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秋瑾诗词中的双性化人格

2021-06-29 09:43陈立云
关键词:男性化秋瑾人格

陈立云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邵阳 422000)

秋瑾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的女性革命家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为革命喋血的女性第一人。秋瑾创作内容丰富,有诗、词、文、弹词等多种文学作品,其中以诗歌成就最高。秋瑾别号“鉴湖女侠”,爱好喝酒,擅长骑马、击剑等运动。秋瑾从日本留学回来后长期女扮男装,为自己的一张男装照题写过一首小诗:“俨然在望此何人?侠骨前生悔寄身。过世形骸原是幻,未来景界却疑真。相逢恨晚情应集,仰屋嗟时气益振。他日见余旧时友,为言今已扫浮尘。”[1]142照片中的秋瑾英气流露,俨然须眉。

现代人格心理学认为,双性化人格是一种兼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男女两性人格优点和长处的人格类型。双性化的个体因为没有严格的性别角色概念限制,所以能够灵活有效地应对各种情景,而且表现得很有自信心和责任心,一般个性独立。双性化人格是一种极佳的心理健康模式。秋瑾投射在其大部分诗词文学作品中的人格特征既有女性的柔婉细腻、多愁善感,又有男性的勇敢坚毅、豪侠仗义,呈现阴阳平和状态。秋瑾的人格特征是现代心理学理论中结合了男女两性优点的双性化理想人格。

“对个性的根本抑制,就会导致一种人为的缺损。显而易见的是,一个由畸形的个体所构成的社会群体不可能长久地健全和繁荣:因为只有那种能够保持其内部的统一及其集体价值,而同时又给予其个体成员以最大限度的自由的社会,才有希望保持持久的活力。……在任何情况下,个性化都可能是心理学教育的唯一目标。……一种将使其独特的本性得到最大程度展现的植物,必然能最先在其所根植的土壤中茁壮成长。”[2]337本文以现代心理学双性化人格理论为依据,从秋瑾不同时期的诗词文学作品出发研究她双性化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希望对当代人格教育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一、少女时代秋瑾的双性化人格初步形成

秋瑾的文学创作以她留学日本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秋瑾在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家庭长大,她前期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多为吟唱花草风月和抒发自己的孤独寂寞、离愁别绪,清新雅丽,感情真挚,柔中寓刚,女性外在态度特征显著,男性内在态度特征比较隐蔽。

(一)秋瑾早期诗作体现出显著的女性主体人格特征

秋瑾是一个封建时代的千金小姐,一个女儿,长大后成为一个妻子,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她早期的诗词作品大部分都是抒发自己愁苦哀伤、孤独寂寞等情绪,表达了对家人朋友的思念,本体女性人格特点十分显著。

秋瑾长相十分美丽,女性特征突出。据松本手记《秋瑾女士墓和我的回忆》记载:“她曾在那里学日语。白皙的皮肤,柳眉,身材苗条,体态轻盈,黑色花纹的和服上衣,配一件当时流行的紫色裙子,小脚,日本发型,莲步蹒跚。”[4]189

秋瑾早期诗作常常表现出一种典型的闺中女儿的敏感忧伤情怀。如她的《寄柬珵妹》:“锦鳞杳杳雁沉沉,无限愁怀独拥衾。闺内惟余灯作伴,栏前幸有月知心。数声落叶鸣空砌,一点无聊托素琴。输与花枝称姊妹,不堪遥听暮江砧。”[1]84秋瑾思妹心切,孤独寂寥,只好寄托琴声。《丑奴儿·望家书未至》:“困人天气日徘徊,慵扫蛾眉,懒插金钗:蕉叶为心卷未开。沉沉所事挂胸怀,划遍炉灰,倚遍廊回:盼煞音书雁不来。”[1]178秋瑾因想念家人而心中烦闷,百无聊赖,终日徘徊。秋瑾送丈夫王子芳去北京写作《送别》一诗:“杨柳枝头飞絮稠,那堪分袂此高楼。阑干十二云如叠,程路三千水自流。未免有情烟树黯,相留无计落花愁。送君南浦销魂处,一夜东风促客舟!”[5]66此诗表达了与丈夫依依惜别之情,杨柳飞絮,烟树客舟,温婉缠绵,柔情似水,此时的秋瑾小媳妇形象十足。

(二)秋瑾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男性倾向的天生性情

秋瑾出身于书香门第,接受了中国传统女红训练,但是秋瑾弟弟秋宗章评价姐姐天性慷慨,不爱女红更爱读书,喜读游侠传类书籍,“性慷慨,工词令,雄辩高谈,听之忘倦,登坛演说,舌灿莲花”[3]1,“其生平喜读游侠传,慕朱家、郭解者流,任侠好义,挥金如土,广交游,诚女界之豪杰”[3]3-4。秋瑾喜欢结交朋友,常常和朋友们一起春游、写诗、喝酒,豪侠尚义,还被弟弟称为女中豪杰。

秋瑾“幼与兄妹同读家塾,天资颖慧,过目成诵,为先君所钟爱。教以吟咏,偶成小诗,清丽可诵。及笄以后,渐习女红,尤擅刺绣,虫鸟花卉,阴阳反背,自出心裁,靡不毕肖。顾性不乐此,旋即弃去,时复把卷伊吾如宿儒”[3]43。秋瑾在《读书口号》中这样描述自己少年读书时的情景:“东风吹绿上阶除,花院萧疏夜月虚。侬亦痴心成脉望,画楼长蠹等身书。”[1]100这诗是写她每天读书时间长、专注且所读之书数量极多等情形。少女时代的秋瑾就已经成为当地有名气的才女。

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女子不但毫无社会地位,还常被缠足,秋瑾也不例外。在秋瑾5岁时秋家设起祭坛,焚上香烛,为小秋瑾举行祭拜缠足神小脚姑娘的仪式。缠足后小秋瑾“……站了起来,试着想往前走,但脚一着地,被朝下弯曲了的脚趾就开始疼痛起来,只好用脚跟着地,双手扶着墙,横着朝前移动。……‘妈妈,我不缠足!’”[4]4“‘那为什么父亲、哥哥他们可以不用缠足,而我却非缠不可呢?’‘……我想成为男人!’”[4]5秋瑾后来在其自传性弹词《精卫石》里描绘了自己幼年缠足这一件事情,“可怜自从缠了双足,……真正像个死了半截的人。面黄肌瘦,筋骨缩小,终日枯坐,……这都是缠足之害,使血脉不活,骨骼痹塞不灵之故”[1]212。

少女秋瑾观察到很多男女不平等的现实情形,因此写下《题〈芝龛记〉》组诗表达自己的愤愤不平:“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1]93“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壮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1]94少女秋瑾表现出敢于向传统挑战的气魄,立下“红颜谁说不封侯”“鼎足当年花木兰”的志向,她“莫重男儿薄女儿”的卓越见识令人钦佩。

(三)秋瑾闺阁时期的诗作投射出豪侠刚强等男性化人格特点

秋瑾在官宦家庭长大,母亲单氏有文化,还会诗词。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以品行高洁的花草为题材,如《残菊》《红莲》《白莲》《水仙花》《梅》《秋海棠》等。秋瑾这些咏物诗都能显著地投射出她情操高洁、意志顽强、柔中有刚的独特人格特征。

秋瑾敬爱梅花的清雅俊逸、凌寒留香,写有《梅》组诗:“本是瑶台第一枝,谪来尘世具芳姿。如何不遇林和靖?漂泊天涯更水涯。”“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岑。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1]105秋瑾的《水仙花》:“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瓣疑呈玉盏,根是谪瑶台。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1]71《白莲》:“莫是仙娥坠玉珰,宵来幻出水云乡。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国色由来夸素面,佳人原不藉浓妆。东皇为恐红尘涴,亲赐寒簧明月裳。”[1]79水仙花和白莲的冰肌玉骨、清香素雅,是秋瑾高洁人格的象征。秋瑾还有《秋海棠》一诗:“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藉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1]99海棠虽然成长环境艰苦,但是它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和秋风的抗争中长大开花。《秋海棠》体现了秋瑾独立坚强的个性。秋瑾是一个天真单纯又充满生气,还有一点侠义精神的形象,可爱无比。

秋瑾这些早期作品很好地投射出秋瑾的本体女性化人格特点,同时也投射出她不怕冰雪寒霜的坚强意志。她对一些社会现象有着独特见识,具有自主叛逆又敢于斗争的中国传统男性化倾向的思想和精神。心理学家一致认为,童年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而家庭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环境。秋瑾虽然接受了良好的封建文化教育,但是被父母强行缠足的创伤经历深深影响了她的一生。渐渐地秋瑾不愿认同自己的女性性别,对此产生抵触和排斥情绪,同时又对男性性别产生羡慕和向往心理。天性叛逆独立、豪侠尚义的少女秋瑾的双性化人格已经初步形成。

二、秋瑾的双性化人格稳定发展和日渐成熟

随着社会交往增多,秋瑾眼界扩大,革命思想和意志日趋成熟和坚定。秋瑾后期的诗词文学作品几乎都是关心国家时局艰危,主张男女平等,积极宣传革命内容,风格雄丽豪放,充满强烈的爱国思想和饱满的革命热情。秋瑾在这一时期的潜意识中对其本体女性化特征进行了隐藏和压抑,体现出心忧天下、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具有很鲜明的果敢坚毅、豪侠仗义等男性化人格特点,投射出秋瑾成熟的阴阳平和双性化人格特点。

(一)秋瑾的男性化人格在其反抗婚姻束缚中得到认同和强化

结婚生子后的秋瑾因不能忍受夫家的压制和束缚,离家出走,写下词作《满江红·小住京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179秋瑾在词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虽是女儿身,心却比男人刚烈的自我认知,秋瑾豪爽刚烈的男性化人格得到自己的认同和强化。“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的孤独和悲伤不言而喻,她的心理平衡被打破,内心冲突加剧。

秋瑾后期的诗作体现为对国事深深的担忧之情。《赠曾筱石》:“海气苍茫刁斗多,微闻绣幕动吴歌。绿蛾蹙损因家国,系表名流竟若何?”[1]4秋瑾的爱国热忱洋溢于诗作的字里行间,她多次明确表示愿意亲自上战场为国效力。《柬徐寄尘二首》是秋瑾劝勉好友离开家庭参加革命:“祖国沦亡已若斯,家庭苦恋太情痴。只愁转眼瓜分惨,百首空成花蕊词。何人慷慨说同仇?谁识当年郭解流?时局如斯危已甚,闺装愿尔换吴钩。”[1]153秋瑾表达了自己在“时局如斯危已甚”之时不要苦恋家庭、空填诗词的态度,抒发其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情怀,“闺装愿尔换吴钩”,应该脱下“闺装”换上“吴钩”。

咏秋之作《秋风曲》寄托了革命女性秋瑾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思想,投射出一个身披黄金甲、斗志昂扬的男性革命将军形象。“秋风起兮百草黄,秋风之性劲且刚,能使百花皆缩首,助他秋菊傲秋霜。秋菊枝枝本黄种,重楼叠瓣风云涌。秋月如镜照江月,一派清波敢摇动?昨夜风风雨雨秋,秋霜秋露尽含愁。青青有叶畏摇落,胡鸟悲鸣绕树头。自是秋来最萧瑟,汉塞唐关秋思发。塞外秋高马正肥,将军怒索黄金甲。金甲披来战胡狗,胡奴百万回头走。将军大笑呼汉儿,痛饮黄龙自由酒。”[1]137诗人在词作中乐观地想象战胜敌人后“痛饮黄龙自由酒”的欢庆场景,极具感染力。

(二)秋瑾的男性化人格在接受新思想文化中得到发展和巩固

秋瑾的《对酒》一诗是最能投射出其男性化人格的一首诗歌:“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1]133秋瑾留学日本时曾购得一把宝刀,托物言志,使用典故,发誓要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为祖国献出它时,定能像苌弘那样掀起革命的风暴。《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1]184秋瑾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甘赴国难和不辞万里东渡日本的雄心壮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日俄战争爆发,腐败无能的清廷竟然宣布局外中立,东北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秋瑾第二次从日本返回祖国时,因有人告诉她日俄海战的地点有感而发创作了《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1]132《泛东海歌》一诗是秋瑾1905年出发去日本前写下的:“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不见项羽酣呼巨鹿战,刘秀雷震昆阳鼓。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愧我年廿七,于世尚无补。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1]116秋瑾以项羽、刘秀等自喻,激励自己。

(三)秋瑾的双性化人格在革命斗争锤炼中日益成熟和完善

秋瑾后期常常以一个热血沸腾的革命者形象,怀着火热的情怀来写作诗词,作品中常常充满革命的激情。《感时二首》:“忍把光阴付逝波,这般身世奈愁何?楚囚相对无聊极,樽酒悲歌泪涕多。祖国河山频入梦,中原名士孰挥戈?雄心壮志销难尽,惹得旁人笑热魔。炼石无方乞女娲,白驹过隙感韶华。瓜分惨祸依眉睫,呼告徒劳费齿牙。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一腔热血愁回首,肠断难为五月花。”[1]129这是秋瑾一心想要拯救祖国于危难之中而发出的英雄式的悲壮感慨。《感愤》:“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锥击暴秦。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1]148秋瑾茫然无助,十分焦虑,虽有报国之志,但是救国无术。秋瑾就义前五天寄给自己学生徐蕴华的绝笔《致徐小淑绝命词》:“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1]13秋瑾在此诗中表达了自己甘愿用生命唤醒尚未觉醒的同胞的志向。

秋瑾后期人格特征呈现出阴阳平和的特征。秋瑾在后期大量作品中投射出了英雄豪迈、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等显著男性化侠者人格特征,但其本体化女性的柔软和温情人格特征从未丧失。母亲去世后,秋瑾请人画了一幅《秋灯课诗图》,并在画上题写《临江仙·题秋灯课诗图》一词:“懿范当年传画荻,辛勤慈母兼师。丸熊篝火课儿时,三迁媲孟氏,折葼授羲之。佳句不辞千遍读,秋宵真个宜诗。讲帏已邈悔生迟,宣文遗志在,盥手仰仪徽。”[5]13秋瑾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养育和秋灯课诗之情,表达了失去慈母的悲伤。“树欲宁而风不静,子欲养而亲不待,奉母百年岂足?哀哉数年卧病,何意撒手竟长逝?只享春秋六二;爱我国矣志未酬,育我身矣恩未报,愧儿七尺微躯,幸也他日留芳,应是慈容无再见,难寻瑶岛三千”[1]192-193,秋瑾的挽母长联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一个女性味十足的女人会有一种男性的灵魂,而男性味十足的男人也会有一种女性的灵魂。……这种情况也同样发生在最温柔的女人身上。在某些内在事务方面,这些女人极其阳刚、坚定、咄咄逼人,这些如此强势的特性通常只能在男人的外在态度中发现。这些就是男性的特性,其对女人气的外在态度的排斥使得它们成为该灵魂的特性。”[2]355秋瑾把自己原名“秋闺瑾”改为“秋瑾”,号“竞雄”,希望和男子竞争,但她同时也承认自己的女子身份。她梳着女性辫子,但是穿着男式西装和马褂,还经常骑马佩刀在街上疾驰。秋瑾和千万男性革命先驱一样慷慨赴死,力图以自己的鲜血警醒众人,使更多中国人走上革命的道路。孙中山亲笔为其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女侠魂!”[4]332

秋瑾的双性化人格特征是在寻求自己灵魂寄托过程中日益成熟和完善的。荣格认为:“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一个女人最适宜作为其灵魂—意象的寄托,因为他的灵魂具有女性的特质。同样,一个男人也适合作为女人的灵魂—意象的寄托。”[2]357秋瑾天性豪侠仗义,独立刚强,在反抗封建压制和束缚中,她逐步产生对女性身份的抗拒和对男性身份的向往,这是秋瑾双性化理想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动力。秋瑾是用男性化的坚强意志和男性化的理性思维战胜自己中国传统女性囿于家庭的关系思维。秋瑾心灵里的阿尼姆斯最终影响和控制了她,使她刻意张扬和发展男性化人格特点。秋瑾双性化人格得到进一步发展、成熟和完善,最终达到阴阳平和的理想状态。秋瑾的阴阳平和双性化人格特点成就了她最美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男性化秋瑾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作品集
对《消失的地平线》中布琳克洛小姐矛盾的人物性格的探讨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术男性化的研究
体育活动提高男生基本特质与作用
新形式下如何让秋瑾文化成为学校活动的精髓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