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价值

2021-07-15 07:14王彩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甲亢胰岛素剂量

王彩云

糖尿病与甲亢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是在我国广泛存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合并甲亢,两种疾病之间存在关联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治疗[2]。本文通过对160 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进行治疗,探讨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的使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会宁地区接受治疗的160 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0 例。对照组男43 例,女37 例;年龄最小23 岁,最大52 岁,平均年龄(37.62±5.09)岁;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52±2.03)年。实验组男45 例,女35 例;年龄最小24 岁,最大54 岁,平均年龄(36.65±6.75)岁;病程2~8 年,平均病程(4.67±2.4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结合相关检查结果支持做出糖尿病合并甲亢诊断;②患者18~60 岁;③患者不存在胰岛素治疗史;④患者身体各脏器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患者年龄<18 岁或>60 岁;②患者因血糖水平升高而导致中毒、昏迷情况发生;③患者脏器功能损伤严重;④女性患者处于特殊时期,如妊娠期、哺乳期等;⑤患者依从性差,不能遵医嘱进行治疗;⑥患者因多种原因退出本次研究。

1.3 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给予甲硫氧嘧啶进行甲亢的控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给予饮食指导。检测患者血糖值,并根据体重对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进行严格计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传统皮下注射治疗,使用药物为重组人胰岛素诺活锐[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070043]、重组甘精胰岛素(北京甘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50),重组人胰岛素诺活锐为饭前皮下注射,频率为3 次/d,重组甘精胰岛素为睡前皮下注射,初始药物使用剂量应≤0.5 U/kg,后续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进行药量调整,频率为1 次/d。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将门冬胰岛素通过福尼亚胰岛素泵经皮下注射方式进行注射,对患者药物使用剂量进行控制,以0.5 U/kg 为最高起始标准,基础量为42%,将其他58%用作大剂量,分别在三餐前进行皮下注射。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血糖波动,根据监测结果对胰岛素用量进行相应调整。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相同,均为2 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胰岛素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及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①疗效判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经测试后血糖水平已达标,治疗期间患者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检测血糖水平基本达标,有轻微不良反应出现,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临床症状加重,经检测血糖水平无明显好转或发生恶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不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血糖指标包括FPG、2 h PG、HbA1c。③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糖代谢紊乱、甲亢高代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FPG、2 h PG、HbA1c 水平分别为(13.21±3.21)mmol/L、(15.18±4.21)mmol/L、(11.22±1.41)%,治疗后分别为(7.20±1.56)mmol/L、(8.52±2.64)mmol/L、(6.212.50)%;治疗前,对照组患者FPG、2 h PG、HbA1c水 平 分 别 为(13.18±3.24)mmol/L、(15.20±4.23)mmol/L、(11.25±1.44)%,治疗后分别为(9.81±2.55)mmol/L、(11.26±5.30)mmol/L、(8.72±1.93)%。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降低,且实验组患者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剂量、血糖达标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胰岛素使用剂量(41.26±6.13)U 少于对照组的(70.041±2.46)U,血糖达标时间(10.27±3.51)d短于对照组的(22.07±6.5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发生低血糖2 例(2.50%)、糖代谢紊乱1 例(1.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3/80);对照组患者发生低血糖4 例(5.00%)、糖代谢紊乱3 例(3.75%)、甲亢高代谢3 例(3.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10/80)。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近年来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正常工作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3]。其发病机制大致如下:①甲亢引起了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分泌,使激素的分泌量远高于正常水平,加快了正常细胞、组织的代谢速度,从而增加了人体内氧气的消耗,促进了体内葡萄糖被更快、更好、更多地吸收,容易促进人体内饥饿感的产生,增加对食物的需求与摄入,逐渐对正常胰腺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糖尿病的发生[4]。②人体内血糖水平长时间处于较高状态,一方面对正常血管造成极大伤害,容易形成血栓、降低血液循环速度、增加血管内血液粘稠度[5]。另一方面,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高代谢、眼科疾病等,使患者疾病的治疗难度增加,治疗时间被不同程度延长,加重患者经济上的负担与心理上的压力[6]。因此,在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治疗中,关键步骤就是对血糖进行实时监测,制定详细措施,做到对血糖水平的严格控制[7]。

常规手段使用胰岛素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时,不能较好地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血糖水平往往不能达到正常标准,其主要原因为人体内胰岛素的消耗量通常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使患者在胰岛素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对药物剂量进行准确控制,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8]。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治疗方式对常规胰岛素使用时的缺点进行有效弥补,其作用原理与人体内正常胰岛素分泌特点相同,根据时间不同为患者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减少了胰岛素含量过多所导致的低血糖现象的出现,为患者体内持续供应胰岛素,使患者体内的葡萄糖、胰岛素含量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胰岛素泵的使用位置较为固定,可以对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进行灵活变动,避免了频繁注射的困扰,减轻患者疼痛。现阶段,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的使用能够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在患者治疗中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糖指标水平,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甲亢胰岛素剂量
·更正·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脏病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高剂量型流感疫苗IIV3-HD对老年人防护作用优于标准剂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