的成长环境和她的特殊身份让她养成了敢说敢言的率直性格,即便面对心上人也不似中原女子那般羞涩情状。再看例1的译文:

Khojinbowed her headand paused. “Come back soon!” Shelooked up at him again.[3]259

原文的“侧过了头”被改写成了“bowed her head(低头)”和“looked up at him again(重新抬头看他)”两个动作。这宛如电影慢镜头一般的细腻场景既体现出华筝的柔情蜜意,又体现出她直面爱情、大胆追求的勇气和骄傲,而这勇气和骄傲正是其特殊身份和个性使然。译文此处改写恰恰让华筝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不过,译者在翻译身势语时偶尔也会画蛇添足,如:

6.郭靖也是微微一笑,说道:“你这样多好看,干么先前扮成个小叫化?”黄蓉侧过了头,道:“你说我好看吗?”[2]281

“Why did you disguise yourself as a dirty beggar boy when you are so pretty?”

“You think I’m pretty?” Lotusturned away,her cheeks flushed.[3]329

原文的“侧过了头”译为“turned away”并无不妥,受到夸奖时不好意思也是人之常情,但增译的“her cheeks flushed(双颊通红)”不妥。黄蓉自幼生长在与世隔绝的桃花岛,幼年丧母,由爹爹黄药师抚养长大。此时,她不过是十五六岁、天真烂漫、不懂男女之情的年纪,虽与郭靖初相识,却并没有丝毫中原女儿家的羞怯之意。她女扮男装大胆地仗着郭靖蹭吃蹭喝,与郭靖高谈阔论称兄道弟,在表露身份后还毫不忌讳地握住郭靖的手掌,轻轻靠在他的胸前[2]231-284。即便是风流浪荡的欧阳克夸黄蓉“这些女子通统加在一起,也及不上你一半美貌”,黄蓉也只是“脸上微微一红,听他称赞自己容貌,也自欢喜”,道:“你倒不像这许多老头儿们那么蛮不讲理。”[2]325若将黄蓉换作包惜弱、穆念慈或程瑶迦等任一中原女子,所言所行绝不会是这般情形。这就是黄蓉,她此时完全是孩童心性、情窦未开,又怎会因郭靖一句朴实的赞美而羞得满脸通红?因此,笔者甚至猜想,原文的“侧过了头”并不一定就是“turned away”避免目光接触,也有可能是“turned to Guo Jing”。不拘礼法、大胆可爱的黄蓉完全可能转头直视着郭靖问:“你说我好看吗?”而“her cheeks flushed”却全然不符合黄蓉的性格,是译文的一处瑕疵。

三、《射雕》“头部”身势语英译策略小结

总之,《射雕》英文版卷一、卷二瑕不掩瑜,这些都离不开译者的功劳。郝玉青和张菁早已通过长期的沟通合作对《射雕》的文本叙事风格和人物角色特点达成了共识,这也是二者译作风格统一的原因。戴若愚、陈林两位学者在研究郝玉青《射雕》英译中删减的例子时,指出:“归根结底,所有删减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阅读快感。”[5]在腾讯网文化专栏2018年6月12日发布的郝玉青访谈和2019年4月3日发布的张菁访谈中,郝玉青表示希望“读英文版的金庸也要有同样的乐趣”,张菁也提到自己在进行《射雕》卷二的翻译时,“希望英语读者也读到那种快感”。可见,以译语读者为目标的“阅读快感”是两位译者心中很重要的翻译原则。

此外,张治英、曹志希两位学者提出了身势语在文学翻译中的三种处理方法:1. 忠实、准确、生动、形象;2. 了解身势语的民族特征、语言习俗以及文化差异;3. 排除身势语的模糊性[6]。笔者认为,由于身势语在塑造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心理、体现人物身份地位以及烘托场景环境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文为追求身势语翻译的“生动、形象”,有时会背离原文的相关描述,但是这和“忠实、准确”的标准并不冲突;其次,了解身势语的民族特征、语言习俗以及文化差异的确至关重要,如华筝“侧过了头”的身势语译文虽未和原文对应,却是译者基于自身对中原和蒙古文化差异的精准理解而得的佳译;最后,排除身势语的模糊性有利于译语读者明确作者意图,从而保障流畅的阅读体验,如完颜康的“昂首”在译文中被替换成“起身,掸掸袍子上的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译语读者对人物角色理解的误区。

但是笔者认为,在张治英、曹志希提出的身势语在文学翻译中的三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予以更进一步说明:

首先,“忠实、准确”是忠实于作者原文的意图而进行准确表达,但不拘泥于原文的每字每句——对一些于叙事节奏或人物刻画无足轻重的身势语描写,比较短的词汇可以酌情直译,冗长的则可直接删减;对一些着力刻画人物角色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的身势语描写,可考虑译语读者的“阅读快感”而进行相应的删减、增译或改写;“生动、形象”必须基于原文表达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以利于给译语读者带来和源语读者同样的阅读快感。

其次,在了解身势语的民族特征、语言习俗以及文化差异时,要善于对源语和译语身势语文化进行比较和思考,从细微处见真知。以《射雕》为例,其武功招式身势语翻译策略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但如本文列举的一些日常身势语表达,却鲜有人发现其原文和译文的微妙之处,而这恰恰也是身势语文化翻译亟待了解和补充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考虑到译语读者的阅读快感以及译作的接受度,原文中易造成误解和歧义的身势语表达应该尽量避免,可以根据原文删减或直接改写。

综上,作为跨文化交际实践中重要的一部分,身势语翻译还有待学者们的探索和研究。从跨文化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身势语翻译策略,也可以为人们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译语郭靖英译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摘要英译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二) 左右开弓似射雕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It Was Nice Getting to Know You
郭靖与华筝的十年,与黄蓉的一天
郭靖对黄蓉言听计从只因亏欠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