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21-07-22 09:53吴福佳杨小英李建橡马晓聪张爱珍岳桂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尿酸尿酸

吴福佳,杨小英,李建橡,马晓聪,张爱珍,岳桂华

(1.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2.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3.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高血压前期概念最早见于2003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 (JNC 7)当中,是指人群血压在2次不同时间坐位测量的收缩压达130~139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达80~89 mmHg。《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中将收缩压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的血压定义为“正常高值”,《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将“正常高值”血压诊断标准修订与最早提出的JNC7中的高血压前期诊断一致,同时加大了对高血压前期的重视。高血压前期人口基数大,易于发展为高血压,同时还容易对心脑肾等靶器官产生损害。尿酸是机体代谢产物,在过往的研究当中已证实,尿酸是正常人群向高血压转归的风险因素[1],其还参与了痛风性关节炎及器官损害的发生,是临床工作中密切观测的指标。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人群血清尿酸每增加1个标准差,收缩压升高0.444 mmHg,舒张压升高0.353 mmHg[2]。中医体质是中医理论整体观的内容,体质与疾病的发病存在着密切联系。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旨在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即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2次或者2次以上不同日坐位测量血压,收缩压在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Hg。高尿酸血症诊断根据第8版《内科学》[4]中相关标准,即男性及绝经后女性血尿酸>420 μmol/L、绝经前女性血尿酸>350 μmol/L。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高血压前期西医诊断标准;②配合完成中医四诊、证素信息和病史资料采集且资料完整;③年龄>18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配合本研究。

1.3排除标准 ①不同意参加研究者;②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病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严重的原发疾病者;④近3个月内参加或正在进行其他临床试验者;⑤孕妇;⑥言语障碍无法正常表达者。

1.4研究对象 入选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符合上述标准的高血压前期患者292例。

1.5研究方法 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咨询专家,制定高血压前期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既往病史、合并疾病、家族病史、临床指标等项目,将高血压前期问卷调查表中收集到的各病例原始数据录入Excel并导入SPSS软件中,统计患者9种中医体质类型占比及血尿酸水平、舌脉象情况,Logistics回归分析中医体质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比较与血尿酸水平相关的中医体质类型患者间一般资料、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水平的差异。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及率描述,差异比较采用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描述,多样本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法。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血尿酸的相关性。取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 果

2.1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血尿酸水平 29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25.0%)>阴虚质(19.5%)>阳虚质(18.2%)>平和质(14.4%)>湿热质(11.0%)>气虚质(7.9%)>瘀血质(3.1%)>气郁质(0.7%)>特禀质(0.3%),痰湿质、湿热质患者血尿酸水平较高。见表1。

表1 292例高血压前期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及血尿酸水平

2.2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医舌脉象特点 29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中脉象分布最多的是细脉占26.4%(77/292),其次为滑脉占25.7%(75/292)、沉脉占25.3%(74/292),弦脉占17.5%(51/292)、涩脉占4.5%(13/292)、缓脉占0.7%(2/292);舌色分布以淡红舌最多占45.5%(133/292),其次是淡白舌占30.8%(90/292),红舌占13.7%(40/292)、绛舌8.6%占(25/292)、青紫舌1.4%占(4/292);苔质的分布为薄苔占36.0%(105/292)、厚苔占25.3%(74/292)、厚腻苔占12.0%(35/292)、腻苔占10.3%(30/292)、润苔占7.9%(23/292)、少苔占4.5%(13/292)、燥苔3.8%占(11/292)、腐苔占0.3%(1/292)。

2.3高血压前期人群体质类型与血尿酸水平相关性 设定9种中医体质类型(是=1,否=0)为自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与高尿酸血症(是=1,否=0) 的关系,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有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其OR值分别为0.242,1.894,2.602,痰湿质、湿热质为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高尿酸血症中医体质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2.4与血尿酸相关的体质类型人群基础资料比较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患者间腰围、臀围及肌酐、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痰湿质、湿热质患者腰围、臀围及肌酐、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平和质患者(P均<0.05);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患者间体质指数及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3 讨 论

目前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容易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抑制NO的合成和释放,NO的生成减少会使血管舒张功能减弱,不仅会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还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5-6];同时,尿酸还会介导炎症反应和炎症因子的产生[7],炎症因子对血管的长期刺激加大了高血压和血管病的发病风险。高血压前期人群伴有尿酸的代谢异常,尿酸升高,易使高血压前期向高血压转归[8]。

高血压前期在中医文献中并无明确记载,现有研究认为其发病主要与饮食、运动、情志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身体的虚实、机体状态等方面立论可将高血压前期归入“瘾证”“眩晕”“欲病”等范畴,其病机为“六郁”,主张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药物”与“非药物”的干预[9-11]。另外高血压前期人群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血液运行输布失司,故临床多见眩晕、胸闷、食少、呕吐痰涎等症状[12]。不管从病因病机还是从临床表现出发认识高血压前期,整体而言,高血压病前期和高血压病在病因病机及症状表现等中医认识上有着相似性。

尿酸是评估机体代谢和预测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生化指标,其水平在不同中医体质人群中存在着明显差异[13],其中痰湿质和湿热质患者易发生高尿酸血症,且容易合并代谢性疾病[14-15]。体质差异的产生,除了与天赋有关外,与外界环境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医认为高血压前期人群已经偏离了“阴平阳秘”的状态,由于饮食、情志、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阴阳相对失衡,引起气血和脏腑功能失常,产生体质的偏颇。气机不畅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脾居中焦,运化失常则津液输布排泄均产生异常;脏腑功能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脏腑功能失调,代谢功能紊乱,是尿酸代谢异常和升高的中医病理过程。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前期人群中痰湿质、阴虚质和阳虚质占比高,平和质并不是人群中的主体,与文献[16]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高血压前期人群体质已经有较为明显的偏颇。高血压前期属于“欲病”而未病的阶段[17],可见高血压发病之势而未见其已病之实,故高血压前期人群舌质仍以淡红舌、淡白舌为主,而舌苔多见薄苔。在本研究中,平和质、痰湿质和湿热质纳入回归方程,说明痰湿质、湿热质人群是高尿酸血症的中医体质影响因素;平和质、痰湿质和湿热质者腰围、臀围及肌酐、血尿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不同中医体质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间显著相关。

综上所述,体质辨证是中医整体辨证观念中的重要组成,体质差异与疾病产生有着特定的联系。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中医体质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效辨识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体质,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积极干预,从而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尿酸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喝茶能降尿酸吗?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关于高尿酸血症你该知道的事
尿酸并非越低越好