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医康复学教学改革探讨

2021-07-11 17:15李风雷杨波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李风雷 杨波

摘要:通过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中医康复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探讨,要明确该课程培养对象专业定位,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及创新考核评价方式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中医康复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医康复学;应用型人才;专业定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247.9;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3-0072-03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3.01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TCM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LI Feng-lei1, YANG Bo2*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nlin College, Taizhou 225300, China; 2. Ta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zhou 2253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tatus of TCM rehabilitation in Hanlin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reforms are discus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problems. First of all,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of the training objects of this course. Secondly, it is necessity to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enrich teaching tools, innovat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so as to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students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CM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TCM rehabilit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teaching reform

中醫康复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本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及中医学(全科方向)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包括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康复评价、治疗技术及常见病残诸症的临床康复等。该课程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强调讲授中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注重临床,为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可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考虑专业特点,教学目标及社会需求不明确[1]。笔者结合本校教学情况,提出中医康复学教学的改进建议,现总结如下。

1  明确培养定位

当前我国医学人才培养层次分明,翰林学院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独立学院,中医学(全科方向)及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办学定位比较明确,主要面向基层,培养能够胜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工作的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2]。针对本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及中医学(全科方向)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中医康复学课程应增加社区医学知识教育,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观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必要针对中医药院校独立学院医学生的培养问题,进一步深化医学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引导在校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方向,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其次要以社区基层医疗服务需求为突破口,改变现有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培养既懂理论,又掌握实际操作技术的综合型中医全科人才,能够胜任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或疗养院岗位职责[3]。真正实现学校以“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融合、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整合、传统与现代汇合、中医与西医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

2  教学方法改革

中医康复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2个部分,特点是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尤其是中医各类康复技术如针刺、艾灸、拔罐、刮痧、耳穴压豆、脐疗、足疗、食疗等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与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促进教师再思考、再学习,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因而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1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

对于理论性内容,教学时应避免空洞性,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可以采用分组汇报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对于实践类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可以采用课堂演示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练促学。对于拓展知识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所需的基本技能[4]。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不变。

2.1.1  自主学习、分组汇报法  针对传统教学法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在某些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钻研书本、查资料、组织教学,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讲、教师评”的模式,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5]。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某个知识点,学生先看书查资料,分组讨论,然后制作PPT进行讲解汇报,最后由其他小组提问。对于回答问题的情况,由其他小组给汇报组打分,教师点评。该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自信、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的特点,充分锻炼了学生的PPT制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些小组PPT汇报十分精彩,课堂讨论气氛热烈。自主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精神。

2.1.2  游戏带入、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法  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设置一些游戏或角色等情境,通过游戏带入,让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现行的市场需求及专业培养目标看,康复治疗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而情境模拟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诊疗思维,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

2.1.3  病例讨论分析法  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精心选择若干个经典临床康复病例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组织学生认真思考、分析、讨论,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再延伸到临床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法以案论理,以理解惑,通过真实案例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矛盾,规范学生的操作流程。

2.2  引进现代科学技术

2.2.1  普及多媒体技术  学校定期组织多媒体课件比赛、微课竞赛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组织教师参加PPT制作的讲座与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技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硬件设施上紧跟教学需求,保证正常教学活动开展,所有教室均设有多媒体设备,所有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践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设备使用率达到100%。鼓励教师参加网络课程培训及微课竞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学资源和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2.2.2  拓展网络学习渠道  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海量资源等优势,建设临床实践技能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学,亦是进行临床技能教学的必然选择。通过建设临床实践技能微课程,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临床实践技能教学质量[6]。

2.2.3  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  学生可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并在平台上与教师进行互动、提问,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同时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也可在平台上完成,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约了时間。平台中包含实验课程的操作视频及相关多媒体教学材料[7],学生可随时在平台中预习、复习相关课程内容,或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等,更利于实验技能的掌握。

2.2.4  启用辅助教学软件、交流软件  为调动课堂气氛,任课教师运用微弹幕、梦幻点名器、云班课等教学辅助软件激发学生发言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课下会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及QQ等现代通信手段增强师生间互联互动[8]。师生间交流互动更加频繁有效,学生的疑问可以及时得到解答,学生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反馈也更加及时。在高效沟通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3  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反馈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应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即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减少单纯背诵知识点的考核,树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考核理念,也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9]。在中医康复学具体考核内容的设计上,考核内容可以延伸到课外知识上,考核占比20%~30%;推行多阶段考核(平时测验、课外知识、实践操作、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制度,强化学生课外学习,提高学生技术操作、课堂表现、创新创业等成绩考核的比重。课程平时成绩包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测验、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课堂讨论等。平时成绩为0分者,不得参加课程成绩综合评定,课程成绩以0分记。实训考核以操作考核方式为主,成绩由3部分构成,包括期末测试成绩、每个实训项目操作成绩及能体现其水平的作品或工作成果,鼓励参加竞赛,获得市级及以上竞赛奖励可代替校内相应课程考核,成绩直接记为优秀。

4  小结

中医康复学历史悠久而又历久弥新,发展中医康复学,要挖掘整理、继承发扬传统康复疗法的优势和特色,规范中医康复治疗技术操作,培养应用型康复医学人才。有效整合中医康复技术资源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不仅要理解中医康复学的内涵,更要关注中医康复学的外延,不断提升该课程的认可度[10-11]。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应通过明确培养定位、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及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提高中医康复学教学质量,对于构建以岗位胜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认可度均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伟丹,吴泽勇,潘谛,等.康复治疗学专业中国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7):19-21.

[2] 艾碧琛,肖碧跃,易亚乔,等.中医专业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体会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241-242.

[3] 高华武,蔡标,王靓,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2):113-116.

[4] 肖春景,张敏.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创新教育研究,2020, 8(3):6.

[5] 赵歆,刘玥芸,陈家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及其在中医类课程教学中适应性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40(2):103-106.

[6] 林怡,程凯,彭超,等.VR技术应用于经络腧穴学教学的探索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5):1-3.

[7] 魏科,何清湖,卢芳国,等.“抗疫”时期“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教学改革策略——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为例[J].中医教育,2020, 39(3):13-15.

[8] 张宁,姚琦,张璐瑶,等.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平台在中医药院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7-8.

[9] 张稳稳,刘琳.浅析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的必要性[J].大学教育, 2016(7):50-52.

[10] 李黎,周雍明.中医康复学概念内涵与外延探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6):49-51.

[11] 田伟,张玉辉.康复治疗专业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教学体会[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5):51-53.

(收稿日期:2020-08-11)

(修回日期:2020-09-16;编辑:郑宏)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