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数学实验教学例谈

2021-07-08 05:04姚雅洁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巩固数学实验

姚雅洁

摘 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利用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动手做”板块,发挥它的最大数学价值。把每一个“动手做”设计成一个数学实验,通过一定的实践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理解,不断获得一些新的認识,发现并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学实验; 巩固; 知识提升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5-032-002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每一册中都设计了“动手做”这样一个板块,它作为一个特色板块,每一个“动手做”即是一个数学实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补充与实际应用。通过一定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动手做”比较感兴趣,愿意动手做一做、试一试。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动手做”这一板块,尽可能发挥它的最大数学价值呢?结合自己实际教学的经验,我把每一个“动手做”内容设计成一个数学实验,通过一定的实践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发现并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一、联系生活现象,巩固数学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动手做”内容大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我们设计实验时,也从生活现象出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比如,三下《年月日》这个单元安排了一个“动手做”内容。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基础,数学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工具:每人一张月历卡,一张透明的长方形框

实验要求:1.横着框出3个数,找一找3个数的关系,怎样算出它们的和;2.竖着框出3个数,找一找3个数的关系,怎样快速算出它们的和;3.还可以框出()个数,请试着框一框,你发现什么?

实际教学时,实验要求一由老师示范横着框出三个数,学生通过模仿在同一行中框出三个数。根据已有的年月日知识的储备,能够快速知道3个数是连续自然数,中间这个数是三个数的平均数。通过计算出它们的和,发现只要中间的数乘3就可以得到三个数的和。同样的研究方法,放手让孩子进行实验要求二,学生能够顺利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求和时推出同样的方法。最后一个实验要求是开放性的要求,让孩子自己决定框几,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研究。整个实验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了学生的年月日数学知识。

二、思考逐步深入,提升数学认识

低年级孩子理解力有限,对于比较复杂的“动手做”题目的呈现,很多孩子没法正确把握。对于这样的“动手做”内容,我们设计实验时,可以分步呈现实验要求,细化成几个小实验来完成。比如二上《认识平均分》这一内容后面增加的“动手做”内容。

通读整个内容后,大部分二年级的孩子会有点无所适从,操作要求比较多,不知道该从哪边开始。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这个实验进行重新分步设计,相应的数学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工具:每人20个小正方形。

分四个小实验进行:实验一要求:1.拿出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还有不同拼法吗?

实验二要求:1.拿出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还有不同拼法吗?

实验三要求:1.拿出1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还有不同拼法吗?

实验四要求:最少需要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一难度较低,孩子们至少都能拼出一种,通过和同桌交流,也能整理出有2种不同的拼法。其中对于摆2行、每行4个,摆4行、每行2个这类同一个正方形的不同表述方式,让孩子明确它们是同一种拼法,只是位置摆放的不同。在实验一操作成功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进行难一点的挑战,依次进行实验二和实验三的操作,有了实验一的启示,这时孩子们成功拼出一种情况后,都有意识地去尝试摆其他拼法。经过实验操作—小组交流—思考总结的实验过程后,最后得到实验二有3种拼法,实验三也有3种拼法。这时候出示第四个实验要求。

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用一些小正方形拼出来了新的长方形,那现在我们尝试来拼出新的正方形。请仔细看实验四要求,看懂要求后就开始动手拼一拼吧。

师:现在请拼出正方形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生:我是这样拼的,2行,每行2个。

师:还有不同拼法吗?

生:我摆了4行,每行4个。

师:大家都拼出来正方形,非常棒!那最少需要几个呢?

生:拼出第一种正方形用了2*2=4个小正方形,拼出第二种用了4*4=16个小正方形。所以,最少需要4个。

较于前面三个实验,第四个实验要求较高。没有既定答案,需要孩子通过操作实践,进行多种尝试后,得到几种正方形,然后通过比较后,确定最后的实验结果:最少需要4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实验四通过尝试—比较—小结这样的实验过程,最终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整个“动手做”内容细化为四个小实验,分别设计每个小实验的实验目标,从基础示范的实验一,到提升模仿的实验二和实验三,最后到探索比较的实验四,几个小实验层层递进,逐步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回顾整个实验过程,老师由扶到放,学生从简单模仿操作到自主探索研究,不仅巩固了平均分的知识,而且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提升了数学认识。

三、整合系统知识,发现数学问题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更强些。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引导孩子把课堂上学到的碎片知识,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去。数学实验作为一种直观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系统知识,进而发现新的数学问题。例如,六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中安排了一个“动手做”内容。

数学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工具:每人五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6张),每一张后面标号类别序号。

实验要求一:1.从学具盒里选择6张纸片,围成一个长方体;2.比一比,数一数,围成长方体的6张纸片,分别有几种?每种几张?

实验要求二:1.从学具盒里选择6张卡片,围成一个正方体;2.比一比,数一数,围成正方体的6张纸片,分别有几种?每种几张?

实际教学时,先出示实验要求,师:同学们,在实验开始前,你可以先把学具盒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类整理,并在纸的后面标上序号,同一种标为同一序号。便于交流,我们统一标序。

师:仔细阅读实验要求,先找出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的6张纸片。

请同学来展示一下,并具体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生:我根据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的特点,选了①号图形2张,③号图形2张,④号图形也2张。

生:我用了①号图形4张,②号图形2张,围成一个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师:类似于这名同学的围法,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長方体还有其他情况吗?

生:还有三种围法。分别是……

师:同学们找到了多种围法,你有什么问题或者体会吗?

生:我发现的诀窍是:像三组面都不相等的,那只要找每两组面中有一组相等的边。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那另外的四个面全部相等。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平面图形能够拼成立体图形?

实验操作过程中,通过找6张纸片,让学生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同学是从边的角度去考虑的,也有同学是从面的角度出发的,从不同角度出发,最终得到共同的实验结果:用6张同样的正方形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用两张正方形和四张有一组对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的长方形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用三组长方形,每两组中都能找到一组相等的边,这样的三组长方形各2个也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实验结束环节,让学生说说感受和体会,学生有的对本次实验的经验总结,即是对课堂知识点的回顾和总结;有的学生基于目前学习的知识提出了新的问题,即是对现有知识的一种整归系统的意识。

这部分的“动手做”是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的内容。小学阶段,我们认识图形从点、线、面来看,从形状、大小、数量的维度来研究,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我们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研究维度去研究新的图形,最后统一到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结构中去。

学生通过数学实验这个桥梁,整合系统知识,不断建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内容是笔者从“动手做”内容出发,谈谈自己对于数学实验教学的一些实践体会与经验。我们相信,通过数学实验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孩子在“做数学”的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踏实。

猜你喜欢
巩固数学实验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之我见
借实验操作 助学生成长
数学实验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初探
初中英语词汇复习与巩固的几种方法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新课标, 打造灵动物理课堂
寓教于乐,让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绽放活力
多感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