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佳作品选

2021-07-02 09:28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笔画美术馆色彩

贾佳简历

1983年出生,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基础部副教授。曾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创作人才项目,作品于2015年获全国青年美展最高奖,入选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2014年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美展银奖,2008年获武汉市年展金奖。作品被山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多年前,第一次看到贾佳的画,是两幅肖像,画得很好。染法不拘一格,不是唯美一路,而是更加注重人物精神的表现。后来看到她的大幅创作《收工的喜悦》,是颇有难度的现实主义题材。她的画并不像是女孩子的作品,在她的艺术语言里,没有女性小资情调的气息,却是现实主义扑面而来的人文关怀,质朴、大气、灵动,有扎实的造型基础,技术过硬,不讨巧,不媚俗,对于画面的经营,不吝力气,实属难得。另外,通过贾佳的一些习作小品,便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在艺术上善于思考和非常有想象力以及浪漫情怀的女画家,更是一位既注重传承又关注现代艺术思维和表现理念,视野开阔的女画家。如果说湖北的工笔画有重染轻线的地域特点,是未来工笔画发展的一个方向,优秀的青年画家应当以时代地域为坐标,融贯东西,历炼出属于个人独有的艺术语言……予祝贾佳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不负时代重托。

——李魁正(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湖北是现代工笔画的重镇,尤其是现实主义题材,堪称劳心劳力的典范。作为后起之秀,贾佳受到了地域类型的浸染,她的工笔画以人为本,一方面反映普通劳工的辛劳,同时,也通过工笔画的制作过程,同步呈现自己艺术上的艰苦磨砺,带给观者双重的感动。贾佳的一些水墨小品其实更有轻松和率真,甚至还有动漫设计,但她似乎不以为然,而把更深的同情投射于底层生活,以更多的耐心成就三矾九染,这种避轻就重、舍近求远的“较真”劲儿,也许就是湖北画家的性格“写真”吧。

—— 徐累(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认识贾佳,是很久以前在我的《色彩配置》课程上,她的谦虚好学和认真钻研让我印象很深刻。课程结束后,她的色彩作业和课程感言在课程展览中效果突出,被我引用在《色面造形》的教程之中。贾佳热爱艺术教育,也热爱色彩课程,所以她把所学到的色彩原理和运用色彩语言的方法,带到了湖北美术学院,以课程方式系统而有效地传授给更多的学生们,我感到十分欣慰。在中国本土美术教育领域,色彩课程一直是缺失的,贾佳以实际行动补充了这个空白点,提供了十分成功的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她不但深入思索,还经常来信请教:哪些问题是课程的要点?哪些部分不能忽略?提供怎样的思维路径会对学生更有帮助?我时常想:她真是一粒好种子,一定会结出好果实!

此外,我也看到过贾佳的绘画作品,看到在艺术创作上她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成长,因此,我从心里为她高兴!为她祝福!

手稿

钢铁工人系列3 纸本设色 200cm×140cm 2018

—— 胡明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贾佳的工笔人物画给人的视觉的强烈冲击是她的娴熟的色彩的运用。她的染色极为细腻丰富,呈现出微妙的肌里和层次,由此表达人物的身体和心灵的真实的情状。

贾佳的人物主要是普通的体力劳动者。经过长年的艰辛的劳作,他们的身体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脸部充满皱纹,头发花白,双手粗糙,衣服布满灰尘。与这种沉重的肉身相比,他们的表情却是质朴的、透明的。他们既有喜悦,也有迷惘,还有希望。这都表明了,贾佳作为一个艺术家对普通的劳动者充满了真正的同情与爱。

当然,贾佳的绘画还有不同的形象。她的写意人物就善于利用单一的墨色或色块,其构图也有些夸张和变形,但其基调却更加轻盈、灵动和大气。其人物是日常生活的人们,但主要不是男性,而是女性。其表情呈现出无表情的表情,这制造出人们关于她们的生存境遇的更多想象。

——彭富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工笔画美术馆色彩
去美术馆游荡
宋延生中国画作品
于诺工笔画作品选
美术馆
神奇的色彩(上)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