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个维度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2021-07-19 02:38卢灿丽
高教学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梦

卢灿丽

摘  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精神和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与时俱进的。2020年全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是一部生动的立体的爱国主义“教科书”。立足阶段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引导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四个维度深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6-0018-04

Abstract: Patriotism is the National Heart and soul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s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spirit and connotation of patriotism are constantly enriched. The education of patriotism is also keeps pace with the times. 2020 outbreak of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China.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who wer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joined forces in the whole country. This is a vivid three-dimensional patriotic "textbook".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tage and level,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novation and effectiveness, guidance and practice, four dimensions of patriotic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crown pneumonia epidemic situation 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patriotic education; Chinese Dream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能够经受住各种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有着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新的要求。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20年1月16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可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也越来越凸显重要地位。

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人猝不及防。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透露肯定人传人现象。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就像黑色的暴雨一样,在武汉的上空倾盘而下,来势凶猛,随着确诊病例的逐渐增多,疫情蔓延至全国,牵动着14亿中国人民的心。1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的通知》发布,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的指引和要求。如何有效深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强心针”

爱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奋斗之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破了2020年寒假的平静,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迅速反应,靠前指挥,全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努力构织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护网:除夕夜无数“白衣天使”逆行前线成为“白衣战士”;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15天建成。时至3月初,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从初期的形势严峻到阶段性胜利,呈现稳中向好的局面,让我们见证了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强心针”。

(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2017年1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广大青年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强调青年学生要“铸魂补钙”。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巨大的精神资源,青年学生胸怀祖国,心怀人民,可以增强大学生内在驱动力、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促进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动态的,是历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能继承过去又能超越传统。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对“中华民族精神”高度凝练为四个伟大:“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抗“疫”中,数以万计的“逆行者”白衣天使、一线工作人员、志愿者正是“伟大奋斗精神”的生动阐释,14亿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听从指挥、共克时艰正是“伟大团结精神”的生动展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终极归属感与荣誉感。2019年2月印发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統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要求在教育系统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

(四)奋发进取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国梦与爱国主义的内在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爱国主义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是当代中国人的庄严使命。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重要使命,是实践“中国梦”、见证“中国梦”的生力军。梦想催人奋进,道路艰难曲折。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时代我党、我国应对重大疫情、重大风险的重要考验,不忘本来,走向将来,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放到重要位置,是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奋发进取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四个维度

(一)阶段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新冠肺炎疫情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疫情防控进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疫情爆发至疫情结束返校前;第二阶段为返校复学后一段时间;第三阶段为2020年上半年内;第四阶段为2020年下半年内。一阶段以“抗击”为重点,教育引导学生听从党的指挥,遵守当地防控要求,坚定抗“疫”信心,增强理性思考,提升科学素养,做到“自律、自护、自修”。二阶段以“守护”为重点,教育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管理规定,处处关爱帮助校园“身边人”,特别是来自重点疫情地区的学生,做到“守规、互助、勤学”。三阶段以“践行”为重点,组织学习抗“疫”中的先进典型事迹,颂扬先进、尊崇英雄,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理想选择,坚定强国之志、实践报国行动,做到“笃志、力行”。四阶段以“圆梦”为重点,将抗击疫情伟大实践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引导师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做到“爱国、奋斗”。四阶段紧密衔接,逐层推进深入落实。

(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在疫情防控全面解除前,“宅”在家也是贡献,这期间通过网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重要途径。应充分运用“微”平台开展“读、写、拍、画、创”等形式的抗“疫”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方式开展网络作品创作,掀起宣传热潮,宣扬正能量。在学校网课开展前,高校积极动员力量,充分传达党和国家、地方、学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部署以及宣传抗“疫”中展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开展好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做好抗“疫”应对。在疫情全面解除之后,线上线下结合、以线下活动为主,开展“听、说、演、唱”等活动,结合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文化等载体,形成常态化一体化的工作体系,让爱国主义成为校园主旋律、最强音。

(三)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要产生实效,方法和艺术同样是爱国主义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理论灌输、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比较鉴别这些是进行新冠肺炎疫情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方法的运用要注意遵循针对性、综合性、创造性,把握好运用语言、选择时机、选择突破口、把握适度、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等艺术,而这些方法与艺术的运用还要充分结合“互联网+”的大环境。疫情结束返校前“互联网+”是主阵地,高校“停课不停学”,高校充分利用网络授课平台重视“思政第一课”的开展,重点讲述中央、学校抗“疫”的工作部署、先进事迹,第一课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结合教材内容下深挖抗“疫”素材、古今结合做好理论宣传;党团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读抗“疫”经典、写抗“疫”感想、拍抗“疫”事迹,讲抗“疫”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创新,落到实效。

(四)引导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爱国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空洞的。深厚的爱国情感最终都要转化为自身的一言一行。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全民抗“疫”这部生动的爱国主义实践教材、上好这堂爱国主义实践大课,通过线上与线下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给大学生推送讲绎一线人员抗“疫”的英雄故事、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精神、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案例,引导大学生认识并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作为肩负着历史重托的年轻一代,大学生要将爱国情感、胸怀抱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现实实践紧密融合,锤炼品德意志,刻苦学习,增长才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全国一盘棋防控疫情: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牵动着14亿人民的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为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至上,贯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政治局会议,整体部署,各级党委坚决落实中央部署,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全国一盘棋防控疫情。1月23日凌晨武汉宣布“封城”,自24日除夕夜开始截止3月1日,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40多支医疗队、42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还对口支持湖北除武汉市外16个市州(林区),利用北斗15天建成火神、雷神两座医院,全国倾力生产防护服、口罩等医护品,全力保障湖北的生活用品供应,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一曲曲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壮丽凯歌。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優势”的生动彰显。坚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夺取疫情防控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二)健全心智辩证思维:理性爱国彰显大国担当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是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表现。爱国主义也有感性爱国主义和理性爱国主义之分。感性爱国主义是一种比较刻板、不成熟的依恋,不能容忍他人对祖国有任何的批评,又或是把国内发生的一些事没有科学依据陷入“阴谋主义”的妄想论;理性爱国主义是一种对国家的批判性忠诚,在促使国家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动机驱使下的批判性思辨,并积极行动促使国家往更好的方面发展。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比较大,人的感性思维容易占据思维高地。而在国内疫情防控得到有效遏制时,境外确诊病例大幅度增长,这时境外输入病例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也有出现“一律不准入境”的网民意见。引导学生用辩证理性平和的视野思考互联网的信息,相信党的领导,自觉对消极的、不实的内容进行过滤,明辨是非,理性言行,在适当合法有效的渠道建言献策实现爱国倾诉,使爱国与道德、法律的平行共存;不能以消极敌意回应他国的善意之举,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阔胸怀,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与难关,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

(三)敬畏自然珍爱生命:提升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

科学素养主要包含了解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公民科学素养涵义的理解和表述,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而更新。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初期,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引起了人们的恐慌。随着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防控知识的宣传,以及国家和地方部门及时公布在不同场合的防控措施,提升了公众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认知。因为有了科普认识,公众产生的恐惧就有所消减。做好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少聚集、多通风”成为普及公众的基础防护传染病防控措施。其次要加強健康理念的引导。钟南山院士年逾八旬依然能够有硬朗的身心挑起重任,让我们看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从钟南山院士家里比较齐全的健身器材又让我们深深认识到健康的体魄离不开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与平时的锻炼。人文情怀也可以说是人文气质、人文关照,其理应包含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对他人与自己的尊重、对公平与正义的追崇、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对爱的渴望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性看待疫情,着力提升科学素养,厚植人文情怀,敬畏自然,真爱生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塑造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

(四)战“疫”的最美青春:坚定爱国力行的责任担当

“17年前你们保护我们,现在我们来保护你们”,全民战“疫”中,从“30后”到“00后”都在努力着,一组数据映入我们的眼帘:在40000多名的“逆行者”医护人员中,12000多名将近三分之一的“90、00后”新生代力量始终活跃在抗疫一线。“90后”医生彭银华、“90后”药剂师宋英杰、“90后”护士刘嘉怡、“90后”民警朱中华、“90后”武汉社区书记李骋、“90后”志愿者刘梦旸……作为“非典”疫情懵懂的见证者已然成为战“疫”的主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从“30后”到“00后”的接力抗“疫”故事生动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中国精神,生动展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担当。夺取抗击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保卫战胜利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路上的一个难关,未来也会有其他的难关等待我们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取决于科技发展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人民,有能力转危为机;中国青年,有能力担当重任。国家的未来在青年,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融入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将知识运用到祖国大地上,将行动扎根在广沃土地里,为建设美丽国家不负韶华,追梦前行。

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布满荆棘,青年一代胸怀祖国,心怀人民,脚踏实地,奋发进取,一代接一代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巨轮定能抵达光辉彼岸”。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中共教育部党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Z].教党〔2020〕11号,2020.

[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的通知[Z].教思政厅函〔2020〕2号,2020.

[7]胡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专题研

究——兼论“基础”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2016(9):75-78.

[8]张立学.重大疫情应对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着力点[EB/

OL].光明网,2020-02-09.https://edu.gmw.cn/2020-02/09/content_33537556.htm.

[9]石书臣,韩笑.抗疫精神: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5):9-14.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梦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